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平
摘 要:課堂教學的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為目標服務。形式和內容必須是和諧統(tǒng)一的,切不可為了形式的精彩而淡化了教學內容,偏離了教學目標。教師一定要處理好這二者的關系。本案例通過一名思品課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出現(xiàn)的問題,說明了課堂設計不能嘩眾取寵,不能遠離教學目標,不可本末倒置,要緊貼主題,才能取得實效。
關鍵詞:初中思品課;課堂形式和內容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1-058-1
一、案例背景及過程
上課伊始,教師依次出示了兩張幻燈片,內容如下:
片段一:(幻燈片一)《猜一猜》一個人→他是一名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他是一名外國人→與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并稱“古希臘三賢”→他提出了麥穗理論(學生交流討論)
片段二:(幻燈片二):這是一篇《蘇格拉底和路人關于道德的對話》:道德究竟是什么?
這是一堂同題異構課的導入部分,就片段一而言這種類似于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答題方式,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呈現(xiàn),而且越來越接近答案,讓學生興趣高昂,積極性大增,就連我們聽課的老師也提起了興趣,被學生的回答逗得前仰后合。整個課堂氣氛被開課教師調動得無比活躍。
緊接著教師呈現(xiàn)了第二張幻燈:一張?zhí)K格拉底和路人關于“道德”這一話題的經典對話。孩子們傻了,靜悄悄地看著,已經全然沒有剛才的興致;聽課的老師們也在思索著:這里的設計意圖是什么?學生的學習目標是什么?長時間的靜默之后開課老師來了一句并出示第三張幻燈:做蘇格拉底式的學生——學會提問(課題)這時我悄悄地看了一下時間,用了10分鐘。
二、案例反思
作為一堂有同題異構課,這節(jié)課無疑有很多的亮點如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學技巧,學生的反應與配合等等。這里暫且不議,我想就本節(jié)課10分鐘左右的導入過程談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1.課堂導入設計的依據(jù)
設計課堂的導入,首先要體現(xiàn)思想品德新課程理念即回歸學生生活世界,提升學生主體意識,用學生生活中接觸的主題來引導他們對思想品德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其次,還要考慮思想品德教材本身的知識體系及相關內容;再次,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知識接受能力等因素。只有充分考慮課程理念、教材、教師、學生四者的關系,才能設計出各種各樣、妙趣橫生具有學科特點的新課導入,才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tài),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維漣漪,親身急欲一聽的感染力。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也曾說過:“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學導課如同橋梁,聯(lián)系著舊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預示著后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一段構思巧妙,設計精彩的導入,能使學生未入其課先臨其境,同時也能起到激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本節(jié)課幻燈片一的導入無疑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它的存在迎合了學生獵奇的心理,其存在的價值不容否認。符合課堂教學設計導入的要求。
2.課堂導入設計的效果
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是在學生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離開了學生的配合,就談不上課堂教學。因此,利用導入拉近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氣氛是非常必要的。使緊張的氣氛緩和,有助于學生的積極性的充分發(fā)揮。這就需要教師課前導入具有啟發(fā)性,激發(fā)、引導他們的表現(xiàn)欲,使他們的個性充分張揚出來。這一點從學生激烈的討論和自信的發(fā)言中可見一斑。緊張的氣氛得以緩和,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得以營造。但教師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因而造成有限的課堂時間被浪費。
對于幻燈片二的內容展示本人覺得無益于本課教師教學目標的完成,無益于本課重難點的化解。就連我們聽課老師也是一頭霧水:是要學生了解“道德”的含義,還是讓學生放松心情,調整心態(tài),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事實證明:這兩個目的一個也沒有達成,教師把課堂近四分之一的時間放在蘇格拉底這個人身上,如果說幻燈片一達到了引發(fā)學生表現(xiàn)欲,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其可取之處,那幻燈片二的存在,無疑是本堂課的一個敗筆。它缺乏目的性,加入了與教學目標無關的內容,使導入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盡管生動、精彩,也只能嘩眾取寵,舍本逐末,不足為取。
3.課堂導入的策略
筆者認為,本節(jié)課的導入可以做如下修改:一是《猜一猜》可以保留,導入的設計要短小精悍,時間過長會喧賓奪主,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年齡、認知結構而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二是幻燈片二關于“道德”的對話可以刪減,因為教師用這一幻燈片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做一名蘇格拉底式的、會提問題的學生,本課之后的教學過程,與蘇的提問方式、方法毫無關聯(lián),因此,本課后半部分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失敗的。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使學生對思品課能保有持久學習興趣。但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的時候我們切不可離開教學內容一味地追求形式,而是要從學生的興趣和可接受性出發(fā),從教材實際內容出發(fā),選擇恰如其分的教學情景形式,否則就會出現(xiàn)嘩眾取寵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