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賽珍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巖頭鎮(zhèn)中學
關鍵字:農(nóng)村學生、課外閱讀、"慢"閱讀、"漫"閱讀
縱觀近幾年的中考趨勢,發(fā)現(xiàn)課外閱讀的比重正在逐漸加大,而課外閱讀也不再局限于書本的要求,如去年的中考新增閱讀書目《沙鄉(xiāng)年鑒》和《老人與?!?。因此,可以看出,課外閱讀正慢慢凸顯出重要性。從考試趨向來看,課外閱讀考查的趨勢是變“淺顯”為“深入”,變“粗略”為“細致”,這就說明中考對學生的閱讀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在這樣的大局勢下,課外閱讀將成為不可避免的挑戰(zhàn)。顯然,農(nóng)村孩子會成為這場戰(zhàn)役的弱勢群體。想要讓農(nóng)村孩子在課外閱讀上不弱于城里的孩子,就必須要提高農(nóng)村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既然避不過,就要正面迎擊。
課程標準上對閱讀提出來要求: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是的,應對考試時我們確實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速度,但并非所有的閱讀都應該變成“速讀”,而“快”的前提應該是先學會“慢”。
老師們總是害怕學生考試的時間不夠,來不及完成閱讀題,怕因此影響了分數(shù),所以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多數(shù)老師教學的內(nèi)容是:如何快速讀懂文章。確實,應對中考的閱讀確實需要節(jié)省時間成本,加快速度,以求在最少的時間內(nèi)獲取最準確的信息和答案,但快速閱讀并不適用于全部類型的閱讀,閱讀,還是需要恰當?shù)墓?jié)奏、合適的速度以及淡雅的情調(diào)。
讓速度慢下來,讓思維回到最初的狀態(tài)。思維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動,是一種靈感的產(chǎn)物,所以,就需要給以它充沛的時間積蓄、思考余地和寬松環(huán)境。思維是一個過程,讀書更要講究節(jié)奏,在適合的節(jié)奏中與書的相遇、碰撞、共鳴,才能使讀書變成一個享受的過程,才能完成它應該完成的精神程序——體驗、思考、質(zhì)疑、沉淀。可以看出,慢閱讀對學生的思維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合適的閱讀速度對讀書來說是一種享受。
要想提高農(nóng)村孩子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必須給足孩子閱讀的時間,讓他們的閱讀“慢”一些,“慢”一些,再“慢”一些,把心沉浸在書本里,去培養(yǎng)自由發(fā)展的讀書性格,為自己帶來更多的進步!
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自我領會,學生入門了,自然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摸索去找尋事物內(nèi)里的答案。閱讀教學同樣是這樣,有效的閱讀教學并不是僅這一篇或是幾篇文章的教學就夠了,而是由此及彼,以篇帶篇,以篇帶本,以本帶本,因此想要提高農(nóng)村課外閱讀的有效性,老師必須做出更多的選擇。而這一選擇首先就體現(xiàn)在選材上。
有效的課外閱讀建立在閱讀有效的課外讀物的基礎上,所以讀什么也是很多老師頭疼的事?!冻踔姓Z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3]所以閱讀不僅要注重“量”,還要注重“質(zhì)”。
有一位老師在給自己的孩子選擇兒童讀物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給孩子讀名家推薦的文質(zhì)兼美的童謠時,孩子提不起興趣,而在讀那些“接地氣”的兒歌時,小孩子饒有興趣,并且要求每天都讀。
所以,讀什么不能局限于當下的名著,還可以有所變化。比如說,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閱讀指的是以手機、電子書、網(wǎng)絡等電子終端為主要載體的“碎片化閱讀”?!八槠喿x”的特點即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xù)續(xù)。(定義來源于百度百科)
真正的閱讀應該是不限形式的,雖然碎片化閱讀被指責為“淺閱讀盛行”,但只要取材恰當也是可取的。另外,閱讀還可以讀書信、消息、通知等一般不會被選擇拿來作為閱讀材料的形式,甚至還可以閱讀笑話。曾有一位老師談笑中說起,曾經(jīng)上來一堂仿寫笑話的課,本想讓學生培養(yǎng)幽默感,沒想到卻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我想,一個不局限的老師教出來的孩子必定會有創(chuàng)意的多,學會選擇,學會突破,大大提高農(nóng)村學生的閱讀興趣,無疑是農(nóng)村孩子的一大福音。
科技改變生活。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教學形式,諸如照片、表格、錄音、投影、錄像等。若能將這些新興教學形式恰當?shù)剡\用在課堂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在課外閱讀上,其實也可以這么做。比如在學生讀詩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亦可以做成一項課外閱讀作業(yè)。有一位英語老師就給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yè)——學唱英語歌,要求以錄音的方式網(wǎng)上提交作業(yè)。語文老師的為什么就不能像這樣靈動一些呢?除了朗讀,還可以進行海報設計、思維導讀設計、表演課本劇等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巧用新興教學形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閱讀,而不是本末倒置,新興教學形式只能作為輔助手段,按需而用。
閱讀是過程性教學,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大大提高農(nóng)村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還是要先提高課內(nèi)閱讀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好這些文本資源,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師生的有效對話,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關鍵之一。教好課內(nèi),讀好課外,讓課內(nèi)輻射到課外,隱性管理,顯性指導,讓課外閱讀不再孤立無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