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揮,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文章結合體育教學實踐,對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體育教學;促進;主體性;策略;教學效果;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9-0086-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體育教學發(fā)生了可喜變化,但相比于其他學科還略顯滯后,仍存在一些弊端。如:過于強調對學生的要求,而忽視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近期目標,忽視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重視有形的體質技能訓練,忽視無形的心理健康教育。倡導在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揮,旨在消除以上弊端,也是對體育教學改革的一種深化。
一、體育教學目標的確立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在體育教學中,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而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既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又是學習改造的客體。教學目標是否合適,取決于是否符合學習需要,是否適合學生學習特征,是否能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揮。
1.情緒、情感激發(fā)是首位
教師只有把“興趣”“愿意”“喜歡”作為體育教學的前提條件,才能讓學生成為體育活動的主人,才能讓體育教學成為“自信的體育,快樂的體育”,它是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本質元素。因此,教師在設計組織體育教學時,要把情緒、情感目標放在首位。
2.信息反饋是依據
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認識和掌握都是從低到高,從未知到已知,從少到多逐漸提高的。因此,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至關重要。例如,在投擲練習中,教師要在學生原有基礎上,提高學生投擲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引導學生練習肩上揮臂投物的動作,且要求投得高、投得遠。
二、體育教學器材的選擇
體育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器材的提供是關鍵。為學生提供的體育器材要具備以下特點。體育器材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增強學生體育技能,使體育課堂變得高效起來,從而實現學生體育水平的提高。第一,多樣性。體育器材最常見的有球、棍、圈、繩、車等,但這些器材的本身都具有單一性、局限性。而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可以作為體育器材,能讓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如雨傘、桌椅、紙盒、一次性桌布、貯物筐、梯子,等等。這些生活物品的利用,能激發(fā)學生活動興趣,促使他們去發(fā)現、去尋找,使自己成為器材的提供者。第二,多功能性。在器材的提供注重多樣性的同時,還要注意器材的多功能性。器材的多功能性能使學生在充分發(fā)掘器材多種玩法的同時,提高創(chuàng)造力。第三,層次性。要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獲得快樂,獲得發(fā)展,就要保護和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教師為學生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器材,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有所選擇,以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第四,趣味性。體育器材的提供要注重趣味性,要讓學生玩得開心,玩得愉快。缺乏趣味性的體育器材不能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不能愉悅學生身心,是沒有生命力的。器材本身的美觀、有趣,能吸引學生快速進入活動狀態(tài)。如在“蝗蟲末日”的體育活動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折紙蝗蟲,這些折紙蝗蟲外觀酷似,線拉還能跑,十分有趣,學生愛不釋手,樂在其中。第五,時代性。為學生提供的體育器材應符合時代特征,如充氣玩具“大鯊魚”“大恐龍”“機器貓”“反恐炸彈”等,都是學生喜愛的玩具,把這些玩具充實到體育器材中,能體現體育教學的時代特征。第六,基礎性。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教育,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這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基礎工作。體育教師在體育器材的選擇上同樣要考慮其基礎性,如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是體育教學的基礎器材,對學生終身體育鍛煉大有益處。第七,可行性。體育器材的提供要具有可行性,要考慮到學生是否具備這樣的運動能力。
三、體育教學的師生關系
學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教師對學生必須一視同仁,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喜歡他,覺得他是最棒的。尤其對體育能力較弱的學生,更應使他明白,他是很了不起的,因為與自己以前比已有進步了。如在體育活動“淘氣超市”中,教師對每個學生都運用語言及動作給予了鼓勵和支持,還為年齡最小、能力最弱的學生提供了特別幫助,使其獲得了成功,樹立了自信。同時,也鼓舞了其他同學,他們都紛紛表示:他都能成功,我們更應該成功。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從而有利于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鍛煉自己的能力。體育教學要符合新課改要求,就要探討如何在體育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本著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將“研究性學習”“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評價理論”運用到體育教學之中,注重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李宏波.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黑河教育,2018(03).
[2]陳宗珊.體育課堂管理的“情”“理”“法”[J].體育教學,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