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教材中,選入了許多名家名篇作為教學內容。這些文章大多具有獨特的情感背景、寫作手法、語言風格和作者特性,膾炙人口、流傳甚廣。閱讀和學習這些名家名篇對于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具有相當大的裨益,但是需要注意到,這些名家名篇的創(chuàng)作都有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背景,其創(chuàng)作對象并不是小學生,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成人性思維相對來說就很難以理解。雖說雜選入教材時這些名家名篇都做了一部分的改動,但是教師必須在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閱讀背景和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展開教學。要想使名家名篇的教學更加有效,本文認為需要從四個方面進行。
關鍵詞:高效教學;名家名篇;四種方式
一、 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
信息技術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資源獲取的便捷和有效性,可以迅速準確的獲得教學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在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學是一個單向的“灌輸式”教學,學生所能獲得的知識只能來自課本內容和教師課堂板書內容。這樣的教學使得教學內容顯得枯燥、乏味和單薄。但是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師可以實現(xiàn)語文閱讀和其他學科甚至是社會生活之間聯(lián)系。從學生的實際興趣所在,以課本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資源作為補充,豐富教學內容。
例如在學習《匆匆》一文時,可以知道這是我國著名作家朱自清所作,作者主要通過詩一樣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嘆以及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的道理。在教學這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時間飛逝的感慨以及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以將學生以前學過的課文《和時間賽跑》引入了課堂,讓學生將“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這段話與林清玄寫的《和時間賽跑》一文中的“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這段話進行比照閱讀,并思考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這樣教學,在具體參照內容的指引下,無須教師多言,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它們在思想內容或者表達形式上的異同點,深化了學生的閱讀感受。
二、 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環(huán)境,營造閱讀氛圍
現(xiàn)代教育理論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認為教學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環(huán)境,是一種能創(chuàng)造出激動、高昂、富有美感和情趣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這個環(huán)境讓學生沉浸于閱讀之中,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就能夠實現(xiàn)自主學習,自覺發(fā)掘閱讀樂趣,發(fā)展閱讀技能,拓展知識積累,從而培養(yǎng)出閱讀學習的興趣和感情。課堂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造是多方位,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構建這樣的學習情境,從而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和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課文《草原》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幻燈片和歌曲為學生營造閱讀情境。首先,可以現(xiàn)為學生播放歌曲《遼闊的草原》,讓學生跟隨歌曲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暢想草原的美麗風光。在正式學習課文時,可以隨著課文內容的發(fā)展為學生播放幻燈片。例如在閱讀到課文第一段的時候“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本涂梢越o學生隨著課文內容的變化播放不同的草原風景圖。通過這樣邊學習課文邊觀看美景圖片的方式,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并且通過關鍵詞、關鍵語句的品讀,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和語感,以更進一步的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并且有趣的氛圍中提升閱讀能力。
三、 開展多種形式教學
在進行名家名篇的學習使最重要的就是實現(xiàn)教學的主體從教師轉移到學生上去的目的,以期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組織和輔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其動手能力結合創(chuàng)造力。因此,名家名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主動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索,達到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有效運用的目的。因此應該多樣化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教師不應該僅僅只讓學生學習課本內容,同時還應該從多方面進行拓展探索。學生可以在課前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其為人處世的生活態(tài)度,有條件的還可以將魯迅先生的作品圖片打印下來。通過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索課文主人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選擇進行資料的篩選,形成學生自己的個性化知識結構。同時,在課堂上,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去編排課文小故事,讓學生以自己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進行排演,并在課堂上將小故事演繹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極大程度上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并且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還極大程度上的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結合。
四、 有效課堂提問,推動學生思考
在進行名家名篇教學時,教師教給學生的不應該只是一味地學習文章,更多的應該是進行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良態(tài)互動,而不是單純的單向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以一種審視或者探究的目的展開閱讀,這個動態(tài)閱讀的過程也是一種閱讀思維批判的過程。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對名家名篇展開閱讀思維批判并不是在閱讀過程中向作者找茬,而是鼓勵學生不盲從,以一種質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名家名篇,推動學生思維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賈品卿.給你一支生花妙筆——《跟名家學如何寫景》教學設計[J].中學語文,2016(21):94-95.
[2]葉志如.情味濃濃上好名家名篇——郁達夫《故都的秋》教學反思[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7):45.
作者簡介:
朱繼東,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漣水縣朱碼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