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惠
(山西師范大學 山西 臨汾 041000)
2018年3月15日,得知河津市小梅花蒲劇團在襄汾縣南王村有表演,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5名師生,早上十點自駕車到達襄汾縣南王村進行田野調(diào)查。在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中,老師先給學生介紹了河津市小梅花劇團的簡單情況,然后講述了田野調(diào)查應注意的事項。
調(diào)查目的:通過這次實地調(diào)查,我們對戲曲文化進行了研究,同時加強了學生的田野工作的實踐,使學生們了解了民間存在的豐富多彩的音樂事象,增強了對民族音樂學這門課程學習的認知。
調(diào)查背景:晉南地區(qū)的民眾,愛好祭祀神圣,寺廟也比較多。趙康鎮(zhèn)南王村每年的正月底農(nóng)閑時,一般會由36歲的同齡人自發(fā)組織捐款,邀請劇團來村里唱戲。36歲既是人生由青年走向壯年的一個關鍵點,又是民間所說的暗九,對主家會不利,因此需要祈求神靈的保佑。趙康鎮(zhèn)南王村請劇團唱戲,一方面是為了為全村36歲的村民祈求神靈的保佑,另一方面就是在農(nóng)閑的時候聽戲,圖個熱鬧。作為觀眾,在觀看演出時發(fā)現(xiàn),祭神成分已經(jīng)很少了,宗教迷信色彩也很淡。
調(diào)查內(nèi)容如下。
我們主要采訪了劇團的旦角、打板伴奏者、管理業(yè)務的團長以及后勤管理人員。
原曉蓉是劇團里的旦角,訪談中她主要介紹了學習蒲劇的時間、師承情況、個人成就、演出情況及觀眾對她的影響等。原曉蓉從11歲學戲至今已經(jīng)18年。最初跟隨著朱秀英老師①學戲,朱秀英藝術家逝世后,原曉蓉跟隨武俊英老師學習武派唱腔,以小旦為主,武老師的唱腔特點特別動聽,優(yōu)美、溫婉。受到朱老師和武老師真?zhèn)鞯脑瓡匀孬@得過很多的獎項:14歲開始參加中國少兒戲劇小梅花獲得小梅花金獎、運城第八屆獲得龍門獎,2017年以武老師的《玉蟬淚》獲得青年演員大賽金獎。原曉蓉說,聲樂中的美聲民族演唱以氣息為主,老一輩的藝術家并沒有學過如何運用氣息,很多都是自己琢磨的,所以在演唱的時候一般都是喊嗓子。通過對原曉蓉的訪談我們得知朱秀英老師的青衣唱腔非常厲害,基本上是臨刃兩地,無人能比。唱腔噴口有力、道字清晰,不用打字幕,觀眾也可以把每個字聽的清清楚楚。原曉蓉不僅技藝精湛,還具有優(yōu)秀的品質(zhì),她說,應該更加提高自己的專業(yè),創(chuàng)作出精益求精的作品,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戲劇。
蒲劇是板腔體的戲種,所以在伴奏中打板伴奏是非常重要的。張順是劇團中的木板伴奏者,11歲開始學習打擊樂器至今16年。我們主要詢問他關于演出的舞臺失誤;蒲劇中常用板式;戲劇中的西洋樂器使用等等。在張順的訪談中他介紹了蒲劇中的八大板式有大流水、流水、間板、二性、緊二性、滾白、七錘、慢板。每一種板式的應用都是有講究的,比如大流水主要用來刻畫人物的形象,一般用于有身份的人;流水板在憤怒的時候才用到,它不能直接使用,要通過七錘,二性,緊二性,;間板是用來中間過渡,主要是旦角從幕后出場;二性板式和緊二性板式用的比較多;慢板用的比較少,慢板處理的很快,緊打慢唱主要表現(xiàn)低沉的情緒;滾白用于求情,表現(xiàn)凄涼;說道白的時候沒有文場,只有武場;其中(鑼鼓經(jīng))七錘應用較普遍,幾乎每個戲中都會用到,不可以接大流水,出場用的比較多。在蒲劇表演時常用的三大件有板胡、二胡、笛子,傳統(tǒng)樂器會用到阮、古箏、揚琴等。蒲劇是比較講究音響的低音效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增加了一些低音樂器,這使得音樂更加豐富,音響效果更好。
團長的管理對劇團的成功很重要。我們通過采訪負責業(yè)務的楊紅娟團長,發(fā)現(xiàn)她有一套比較系統(tǒng)的管理方法,對每個演員要求的細節(jié)比較多,比如堅決杜絕抽煙,要注重舞臺的衛(wèi)生,給人整潔的感覺,不能將私人情緒帶上舞臺,不能做與演出無關的動作,在劇團里要堅持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公平公正的原則,如果違反制度,會受到相應的處罰。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再好的演員不受約束也不是好演員,所以劇團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自覺維護團規(guī)。楊團長說,河津市小梅花蒲劇團是武俊英老師的傳承基地,影響比較大,劇團中的生旦凈末丑行當都是頂尖的,比如丑角蘭敬生是武老師的黃金搭檔。雖然近些年劇團在社會各界也有一定的聲望,但是也隨時面臨著經(jīng)濟困難,一場演出也只有幾千元的收入。
后勤在整個劇團里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平常大家可能會認為后勤的工作可有可無,從楊紅娟的介紹來看,后勤和前臺一樣重要,甚至比前臺的工作還要重要。后勤的工作者主要解決演員的臺下問題,比如生活方面,衣食住行,也包括演員的妝容、舞臺組、燈光、衛(wèi)生等。
以河津市小梅花蒲劇團為基本單位,是這次田野工作描寫重要的基點。在調(diào)查中應該更加關注蒲劇團的成員,比如演員或后勤工作者的背景,他們往往是音樂形態(tài)的代言人。
蒲劇是山西省運城市文化史上占主導地位的戲種,通過此次田野調(diào)查,感受到了當?shù)氐娘L土人情,了解了民營蒲劇團成功背后的艱辛,觀察基層群眾生活娛樂狀況。
注釋:
①朱秀英,生于1941年,卒于2013年7月20日,終年73歲。她是蒲劇旦角流派馮派的重要傳人,1955年,加入山西翼城縣蒲劇團。擅演的劇目有《三對面》(飾秦香蓮)、《三擊掌》(飾王寶釧)、《三娘教子》(飾王春娥)、《四進士》(飾楊素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