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現代經濟生活離不開金融活動。掌握現代金融知識,具備基本金融素養(yǎng)是現代公民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不一定有相關金融理論知識作鋪墊,以實際操作與體驗為主”的指導思想下,《金融活動模擬體驗》打破學科專業(yè)壁壘,面向我院全體學生開設金融體驗式課程,模擬金融機構的業(yè)務,將金融實體機構搬進課堂,讓學生既扮演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公司4大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實現與普通投資者的有效互動。
同時,課程選取模擬債券、理財產品、保險、貨幣基金、購房貸款、購車貸款、信用卡辦理、股票、債券、期貨、基金、外匯、期權、房地產交易等十多種投資工具,供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資金融通和資本增值,使學生從更寬的視角構建知識能力體系,從更廣的空間中運用所學知識。
學生在該課程的學習中,角色變“被動”為“主動”,變“上課”為“上班”,變“測評”為“晉升”,體現了該課程普適性、創(chuàng)新性、趣味性的特點。在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該課程符合經管類背景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能提高學生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和就業(yè)競爭力。
課程教學目標是構建經管類院校學生“厚基礎,寬口徑”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投融資領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金融知識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除了錢是假的,其他都要真的”的要求,課程高度仿真當前金融經濟社會環(huán)境,以互聯網、大數據、大金融為背景,以銀行、證券、期貨、基金等實體金融中介為支撐,歷史和實時數據相結合,模擬、仿真投融資行為,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對金融基礎知識學習興趣,普及學生投融資業(yè)務基本操作,訓練實際分析能力、金融投資組合能力和操盤能力。
在知識方面,普及金融活動相關知識,達到通識性的學習要求。講清楚為什么要學習金融、什么是金融、如何學好金融。模擬銀行、證券、期貨、基金四大金融機構的業(yè)務,讓學生真實體驗現代金融中介的業(yè)務操作;仿真投融資活動,感受現代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
在能力方面,強化金融知識在各行業(yè)的應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全面發(fā)展能力。結合自身專業(yè)的特點,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了解現代經濟社會活動中金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能力,從而提高就業(yè)競爭力。
在素質方面,培養(yǎng)現代金融的思維模式,達到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投資理財的觀念,形成統(tǒng)觀全局的意識,從而提高我院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實現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第一階段(4課時):該階段教學內容為課程動員、上級輔導和課程組織介紹,相當于教材中的導言部分和實訓準備,每位同學必須觀看“金融活動模擬體驗網絡課堂”。課堂采用MOOC形式,網絡課堂有學習記錄功能,沒有學完不能獲得相應的分數。
第二階段(20課時):該階段為正式的實訓體驗階段。共計5天,每天4個課時,參考我院教學時間及證券市場交易時間安排為上午班8:40-11:40;下午班12:40-15:40。4節(jié)課之后的另外半天為作業(yè)時間。學生在這段時間中自我打磨和重建學到的知識并預習新的知識。在這5天當中,學生根據《學習指導書》分模塊完成銀行任務、證券任務、期貨任務、外匯任務、信托任務和自由交易任務。
通識實訓課的課程學時僅24課時,沒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去體驗平臺上的所有投資品種,且如果單次課程的上課學生數超過200人,各機構為投資者開戶的時間就會明顯大幅延長,就可能會因為超出預設的時間安排而占用到部分學生的交易時間。這對本課程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在保證機構工作人員與投資者充分互動的基礎上,不影響投資者的正常投資活動,同時也要最大程度地保持實訓節(jié)奏疏密有度。
實訓通識課是對我院的非金融專業(yè)、非經管類專業(yè)學生開設,因此學情有明顯的不同。金融學專業(yè)學生具有投融資方面的知識儲備和基本技能,且金融專業(yè)學生對金融市場、對收益率有一定的認知和追求,從而能主動參與交易。而非經管專業(yè)學生本身具備的投資知識較少,如沒有前期基礎知識的鋪墊學習和適當的任務驅動,恐怕大部分學生面對復雜的行情系統(tǒng)和多種多樣從未接觸過的投資品種會不知所措,無法主動參與交易,浪費寶貴的實訓時間。因此教學方案設計的合理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要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一定的投資知識、熟悉平臺的交易系統(tǒng),還要設計一定的教學任務,激發(fā)學生交易的興趣,從而主動地搜集投資信息、參與交易。
在針對金融學專業(yè)的《金融綜合實訓》課程中,指導教師在成績評定中會對學生的交易收益率進行一定的考量。而在“體驗”課程中,作為投資者交易原動力和持續(xù)推動力存在的收益率,顯然不適合再作為一項考量學生成績的標準。通識課的設定決定了該實訓課程的教學目的重在“體驗”,而“體驗”是相對主觀的認知獲得,如何判定學生是否已經充分“體驗”金融投資,即是否完成了該課程預設的教學任務和目標?
