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波/宜興市體育局體育中心
本研究選取競走運動員的不同專項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專項素質進行深化研究,分析并找出各項目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和素質的專項化特征規(guī)律,完善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模型,確立專項素質評估指標。本研究亦可為我國運動選材工作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持,同時也可為教練員知道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田徑徑賽運動是奧運會第一大項目,包含著諸多的亞類項群。其中,速度性徑賽項群主要有100m跑,200m跑,400m跑,耐力性徑賽項群則主要有800m跑,10000m跑,馬拉松,競走等。速度型徑賽項目的持續(xù)時間大多在3min以內,主要以ATP-CP和糖酵解系統(tǒng)功能為主。此類項目要求運動神經沖動傳導快速,信息強大,擁有較高的機體無氧代謝能力。項目的代謝特征及競技特點決定了速度性徑賽項目的運動員應該具備肌肉發(fā)達且成束型,體脂率低,下肢長,大腿相對小腿較短,踝圍細,跟腱長的特點,而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是速度性徑賽項目最主要的素質。而競走項目的身體形態(tài)選材敏感指標主要集中在:身高,體重,下肢及小腿的比例,踝圍與跟腱的比例,對成績影響較大的素質主要是速度和耐力素質,主要是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系統(tǒng),其特征是體能大量消耗。
每一個專項所需要的運動的體能特征都十分復雜而多變,對于運動員專項特征的研究和探討有助于了解專項的更別性質和對運動員的需求,對提高競技水平有著重大的意義。本研究選取身體形態(tài)和素質兩個方面對專項特征進行深化研究,試圖找出專項特征以用于指導今后的選材工作和體能訓練。綜述過往文獻可知,對于競走項目的身體形態(tài)和體能素質專項特征已經有很多學者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存在于我國各地對于競走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和專項素質的研究其標準方法和體系各異的,本研究選取統(tǒng)一標準的測量方法,且對于專項身體素質的研究,大部分體育科研和一線教練員是根據經驗或項目供能、生物力學原理總結出來的,是定性的研究。專項素質的定量研究目前在我國還比較少,本研究講定量的對專項素質的特征進行探討。
(1)形態(tài)指標:本次研究將對所有運動員按照相同的形態(tài)指標體系進行測試。根據人體基本形態(tài),共測試包括圍度和長度指標33個,派生指標11個。
(2)素質指標的確立:通過專家的訪談和一線教練員的指導,討論提出各項目素質指標的指標方案;并依據國內外體能評價指導和方案,根據項目特點篩選指標。
通過查閱運動選材學、體育測量學以及前人學者研究的有關競走項目身體形態(tài)和專項素質方面的的相關文獻,對各項目的研究現狀、項目特征進行充分了解和學習,加以分析、歸納和整理為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和研究思路。利用運動員受試時間,對受試運動員發(fā)放基本情況調查問卷。調查完成后,進行各系統(tǒng)指標的測量和評定。通過首先用Excel 2013進行統(tǒng)計,再采用SPSS19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用平均數±標準差(±SD)。采取單因素方差分析各項目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之間的差異;對運動員的運動技術等級與身體形態(tài)做等級相關及偏相關分析;利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分析運動員技術等級不同的運動員素質指標之間的差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主要因子進行分析。
競走運動員均測試了坐位體前屈素質指標,經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存在差異性(p<0.05),比較均值后發(fā)現,競走組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好于短跑和中跑組。競走運動對運動員的柔韌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髖關節(jié)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對競走運動員的柔韌素質可用坐位體前屈進行考察,從而能比較直觀的使競走運動員的柔韌素質得到體現。
運動技術等級越高的男子競走運動員,其10千米競走,1min仰臥起坐,30s俯臥撐成績越好;運動技術等級越高的女子競走運動員,其3200m競走,400m競走,30s俯臥撐成績越好。
競走項目包括5km、10km、20km、50km等項目,供能特點以有氧氧化供能為主,但是,決定競走比賽的成績除了運動員的耐力水平還有運動員的技術水平。競走運動員的耐力水平的訓練可以通過高原訓練等方法完成,耐力素質水平除了來自于遺傳,也可以因后天訓練的方法得到提高。因為競走運動對競走的動作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發(fā)展運動員的髖部、腿部和踝關節(jié)的柔韌素質對于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
徑賽項目對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和素質指標的要求是什么,尤其是在選材的時候要注重哪些指標?可以分開到具體項目,比如速度型需要什么,耐力型需要什么?按照項群特點歸類,別分別作以分析和比較。
田徑徑賽類項目,運動員身材多屬于下肢中型或亞長型;身體形態(tài)指標中,速度性項目運動員的身高、克托萊指數均高于耐力性徑賽項目運動員;速度性項目運動員踝圍/跟腱長指數小即表示運動員的小腿爆發(fā)力更強;耐力性運動員的胸寬較大,跟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