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莎
【摘要】目的 探討預見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和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對兩組護理效果予以對比。結果 對照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護理滿意度為75.0%,觀察組在本次研究中的護理滿意度為9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見性護理干預模式,可提高護理滿意度,緩解負面情緒,推廣應用價值明顯,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心理狀態(tài);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8..02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以胸骨后持續(xù)而劇烈疼痛為主要癥狀表現(xiàn),單純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難以緩解,發(fā)病過程中可同時伴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預見性護理可預測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的護理問題,減少護理風險,推動護理工作順利開展[1-2]。為深入探討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我院對收治的部分急性心肌梗死者予以預見性護理干預,取得了明顯成效,研究內容和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61.5±1.8)歲;觀察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40~79歲。本次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式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嚴格觀察患者各指標變化情況,予以鎮(zhèn)靜止痛、調整血容量、抗心律失常等基礎治療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
1.2.1方針制定
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病情發(fā)展程度進行護理路徑的制定與執(zhí)行,注重患者個體差異,確保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針對性,同時要在護理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予以針對性處理解決措施,促進護理干預工作順利開展。
12.2 病情護理
護理人員需對入院患者進行心電圖和肌鈣蛋白檢測,迅速搭建靜脈通道,將急救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儀器設備和急救用品準備齊全,對于出現(xiàn)異常情況者,需給予針對性干預措施。
1.2.3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在全面了解患者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急性心肌梗死健康知宣傳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發(fā)展原因、防治措施、護理要點和注意事項,另外要使患者對發(fā)病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促使患者在熟知自身疾病的基礎上主動配合護理工作。
1.2.4 心理干預
護理人員應在與患者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關注患者情緒變化,給予針對性疏導干預措施,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堅定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條件允許時可由以往救治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現(xiàn)身說法,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推動護理工作順利開展。
1.3 觀察指標
參照我院內部設計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判定,該問卷經Cronbach's α值檢驗,問卷的整體信度值為78.6%,證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分值在0~100分之間,按照患者得分由低到高分成不滿意、基本滿意和非常滿意共三個層級。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度。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參照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予以判定:焦慮:正常<51分,輕度焦慮51~60分,中度焦慮61~70分,重度焦慮>70分;抑郁:正常<53分,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3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結果
對照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護理滿意度為75.0%,觀察組在本次研究中的護理滿意度為9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近些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率明顯上升,是一種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導致的心腦血管病變。該疾病的產生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冠狀動脈痙攣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密切相關,此外,過度勞累、情緒波動明顯、飲食不當、氣候變化與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同樣會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風險。多數(shù)患者發(fā)病期間存在胸骨后或心前區(qū)突發(fā)性劇烈而持久的壓榨性疼痛,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出現(xiàn)疼痛感,伴隨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對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有著嚴重影響[4]。為此,臨床工作者需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見性護理干預,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
預見性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合理運用護理程序全面判定評估患者病情,預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事件,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減少意外情況發(fā)生風險,進而提高護理工作的水平與質量[5]。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別為75.0%和9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預見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應用價值明顯。
總的來講,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見性護理即可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升,也利于緩解負面情緒,推廣應用價值明顯。
參考文獻
[1] 吳楠楠,陳明鍇,肖 勇,等.以消化系統(tǒng)癥狀首診的急性心肌梗死臨床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6,25(12):1360-1361.
[2] 魏 亞.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6,18(10):1056-1057.
[3] 王敬齋,張樹榮.Zung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消化內科門診患者焦慮抑郁的測評[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6,28(3):150-153.
[4] 陳麗娜,周煥芳,任國琴,等.優(yōu)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律失?;颊咧械膽肹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0):11-13.
[5] 李明健,羅貴軍.評估預見性干預對心血管重癥患者的作用[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6,8(5):593-59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