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波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八中小學校
目前,就初中數(shù)學教學而言,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開始大力提倡“以生為本”的教學。此時,初中數(shù)學教師的自身定位就從本質(zhì)上發(fā)生了改變,其在面對為數(shù)眾多的工人子女時,不再是學習的主導者、知識的灌輸者、教學的把控者,而是成為了工人子女在學習過程中的輔導者。接下來,我們就對“初中數(shù)學教學如何對工人子女做到因材施教”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注意的就是要對學生 “一視同仁”,但這并不是說要將學生的特征部分予以忽視,所以教師要更為謹慎地對待“工人子女”這一群體的學生。一般而言,“工人子女”幾乎都有著家庭條件不好和本身基礎較差的共性特征,其中還有不少是身在單親家庭之中,部分教師直接把“工人子女”和“差生”劃上等號。所以,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除了要重點考慮按照教學大綱來完成對應的教學任務之外,還要兼顧考慮工人子女本身基礎差、家庭條件不好、身處單親家庭等問題。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能差別化對待工人子女,也不能因為他們學習成績不理想而用“差生”一詞來進行稱呼。初中數(shù)學教師可以用“暫時學習困難戶”來稱呼他們,一方面讓工人子女能夠正視自己是學習上的困難戶這一事實,讓他們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或缺陷;另一方面讓工人子女因“暫時”一詞來認識到學習上的困難只是一時的,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跟隨教師的教學引導來獲得實質(zhì)性的提高。
一般而言,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工人子女或許會表現(xiàn)得略微的差了那么一些,可是這只是由本身基礎差和復雜家庭因素所暫時影響的緣故,只要教師能夠讓他們在學習中表現(xiàn)得足夠勤奮,那么勤一定能補拙?;蛟S是因為學習方法有所欠缺,他們開始在學習上表現(xiàn)得越來越差,但這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來進行有效改善;或許是因為家庭因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們開始放下了原本熱愛的學習,但這可以通過教師的開導來逐漸引回正軌。反正,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知道,工人子女和其他學生并無任何不同,他們學習不好或者不愛學習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而且往往一個學生有著不止一個原因,這使得他們學習暫時不好,而且在短時間內(nèi)無法得以有效改善。
當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對工人子女進行教學引導的時候,除了要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流程來傳授知識之外,還要多對他們施以鼓勵,讓他們在夸獎中重拾自信。就工人子女而言,也許他們只是在學習上表現(xiàn)得有一些不理想而已,可是他們對于同學十分關心,對勞動亦是如此熱愛,對父母更是孝順萬分,這些都是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所以,初中數(shù)學教師不要只是將關注點放在工人子女的學習成績上,而是要更為積極地去發(fā)現(xiàn)和挖掘這些亮點,一改往日一味指責的教學模式,讓工人子女也能獲得必要的夸獎,從而讓學習的信心在他們心中重燃,進而使他們能夠以全新的面貌來對待學習。
當初中數(shù)學教師弄清楚如何正確對待工人子女之后,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工人子女的學習進行引導,那么極有必要根據(jù)工人子女的具體情況來對教學進行進一步的細化,以便為他們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教學引導,從而使“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得以真正落實。
就身為留守兒童的工人子女而言,他們的父母均在外務工,家里基本只有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這些孩子,會分化為兩種極端,一種是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溺愛中寵壞,學會了撒謊騙人、上課搗亂、下課頑皮,這些對于他們而言都是極為稀疏平常的事情;另一種是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教育下早早懂了事,會幫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知道父母在外的苦累是為何,并將對父母的思念暗藏在理解之中,他們努力學習、上課認真、下課安靜,這些或許都是他們表達對父母思念的最佳方式。因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注意,不要以他們學習不認真或認真來予以區(qū)分,而是要更為深入地去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所想,知道他們渴望被關注、關懷、關愛的心情,逐漸使“不乖”的孩子能夠變得乖起來,而原本“乖”的孩子能夠變得更乖,進而使工人子女開始在學習中大放異彩。
就身處單親家庭的工人子女而言,或許是父母一方早逝,或許是父母其中一方因為受不了生活的煎熬而出走,或許是父母離異后只跟隨一方生活。這些孩子,基本處于無人管教的狀態(tài),就算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為看管,所起到的作用也并不大,他們會逐漸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在生活上,這類孩子通常會表現(xiàn)得十分自私,并且開始變得喜歡獨來獨往;在課堂上,這類孩子的表現(xiàn)通常不太安分,他們會通過頂撞老師、妨礙其他同學學習、搞各種小動作等方式來吸引教師的注意,教師必須要對這類學生予以足夠的重視。因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時需注意,除了要按照既定的目標進行教學之外,還要隨時關注這類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動態(tài),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干預或引導,同時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對他們施以關心,讓他們能夠重新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從而將他們從失控的邊緣拉回來,進而使工人子女開始在學習中表現(xiàn)得耀眼起來。
就部分年齡偏大的工人子女而言,他們由于接受教育的時間較晚,比班上其他孩子要大上那么幾歲。這些孩子,都是家長覺得應該再在學校待一陣子,只要年齡一到就可以出去打工賺錢,在學校學與不學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因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時需注意,在按既定計劃完成教學任務之外,還要將重心適當往這類學生傾斜,盡量在學習和生活上對他們進行指導,讓他們能夠保證跟上教學的基本進度,從而讓他們能夠?qū)W有所得,進而使工人子女開始逐漸擺脫“差生”這一詞匯。
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面對眾多工人子女的時候,要清楚認識到采用不特殊化的手段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教學引導的必要性,克服教學中的諸多困難,并積極應對各種復雜的教學環(huán)境。最終,初中數(shù)學教師才會借由教學走進工人子女的內(nèi)心世界,促使工人子女走出學習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