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潔/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桃源幼兒園
由于活動空間的有限,音樂區(qū)域的材料往往都堆放在一起,如圖譜、話筒、打擊樂器、舞蹈表演道具及服飾、欣賞的圖片及操作材料。幼兒進入音樂角后,一般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材料,就出現了有人選這個,有人選那個,有人跳舞,有人打擊。在小小的音樂角里,活動形式各不相同,區(qū)域內相互干擾,最后都無法順利進行。
音樂區(qū)域不同于其他的區(qū)域,幼兒必須要有一定的音樂基礎,才能開展活動。例如:打擊樂要認識各種樂器,了解每種樂器發(fā)出的聲音,認識節(jié)奏型,有合作的意識。舞蹈表演要會簡單的舞蹈動作,能根據節(jié)奏表演,知道舞蹈與道具的合理搭配等。而現在很多老師為了突出音樂角的創(chuàng)造性,忽視了音樂區(qū)域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導致了幼兒在音樂區(qū)域內無目的的即興表演,影響了區(qū)域活動的效果。
蒙臺梭利教育提出“有準備的環(huán)境”。根據這個思路,教師首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設置可行的區(qū)角活動方案,然后根據活動方案設置材料,既可以投放成品,也可以調動家長參與制作,還可以由美工區(qū)的幼兒作品豐富。不同的音樂區(qū)的形式采用不同的材料;(1)演唱:音樂、圖譜、話筒;(2)韻律:音樂、道具、服飾、圖片、視頻;(3)奏樂:旋律樂器、圖片、發(fā)出旋律音的兒童玩具樂器、打擊樂器、各類打擊樂器、圖譜;(4)欣賞:圖片、用于理解音樂的操作材料;(5)綜合表演:師生共同布置背景小舞臺。
從音樂活動的五個方面進行了分類,簡單地概況了音樂區(qū)域中可以投放的材料種類。教師應根據本班教學活動的設置和開展情況、幼兒的興趣,運用自己的智慧搜集安全、隱含教學目標、便于幼兒操作的材料。
第一,分類投放材料。根據形式的不同,音樂區(qū)域分為演唱、韻律、打擊樂、欣賞四個部分。因此,音樂區(qū)域的材料,教師也應該根據四種形式分成四個部分擺放,每個部分貼上一張圖文并茂的名稱卡。如果開放其中一個形式的活動,就將其名稱卡粘貼在進區(qū)卡處,讓幼兒一目了然。如本周開放的是韻律活動,教師將韻律活動的圖標出示,幼兒根據圖標的內容選擇舞蹈律動的音樂,花球、頭飾、彩帶等操作材料,進行舞蹈律動的練習。這樣就可以避免音樂區(qū)內形式過多,相互干擾的情況。第二,分周開展活動。以周為單位,集中開展一種形式的活動。每月有四周,可以第一周安排演唱活動,第二周安排韻律活動,第三周安排打擊活動,第四周安排欣賞活動,幼兒根據開展的活動選擇相對應的操作材料,在教師預設的目標下.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使幼兒充分操作、探索、創(chuàng)造,既滿足了幼兒音樂知識的學習,又提高幼兒的音樂技能,有效地提升音樂區(qū)域的學習效果。第三,集中展示成果。幼兒通過一段時間的技能學習、大膽表現、同伴合作,就可以進行“小舞臺”的綜合性表演。讓幼兒在表演活動中自主地選擇表演內容,合作伙伴,內容可以有歌曲表演、打擊樂、舞蹈、合唱等,幼兒輪流表演,然后由臺下的觀眾評選“歌唱之星”“舞蹈之星”“最受歡迎節(jié)目”等。讓幼兒充分展現了自我,增強了自信。
第一,教師是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合作者。因為音樂區(qū)域活動的特殊性,導致教師很容易直接指導幼兒的具體行為。在這個時候,教師應牢記自己在活動中的位置,觀察幼兒的困難,然后以游戲玩伴的身份實施間接地指導,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在打擊樂中,幼兒單獨打擊節(jié)奏時掌握的比較好,但當他們合作時,往往會出現意外,這時,教師可以以指揮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和幼兒一起嘗試合作、看指揮,共同演奏美妙的打擊樂旋律。第二,關注偏區(qū)問題,調動男生的參與熱情。音樂區(qū)域常常是女孩子愛去的地方,而大部分男孩子卻很少光顧。其原因或許是音樂的類型、投放的材料所導致的。教師可以嘗試提供男生喜歡的音樂如《成長操》,還可以在美工角,讓幼兒自制舞蹈表演的道具,比如用彩紙卷成簡粘在浴帽上,做成小丑的帽子,然后投放到音樂角,讓幼兒表演《小丑滑稽舞》,提高男生的參與熱情。第三,根據幼兒需求,調整材料的投放。除了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投放的活動材料,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仔細觀察,發(fā)現幼兒新的需要,隨時調整或投放新的材料,供幼兒游戲使用。
全面、豐富的音樂區(qū)域活動,能促進幼兒的主體性、自主性、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的不斷發(fā)展。筆者希望以上的初淺經驗能幫助老師們在今后的音樂區(qū)域活動中更加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幼兒開展音樂角的活動,讓幼兒在在游戲中愉悅地學習、在游戲中不斷地發(fā)展、在游戲中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