趙巧靈
摘 要:物理實驗教學不僅能使知識更直觀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輕松掌握物理知識,且有趣的實驗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興趣,以及在探究實驗中,學生更能體驗到課堂的主人翁地位,所以開展好實驗教學在物理課堂中尤其重要。
關鍵詞:演示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教師定位;學生定位
1 初中物理實驗的重要性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展時期,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還處于形成發(fā)展階段,若剛接觸的知識是純理論,可能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而初中物理大部分知識點是解釋生活中的物理呈現(xiàn),若能有效的通過實驗將其直觀明了又有趣的現(xiàn)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降低邏輯思維理解難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興趣,就能為今后學習物理墊下豐厚的情感基礎。而物理實驗不僅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降低邏輯思維理解難度,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科學素養(yǎng)——進行實驗探究能力:通過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收集處理數(shù)據(jù)及對實驗探究和結果作出反思和評估的能力。
2 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幾處問題
(1)在中考的指揮棒下,很多教師很難堅持素質教育,大多以學生考試成績?yōu)橹行?,一味的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掌握及考試技巧的鍛煉,覺得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在考試考察范圍中,所以不必花太多時間去培養(yǎng)。
(2)部分老師教學重理論輕實驗,覺得讓學生做實驗對知識的掌握速度慢且系統(tǒng)性不好,還不如讓學生“背實驗”,掌握來得快且準確率還高的惰性教學常態(tài)。
(3)部分老師通過自己之前的教學經(jīng)驗,周而復始的啃老本,沒有創(chuàng)新改變,沒有與學生隨著時代與時俱進,講的一些實驗對學生沒有一定的吸引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等一些教學問題。
(4)實驗器材有限,特別是非城市中學實驗器材配套非常有限,實驗室所采購的儀器設備知識遵循教材大綱準備,一般只能簡單滿足師生的基礎實驗需要而已,并不能解決教師精彩實驗課堂所需全部實驗器材[ 1 ]。
(5)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不夠。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覺得物理實驗很好玩,三分鐘熱情就過去了,根本沒有進行實驗探究,經(jīng)常出現(xiàn)隨意捏造實驗數(shù)據(jù)結果等常見問題;還有一部分學生本身動手能力就不強,老師怎么說,他們就怎么做,知其言,而不知其所以言,實驗探究的效果還不如老師進行演示實驗。正因為出現(xiàn)了上述種種情況,很多老師干脆不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3 對有效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幾點建議
初中物理實驗中分為演示性實驗及探究性實驗,本人對這兩種實驗的有效性教學提幾點建議。
3.1 有效開展演示性物理實驗
3.1.1 在開展演示實驗時要確保實驗可示范性
演示實驗是指按照課程要求教授所教內(nèi)容,并通過實驗主動向學生演示出來的實驗。演示實驗的優(yōu)勢是在老師進行演示的同時,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及時分析講解,甚至可以多次進行同樣的實驗探究,使實驗過程更清楚明了、實驗現(xiàn)象更容易觀察,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由演示實驗而帶來的新知識的學習。
演示實驗的內(nèi)容選擇、設計思路、實驗器材、展示的時間安排及展示過程對學生的引導觀察等對本堂演示實驗課是否成功意義匪淺。
3.1.2 改善實驗器材
實驗室給的實驗器材可能存在不足,也不可能為我們課堂需要準備得面面俱到。我們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的生活用品設計我們想要的有趣實驗。如能展現(xiàn)實驗的神秘性、趣味性,就能創(chuàng)造出多樣化生動的物理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及增加學生學習熱情[ 2 ]。
在講氣體壓強時在礦泉水瓶底打個小孔,瓶蓋蓋緊,里面的水流不出來。這個實驗雖然效果明顯,但缺乏奇異性,學生對其好奇性不強。若把本實驗改為自制的轉心壺(轉心壺:由兩個瓶子并列,兩平口窄小且緊挨,從里面倒出來的液體從同一個外口出來,兩瓶身各挖個小孔,用手堵住其中一個孔,就只能流出另一個瓶中的液體),同時問學生是要美酒還是醬油。通過改進實驗器材從而提高學生好奇心及求知欲。
