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亮
(遼寧職業(yè)學院 遼寧 鐵嶺 112099)
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音樂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同時可以提高人們的藝術審美。對于高職院校而言,不斷提高音樂教學的水平,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樂理知識、培養(yǎng)音樂興趣、發(fā)掘音樂潛力等等。但是,仍有部分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還存在內容單一、方式枯燥等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此,要轉變思維、改進方法,真正推進音樂教學的素質教育改革,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缺乏因地制宜。部分高職院校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還遵循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過于死板的傳授大綱的知識點,而忽略了對學生應該“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由于對學生個體需求的關注度不足,極易忽略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將打擊學生對于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同時也會限制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自然也限制了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綜合發(fā)展。
(二)缺乏教學資源。由于部分高職院校對于音樂教學缺乏關注,導致基礎投入不足,沒有設置專門的音樂教室、師資力量以及音樂器材等,同時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也缺乏應用,直接形成教學方式枯燥、內容專業(yè)性不高、實踐性不強等現(xiàn)狀,導致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只能停留在“紙上談兵”,缺乏真正的摸索與實踐,對音樂的學習自然就止步不前。
(三)缺乏專業(yè)力量。部分高職院校沒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而是過于看重學習成績,對于學生的興趣發(fā)展沒有搭建有效平臺,甚至在音樂教學中沒有聘請專業(yè)人才,而是由后勤老師擔任,缺乏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的教學讓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一)轉變思維。真正推動素質教育發(fā)展的不僅是政策,更需要的是要轉變教育者的思維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摒棄傳統(tǒng)的以書本、成績論英雄的守舊思想,而是應該真正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首先,從高職院校的管理層而言,應該加強對于音樂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加大對于音樂教學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為音樂教學的改革夯實基礎。同時,還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其教學水平。其次,從音樂教師的層面而言,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需求,不能僅限于“照本宣科”,而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熱情與個人潛力,通過實踐性、互動性的教學方式,更加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音樂特長。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學習訴求,還可以通過開展小型班級音樂會、音樂特長社團等形式,為學生展現(xiàn)音樂特長搭建有益平臺,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二)創(chuàng)新方法。教學方法如果過于單一,將影響到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對此,高職院校在開展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秉承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豐富和改進教學方法。首先,對學生開展問卷摸底調查,可以有針對性的了解到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同時還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音樂教學的需求。其次,拓展教學方法帶動學生參與熱情,尤其要注重課堂上的互動、實踐教學方式,可以更形象化的讓學生理解音樂內涵,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如:在講解音樂劇的理論知識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播放一些優(yōu)秀音樂劇作品,讓學生從視聽上得到震撼,同時鼓勵學生分小組進行表演,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實踐的能力,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三)強化師資。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音樂教學的基礎是強有力的專業(yè)師資力量,尤其是設置音樂專業(yè)的院校更是顯得尤為迫切。一方面,應該加大對于人才的招聘與培養(yǎng),通過到專業(yè)的音樂院校進行招聘,培養(yǎng)出專業(yè)的音樂師資力量,為學生提供更專業(yè)的教學課堂。另一方面,為音樂教師提供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有側重性的為音樂教師提供職稱評定、獎金獎勵等名額,讓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與發(fā)展,學生對于發(fā)展音樂特長與興趣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代音樂素質教育的需求,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堅持問題導向,不斷轉變思維、改進方法、引進師資,真正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平臺,為國家培養(yǎng)出綜合性的高素質人才。
[1]莫大尼.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北方文學(下),2015,(9):139.
[2]王婷婷.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5,(1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