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復習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高三全學年的主要任務。我們學校往往將高三整個學年的復習分為一輪復習,二輪復習、三輪復習和考前突破四個階段,一輪復習主要是對每章節(jié)知識點比較詳細的復習,而二輪復習一般是從下個學期的3月初到4月底這一段不足60天的時間。那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學生的成績通過我們的二輪復習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深究的問題。下面就如何能有效地提高二輪復習的效果談談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guān)鍵詞:新課程標準;二輪復習;生物學科;有效教學
一、 巧建模型進行專題復習,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經(jīng)過一輪對各章節(jié)地毯式的復習,學生對各個知識點都有了一定的理解,但缺乏系統(tǒng)性、條理性,學生總感覺知識點比較多,很容易混淆,所以我們計劃將所有的知識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歸納總結(jié)分成若干個專題,再借助建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數(shù)學模型將相同的知識歸類、不同的知識重組,相似的知識聯(lián)系,從而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使知識得到升華,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細胞代謝專題是高考的必考內(nèi)容,并且大多數(shù)以非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高考中常以概念辨析、信息獲取及圖形轉(zhuǎn)換等形式考查。因此備考時,首先應重視“比較”,如酶和ATP的比較、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比較等;其次,要善于將復雜、抽象的內(nèi)容通過圖解、曲線模型、概念模型等比較直觀的形式進行歸納和轉(zhuǎn)換。下面是我們構(gòu)建的其中的幾個模型以幫助同學對細胞代謝中的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模型一(物理模型):葉綠體、線粒體結(jié)構(gòu)
模型二(概念模型):光合作用、有氧呼吸過程
模型三(數(shù)學模型):外界因素對光合作用速率、細胞呼吸速率的影響
模型四(概念模型):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能量關(guān)系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通過建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數(shù)學模型,將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的關(guān)鍵內(nèi)容化繁為簡,增進對這一復雜生理過程的理解,促進對相關(guān)知識的準確運用。再輔以一定的經(jīng)典習題,相信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這部分內(nèi)容。
二、 針對薄弱,補償為重
通過設計專題進行復習,讓我們的學生對各個知識體系有了更好地認識,但是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實驗專題仍有畏懼心理,可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目,所以在生物試題中常常會涉及實驗的原理、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的設計等等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我常通過選擇幾個典型例題幫助學生掌握規(guī)范答題的技巧。下面是我選擇的其中的兩個例題。
例1:紫色洋蔥的葉分為兩種:管狀葉伸展于空中,進行光合作用;鱗片葉層層包裹形成鱗莖,富含營養(yǎng)物質(zhì)。常常以洋蔥為材料進行如下實驗:
(一) 若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所用的實驗材料是管狀葉。提取葉綠體中色素使用的試劑是無水乙醇。分離色素依據(jù)的實驗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濾紙上的擴散速度也不同。
(二)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所用的最佳材料是(紫色)鱗片葉外表皮。該實驗的自變量是不同濃度的細胞外溶液(或清水和蔗糖溶液)。
(三) 若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常用的理想材料為鱗片葉內(nèi)表皮,該材料優(yōu)于其他部位的原因是顏色淺、由單層細胞構(gòu)成。
例2 為驗證反射弧的組成與作用,某同學提出了以下實驗思路:取蛙1只,搗毀該蛙的腦,將其懸掛起來。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該蛙左后肢的趾端,觀察是否屈腿。②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該蛙左后肢的趾端,測量該刺激與屈腿是否同時發(fā)生。③分離得到該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經(jīng)腓腸肌標本,用電刺激直接刺激腓腸肌,觀察其是否收縮。④用電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標本的腓腸肌肌細胞,在坐骨神經(jīng)上是否能測量到電位變化。(說明:實驗條件適宜;實驗中的刺激強度足夠;屈腿反射屬于屈反射)
請回答:為了驗證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樞所在部位,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寫出第⑤項實驗思路。答:⑤搗毀該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觀察是否屈腿。通過分析,學生了解了應該如何選擇實驗材料,實驗原理的敘述方法,能夠迅速準確地找到答案,又通過例2的高考題的解答與分析,學生能更好地預測實驗結(jié)果及其原因的分析,并且能規(guī)范地設計實驗思路。通過例題讓學生到實戰(zhàn)中去提升自己。
三、 緊貼真題,巧用變式,提升審題能力
經(jīng)過前面對基礎知識的系統(tǒng)復習,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可是在做題的過程中怎樣才能迅速準確的完成試卷呢?我們這里用的是全國新課標卷,那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以往年高考試題為借鑒,再從各地模擬題中選擇比較接近高考題的試題作為變式提升審題能力,迅速準確地找到答案。
例3 一株基因型為AaBbCc的植物,取其花藥進行離體培養(yǎng),得到的幼苗中基因型是aabbcc的個體為:
A. 1/64 B. 1/16 C. 1/8 D. 0
解析:有很多同學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將答案選成了C,他們套用了教材中單倍體育種的內(nèi)容,在題干的“取其花藥進行離體”這句話之后,無中生有地加進了“用秋水仙素加倍”這一條件,題干中的幼苗都是由單倍體的花粉發(fā)育而成的,根本不可能形成每對等位基因成雙的二倍體的植株。答案應為D。
總之,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尋找適合我們學生的二輪復習方法。讓我們的學生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有目的、有序的復習,“以課本為本”、以課程標準為本、以講促練、以練促學,實現(xiàn)對課程標準的準確把握,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更有效的學習,突破瓶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黃瑞林.生物題組訓練與學生解題能力的整合[J].中學生物學,2008(5):51-52.
[2]李迎春.高三一輪復習中的有效策略[J].中學生物學,2009(1).
[3]李曉娟.編寫高三生物復習講學稿的有效策略[J].廣州教學研究,總第465期.
作者簡介:
丁麗,吉林省遼源市,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