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恒哲
當前在高一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就是學生無法適應有初中向高中發(fā)展的過程中變化的教學方式在,這種不適應感主要來自學生自身、教師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影響了英語教學的質量的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結合自身的教學過程,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避免這種不適應感影響更多的課程進行。
在初中的畢業(yè)階段,學生需要進行較為緊密的復習以便于應對升學考試,在這一階段,英語教學偏重于應試向的知識學習,與考試有關的教學內容是學習中的重點。這種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們可以通過較為輕松的方式完成復習,再加上升學考試之后的休息使得學生學習狀態(tài)下降,因此在升入高中之后無法以一個較為合適的狀態(tài)開展學習過程,兩個學習階段間存在的落差影響了高一階段英語學習的開展。
初中和高中在英語課程教學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初中階段,英語課堂上完成的學習內容主要是課堂聽說練習以及較為簡單的語法知識,課程難度不高,學生可以較為容易的掌握課堂內容。而在高中階段,課堂內容的難度有了一個較大的提升,在課堂上主要完成的是英語文章的閱讀類聯(lián)系,更加偏重于語法的訓練,課程之間的差異使得學生難以適應,影響學習質量。
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引導依賴性較強,教師一般會在課堂上按照課程重點進行講解,因此學生可以更容易的針對重點進行學習。高中階段的課程內容較多,且教材內容較為豐富,高中階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總結的能力,主動學習的能力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學習方式的發(fā)展使得學生出現(xiàn)學習上的不適應。
初中英語教材在編排中注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內容重視對學生發(fā)音的培養(yǎng),且通過圖文結合方式進行教學。高中教材的內容一般是單元化從形式,其文章的篇幅長且內容較為復雜,文章的主體也較為豐富,給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教師在這一階段首先應當做的根據新課程的英語培養(yǎng)要求來改善英語教學觀念,在新課程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擔當?shù)慕巧墙虒W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變化,在保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基礎之上進行課程設計,并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過程優(yōu)化,提升教材使用質量。
其次,新課程發(fā)展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調整。在初中英語教學階段,學生大部分都是注重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高中階段,語法知識成為學習的重點,學習內容的變化要求教師使用更為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當結合高中生的注重創(chuàng)新和主動思考的思維特征來優(yōu)化教學方式,設計交流性和創(chuàng)造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格的英語思維。
第三,結合應試需求更新考試形式。我國在英語教學中注重通過應試來測試學習的質量,在高中階段,考試內容較為豐富,教材內容的范圍較廣,因此,在應試準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在課本的基礎之上進行大量的練習。同時,教師也應當在這一發(fā)展背景下不斷優(yōu)化應試評價體系,做到對學生能力更為全面的了解評價過程。
在初中學習階段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一般是根據教師的教學重點進行學習,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性。在高中階段的學習要求是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沒有對象學生的較多指導,致使部分學生的成績出現(xiàn)下降。因此,在高中階段學生應當學會更新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課前預習、課上的筆記以及課后總結等方式來強化學習效果,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有很大的關系。
高中教材在以往的教學中不注重對學生發(fā)音對話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未來的教育過程中,教材編寫人員應當在課程中增加對學生進行發(fā)音教學的內容,為學生未來的英語使用和自學奠定基礎。除此之外,課程中的語法知識培養(yǎng)力度也應當?shù)玫教嵘滩闹袘斣诔踔杏⒄Z知識的基礎之上引入高中知識,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可以穩(wěn)定進行學習過程,從而提升學習質量。
初高中銜接階段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心理素質有較大的考驗,學習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的變化可能會使得一些學生出現(xiàn)學習質量下滑的現(xiàn)象,對此,教師應當從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方式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