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冰
摘 要:初中歷史課程內(nèi)容多姿多彩,是一門極具趣味性的科目??墒?,現(xiàn)在中學歷史教育教學卻要迎合十分困難的挑戰(zhàn),歷史課堂教學有十分艱巨的問題,要求老師和學生的一起努力來改進,來落實初中歷史課程正能量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正能量;初中;歷史;應用意義
初中歷史課本在挑選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除了讓學生把握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認識歷史發(fā)展征程以外,更關鍵的作用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之際,可以體會到中國和世界歷史名人身上所富有的正能量,使課堂充斥了正能量。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況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著諸多的問題,影響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阻止了學生學習的全方位發(fā)展。想要教好初中歷史,應該對這些歷史課堂教學中還存在的問題開展深刻的探討。
1.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第一,課堂教學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展現(xiàn),整堂課老師講得很辛苦,自我陶醉在當中。而學生們呢?有一些在學數(shù)學或者是英語等,有一些在睡覺,有一些在講話,有一些在癡癡地看著老師,學生聽講且聽懂的很少,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無法展現(xiàn),整節(jié)課程都是老師在唱主角,課堂上老師的主體地位很難動搖,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第二,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無法展現(xiàn),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知識的學習和認識很難深入,即便對待課堂提問也很少有思考的自主性,部分學生隨口胡亂回答,部分學生無奈地看著老師,等待老師的回答。這樣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讓老師覺得很累,學生的學習卻獲得不到進步。
2.課前問題
在上課之前,落實好準備工作其實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所在,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課前準備不充分是造成初中歷史課堂教育成效不良的一個關鍵問題。首先,大多數(shù)老師備課太過依靠教師用書,太過依靠多媒體課件,繁瑣的知識點造成課堂教學單一、呆滯,課堂喪失老師的個人風格,完全照本宣科,很難帶動學生學習的自主積極性,整個課堂毫無生機。結果就是老師愿意講什么就講什么,學生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堂課下來,學生和老師就變成了互不相干的兩個人。其次,教學內(nèi)容缺少一定的深度,常常講的是一些歷史的表面問題,就知識點講解知識,讓知識點顯得單一、枯燥,比如在教學《工業(yè)革命》一課時,只是把工業(yè)革命的意義如何如何關鍵,大家一定要記下來,考試要考哪里等等,時間一久,給學生生成了一種心理暗示,歷史課不需要學習,根據(jù)老師說的死記硬背就可以通過考試。
二、“正能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1.讓學生創(chuàng)立教學情景,展現(xiàn)“正能量”的教育作用
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說是初中歷史教學中最大的革新措施,因此老師在學生創(chuàng)立教學情景的時候不可以“松懈”,反而應該抓緊“韁繩”,不然學生在創(chuàng)立教學情景的時候就好比“掙脫了韁繩的野馬”一般。比如,在教學《殖民擴張與殖民地人民的抗爭》一課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前文所描述的有關內(nèi)容,給本堂課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景:導致資本主義殖民主義擴張的原因都有哪些?學生在復習了之前學習的知識以后,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1)新航路的發(fā)展對資本主義殖民的擴張起到了哪些正面的作用?(2)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出現(xiàn)給資本主義的擴張創(chuàng)造了條件嗎?(3)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給其擴張帶來了哪些條件?
當學生將自己所能聯(lián)想到的問題情景提出來以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增加了一個情景問題:東西方之間的文化溝通是不是也給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帶來了便利?學生對這三個情景問題開展探究以后,我又提出了:新航路的開辟、工業(yè)革命還有東西方文化交流都屬于“正能量”的范圍,我們該怎樣展現(xiàn)其正能量教育的作
用呢?
2.以學生互動的方式,展現(xiàn)“正能量”的教育作用
在信息化多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開展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時,可以通過網(wǎng)絡對課本知識有關的素材進行搜集,更好地充實自己的歷史學識。在開展素材搜集的時候,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出“正能量”的教育意義。學生挑選出網(wǎng)上一些負面、不當?shù)乃夭?,針對這些負面素材產(chǎn)生疑惑。因此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學習,讓每個小組的組員之間去探索研究應該學習的知識系統(tǒng),把不好的地方丟掉,提取精髓之處。幫助學生有效地了解什么樣的知識點屬于“正能量”,什么樣的知識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正能量”的作用。課下學生完成家庭作業(yè)的時候,老師也能夠布置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平臺或者微信溝通平臺當中開展有效的互動,對知識點“正能量”的價值意義產(chǎn)生疑惑,對知識點的“正能量”價值意義進行有效開發(fā),對知識點的“正能量”價值意義開展深刻的認知,懂得在實際生活當中或者教材當中尋覓到可以支持“正能量”具有價值的根據(jù)。因此,老師采用學生互動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有跡可循,更好地探索歷史課中的“正能量”,有效幫助其更好地展現(xiàn)出應該具備的教育意義和作用。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當中,“正能量”在人類社會發(fā)展歷史上的作用已經(jīng)獲得了廣大人民的關注,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當中,老師還應該與時俱進,充分開發(fā)出初中歷史課本當中的“正能量”的承載者,搭配互動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開展多層面的教學,進而展現(xiàn)“正能量”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尉遲曉苓.引導學生搜尋與感受身邊的正能量[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4(2):101-103.
[2]常勤毅.中國“正能量”文化內(nèi)涵與構成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14,34(1):23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