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引導(dǎo)剛上小學(xué)的小學(xué)生畫故事畫的方法。
關(guān)鍵詞:兒童美術(shù);兒童畫;美術(shù)教學(xué)
一、 給兒童“故事畫”下定義
我這里所說的兒童“故事畫”指的是小學(xué)低年級階段的孩子,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想象來作畫,畫好后,又給他們畫的內(nèi)容寫成文字,編成故事。它由想象繪畫與自編故事合二為一。例子:
《小兔游泳》(下圖)
有一天,小兔要到河邊游泳,可是忘帶游泳圈了。
過了一會兒,兩只小小的動物游了過來。“啊,是小鴨!”小兔說:“你可以讓我坐在你的你的上面嗎?”小鴨說:“不行,我會沉下去的?!毙⊥脹]辦法,只能等了。
它等啊等啊,一只大天鵝來了。小兔高興地喊:“大——天鵝——你到我這里來吧,快帶我游泳吧?!薄安恍?,你會回不去的?!?/p>
小兔著急了,急的臉和嘴都歪了,一點都不好看。一只小白馬看見了,跑來對小兔說:“小兔,你要大人陪的。”小兔聽了,很后悔了。
《我夢見》(上圖):
1. 我和媽一起去買菜,到門外時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有一條彩虹,我們爬上彩虹,發(fā)現(xiàn)有許多寶貝。
2. 我們把金子、銀子、金幣等寶貝拿到店里賣掉。還換了一個寶箱。
3. 我們把寶箱里的東西拿出來打扮得漂漂亮亮。
4. 爸爸看見了,也跑過來打開箱子。突然爸爸變成王子,媽媽變成公主,我變成一只小鳥,我們家變成一座美麗的城市。
5. 突然,一位巫婆飛了過來,爸爸媽媽嚇壞了。我趕緊飛過去把巫婆的眼睛啄瞎了。巫婆大叫一聲,逃跑了。
6. 我醒來了,原來我是做了一個夢。在刷牙的時候想,這做的夢真有趣。
吳睿怡,8歲畫
二、 兒童畫“故事畫”之前的美術(shù)成長特點
(一) 幼兒階段都喜歡涂鴉
喜歡涂鴉是孩子的天性,我就根據(jù)孩子的天性,引導(dǎo)他們進行大膽的涂鴉。我的孩子也非常喜歡涂鴉,我就滿足孩子的需要,在家里為她準備各種繪畫用的紙張,各種繪畫用的筆和顏料。只要孩子想畫時,她就可以隨時自己去拿來紙筆各顏料,隨時可以畫她想畫的畫。
(二) 孩子畫的內(nèi)容是各種各樣
有生活場景畫,有純想象畫,有影視節(jié)目的視頻形象畫,也有把生活場景擬物化的動物形象。
下面這些是我的孩子幼兒階段畫的信筆畫:
◆生活場景畫(下左圖):
◆純想象畫(上右圖):
◆影視節(jié)目的視頻形象畫(下左圖):
◆把生活場景擬物化的動物形象畫(上右圖):
(三) 兒童畫常有自己的意境
兒童畫的畫,一般都有他們自己的想法與意境。有時我們認為他們畫得不夠完美,想跟她說怎樣畫會更完美時,她卻能說出一大堆自己這樣畫的理由。后來我不敢教他們畫畫,只引導(dǎo)他們怎樣畫。這樣,孩子們反而可以畫得更好。
如下圖是孩子在小學(xué)一年級的信筆涂鴉畫。
(四) 到了小學(xué)二年級,孩子的識字量增加
上小學(xué)后,孩子的識字寫字慢慢增加了。他畫的畫也更加完整,形象刻畫也更加細致,畫面的表達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作畫的技法也更加多樣化。(如上右圖)
三、 我指導(dǎo)兒童畫“故事畫”的動機與靈感
我喜歡寓教于樂,喜歡把復(fù)雜深奧的東西簡單化。對孩子的培養(yǎng)也一樣,我想提前教孩子寫作文,我對孩子寫作文有我自己的一套理解。
(一) 我對“語文”“作文”的理解
我個人認為,“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字”的總稱?!罢Z言”就是我們平時的“說話”,“說話”是為了我們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作文”就是用“文字”把我們想表達的“語言”和“想法”用“文字”記錄下來的過程。因為用文字記錄想法和語言的過程中,人的表達的想法內(nèi)容也同時在豐富和完善。所以人在作文過后,就會對其文章進修適當修改。所以“九易其稿”是作文的正常過程。
而根據(jù)我們想表達的內(nèi)容和方式的不同,“文體”就有多種,比如: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游記等等。根據(jù)文體的簡潔程度不同,還可以有詩歌、短文等等多種文體形式。