為避免各機構開戶時間可能會占用到交易時間的情況發(fā)生,首先,各模塊指導老師根據實訓教學經驗,對模塊中的所有任務環(huán)節(jié)進行時間標注,且精確到分鐘(每人次),這樣就能根據每次實訓學生數估算出各任務完成所需的時間,并以此作為調整的依據;其次,取消對各機構負責人和工作人員進行競聘、應聘的環(huán)節(jié),而直接隨機選取或由機構負責教師直接指定,且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在課前進行;再次,各模塊負責老師必須清楚列明“必做任務”和“機動任務”,必做任務是每位學生都必須完成作為課程考評依據的任務,而機動任務則是為防止出現必做任務銜接不緊密或其他狀況時,學生過于閑散而預備的小任務,用以增加互動、增強課堂活躍度;最后,各模塊要作出應對一些突發(fā)事件,例如系統(tǒng)數據出錯、系統(tǒng)崩潰等狀況的應急預案,以維持課堂秩序、保證教學順利進行。
為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內對即將實訓的模塊知識有一定的掌握,項目組老師將各模塊的必備知識以文檔、視頻的形式整理并整合成金融實訓通識知識庫,并針對實訓過程中的任務選取知識重點、難點、技能點設計出知識測試題,形成題庫。與一般課堂教學“先教學后考試”的模式不同的是,本實訓課中的知識測試被設置在每一個實訓課程日開始的15分鐘。例如在銀行模塊實訓日當天,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會先接受一個“銀行知識測試”,15分鐘后測試系統(tǒng)會自動關閉,錯過測試時間或未完成測試的學生都不得再次參與該測試。該測試結果既是考勤依據也是考核依據。當然,這在課程動員環(huán)節(jié)就會先告知學生。由此迫使學生在實訓開始之前,利用課余時間預習相應模塊的知識庫,進行自主學習以應付知識測試環(huán)節(jié)。需要注意的是,知識測試主要以選擇題形式呈現,且題量控制在10分鐘為宜,難度適中,以免造成實訓學生不必要的壓力。畢竟實訓課以實踐體驗為主,測試并不是課程目的,而只是促使學生獲取基本知識技能的手段。
既是體驗型的實訓課程,本項目組經討論決定,對學生的考評遵循“參與為主”的原則,基本摒棄收益率作為考核依據,但個別模塊可將收益率設置為加分選項。具體來說就是,完成必做任務即得分,評分依據以實訓過程中的交易痕跡為準,不考慮交易結果的盈虧。具體模塊的評分細則由模塊負責老師制定并執(zhí)行,不在此贅述。而具體各模塊的權重是網絡課堂及培訓15%,銀行業(yè)務20%,證券投資20%,期貨投資15%,私募基金15%,外匯投資15%。
盡管本項目組已在過去三年完成了過千名學生參加的金融綜合實訓,累積了一定的實踐數據資料和實訓教學經驗,但面對不同的學情、不同的教學安排和目標,項目組重新整理思路,梳理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盡力排除疑點。課程教學大綱和考核體系已初步確定,其中必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即將開展的《金融投資模擬體驗》課程中,本項目組會再接再厲,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一步完善該課程大綱和考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