3.1.3 明確實驗目的,忌隨心所欲
演示實驗是使所學內(nèi)容更直觀,應根據(jù)不同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選有效的實驗,以便讓學生更清楚地認清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演示實驗切忌生搬硬套, 隨心所欲[ 3 ]。
例如講“固體傳聲性能好”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常用土電話,但必須明確的是讓同學演示時,說話的聲音不能太大且土電話的固體電話線不能太短,且要做好對比:不用土電話讓同學說話具有一段距離的同學聽不到,在用土電話用樣的響度再說一遍,則同學聽到了他說的聲音了。這樣對比,整個實驗目的性明確,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而輕松地掌握這個知識點。
3.1.4 演示實驗切忌模糊不清,具有啟發(fā)性
學生看不到易于掌握的實驗過程和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搞不清實驗所表達的規(guī)律、原理,增加學生困惑,無助于物理教學[ 3 ]。與其浪費時間,不如不做。
如在講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若老師新課導入的實驗是摩擦墻壁發(fā)出聲音,會誤導學生認為聲音是物體摩擦產(chǎn)生的,本實驗增加了學生的困惑是不可取的,應用更直觀明了的實驗加以導入。如讓學生用手摸著自己的聲帶且發(fā)出一定聲音,讓學生自己體驗感官,不僅清晰明了,且學生很快得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3.1.5 要安全可靠,忌弄虛作假
一堂課的時間,必是每個教室都為之爭分奪秒的,如果教師在演示實驗過程出現(xiàn)失誤和差錯,不但浪費寶貴時間,而且會引起學生對所得結論的不信任[ 4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必須確保無差錯。最好在課前自己先提前將實驗做過,確保安全可行[ 4 ]。
3.2 有效開展探究性物理實驗
3.2.1 教師探究實驗課堂中角色的自我定位
傳統(tǒng)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是“導”且“演”,學生只能充當觀眾角色, 教師大部分時間用來解釋實驗原理,向學生教授實驗過程操作,及實驗注意事項并加以演示,學生就按教師所講授內(nèi)容按部就班的操作一遍[ 5 ],學生的主體地位只能靠課后練習來體現(xiàn),這違背了新課標中的學生自主探究的實驗精神。老師應還課堂給學生,不要過多的講授,在實驗課堂中引導學生提出相關的實驗問題并啟發(fā)學生做出猜想與假設,在實驗探究課堂中充當精心的設計者、實驗開展的組織者、實驗過程中的科學管理者及實驗結果的公正評價者。
3.2.2 有效安排實驗分組
探究實驗是以學生動手做實驗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課堂教學過程,由于我國現(xiàn)在學校一般是大班教學,實驗探究以分組實驗為主,一般每組 4-8 人,每小組成員間要相互合作,一人成功不能算整組成功,成員間應積極互賴,相互幫助。如何有效分組對課堂成效起了關鍵作用。分組原則應保證大班教學為輔,小組學習為主。同一個班級學生學習水平一般有層次差異,一般學習層次分為優(yōu)、中、差。據(jù)分析,優(yōu)、中、差比值為 1:2:1。老師在為學生分組時要注意每組間成員的組成,最好能每組間都有個學習能力強點的學生,可以帶動其他學生更好探究學習,防止整組成員實驗時無從下手。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一人獨大的局面,所以教師在開始做實驗時,要讓組員間分工合作, 每個學生都能在實驗中有用武之地,提高其主人翁的意識。
3.2.3 靈活多變展示實驗結果
各實驗小組完成后,教師要留出一定時間用于學生組間交流及展示自己小組的實驗結果,體現(xiàn)探究實驗中的合作與交流環(huán)節(jié)[ 6 ]。并在學生展示完實驗結果后,教師對全班各小組的合作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按一定的比例折算成分數(shù),教師對排名前幾位的小組給予集體獎勵。這種獎勵是小組合作共同所得,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組的榮譽感及凝聚力,激發(fā)小組的斗志及對探究實驗的興趣與認同感。
參考文獻:
[1]侯玉新.關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實驗效果的探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5).
[2]高煥君.演示實驗教學方法在分析化學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9(23).
[3]梁蘭.聯(lián)系實際開放演示實驗[J].學周刊,2014(5).
[4]朱香.怎樣在物理教學中做好演示實驗[J].考試周刊,2009(8).
[5]黃桂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教師角色功能分析[[EB/OL].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905.G4.20170712.2231.258.html.
[6]唐榮.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