另外,古代詩詞歌賦等形式,是為了“歌唱”“表演”“賣弄”“升華”而出現(xiàn)的文體形式。它最重要的也是表現(xiàn)思想。與作文的本質(zhì)差不多。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不等于主流觀點。但一個人的理解不同,他指導(dǎo)出來的作品就會與之相匹配。
(二) 通過畫畫引導(dǎo)孩子寫作文
我看孩子很喜歡畫面,每一張畫都有她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就讓孩子通過畫畫練習(xí)作文。
在二年級上學(xué)期快期末的時,我?guī)Ш⒆尤ベI了一本A4插頁資料夾(如下圖)和一本A4的復(fù)印紙。并告訴孩子:“從今天開始,我要教你一種新的畫畫方式?!?/p>
先畫一張《故事畫集》封面。
我在一張白紙上寫了三行字:“某某年/孩子名/故事畫集”。并讓孩子把這幾個字寫得很漂亮,并配上她喜歡的畫。這張畫要作為這本《故事畫集》的封面。孩子很高興的就畫出來了(上圖)。
四、 我引導(dǎo)孩子畫“故事畫”的一些方法
1. 從二年級上學(xué)期的元旦開始,每星期畫1~2張“故事畫”,寒假和暑假每三天畫2張“故事畫”。
2. 引導(dǎo)孩子把作畫的想法寫下來,直接寫在畫面上,作為畫畫內(nèi)容說明,也為了以后紀錄,不會忘記。
3. 小學(xué)二年上學(xué)期,學(xué)生還沒接觸過“作文”,孩子不懂得什么是作文。但她很小就看過很多兒童故事書,什么是故事她很清楚。所以我就用“故事”二字來代替“作文”二字,讓好在畫畫之后把想法寫出來說成是讓孩子畫“故事畫”。這樣,小孩很樂于接受。
4. 用孩子課堂里學(xué)的“課文”來引導(dǎo)孩子寫“故事畫”。我告訴孩子,你們上課時都要學(xué)習(xí)課文,課文一般都有幾個自然段,也有多種課文形式(比如詩歌,歌曲歌詞等)。另外,課文的旁邊有插圖。你可以自己學(xué)寫課文,并自己畫畫。這樣,你們班的同學(xué)在學(xué)課文的時候,你已經(jīng)會寫課文了,你是最棒的。用這樣的方式鼓勵孩子。
5. 孩子寫字大小不一,時大時小。我就要求孩子在寫故事之前,先打好格了,然后在格子里寫上故事。
6. 孩子寫故事之后,因為字寫得不好看,有時連她自己都一下子讀不出來。我就引導(dǎo)她,字不寫好,別人就看不懂,考試就會被扣分,所以以后一定要把字寫好,寫漂亮,寫得與畫一樣漂亮。小孩聽了也保證以后要把字寫好。
7. 上色時,有時一面畫上同一個顏色,看上去很死板。我就在旁邊另一塊用過度的方法上一遍顏色給孩子看,然后讓孩子自己比較哪一種畫法更好看。她對比后說有過度的更好看。然后我就教她怎樣上色過度。
8. 要求孩子寫字的位置要與畫內(nèi)容的一些形體結(jié)合起來寫。這樣,形中有字,字中有形。
9. 有時,孩子用彩色筆畫畫,但上色后發(fā)現(xiàn),有彩色筆畫的上色后看不清楚,而用黑色畫的物體上色后很好看。就引導(dǎo)孩子比較哪些更好看。孩子說“沒上色時,用彩筆畫的好看,但如果上色后,用黑色畫的好看”。所以我就引導(dǎo)她以后畫主體物形體時,盡量用黑色筆畫,背景可以用黑色筆也可以用彩色筆畫。
10. 要求孩子在所畫形象旁邊寫上它的名字,并用框框框起來,讓看的人知道那個畫的是什么。并且要求所用顏色不能與畫的形象同色。
11. 筆的顏色選擇。要求孩子畫主體形象時以黑色筆為主。寫故事的字與標注的名字,一種用彩色筆,一種用紅色筆來寫。讓畫面有層次感。寫故事時,也可以寫一段用一種顏色。
12. 讓小孩繪畫時畫怎樣就怎樣畫,不要有太多的限制。畫動物也好,畫植物也行。用線勾形后上色也行,直接上色畫也可以。盡量放開手腳就是了。
13. 要求孩子寫標題時要寫得大字一些,可以寫空心字,也可以用與故事內(nèi)容文字不同色的筆來寫。可以把標題框起來,上色時用不同的顏色上色。
14. 讓孩子上色以旋轉(zhuǎn)式蠟棒筆為主。雖然小孩也喜歡用水彩上色,但水彩不好控制。而油畫棒畫時又太粗,不夠細致。所以用旋轉(zhuǎn)蠟筆為主。
15. 要求勾線后再上色,因為用蠟筆上色后線就勾不上去了。另外,勾線要求用0.7的黑色和紅色簽字筆為主。盡量少用雙頭的勾線水筆。因為畫是用A4紙張畫的,如果勾引筆太粗,畫出來就粗糙,也沒什么內(nèi)容可看。
16. 孩子上色時大多喜歡從主體物涂起。但等到背景都上好色后會發(fā)現(xiàn)主體物的色彩不夠突出。這時我就引導(dǎo)孩子,可以先畫背景色,等背景色畫完后再給主體特上色。
17. 孩子也喜歡穿插畫一些只有主題沒有故事的畫,我也鼓勵她大膽去畫。
18. 同時我也鼓勵孩子把一個故事分成多個片段,畫成由多個連續(xù)的畫面組合而成的“連環(huán)故事畫”。
作者簡介:吳耿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