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英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新課標的不斷實施,“如何切實提高初中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效果”成為廣大初中數(shù)學教師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根據(jù)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語言藝術的恰當運用
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情況的反饋、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等,都需要教師的教學語言.教師的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運用語言藝術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準確規(guī)范,嚴謹簡約
準確規(guī)范指的是數(shù)學教師對定義、定理的敘述要準確、規(guī)范.在教學中要把握兩條: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了解透徹;二是必須用科學規(guī)范的術語來授課.不能用方言來表達概念、法則、性質等.
嚴謹、簡約是指教師的語言除了具有準確性之外,還要干凈利落,重要語句不冗長,要做到簡潔概括.如果教師的“口頭禪”太多,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破壞了教學語言的連貫和流暢,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
(二)語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學語言既非書面用語,又非口頭用語,只有通俗易懂,學生才會聽得有滋有味.為此,解釋抽象概念的語言要形象化.一般來說,對學生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語言,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數(shù)學教學如果偶爾出現(xiàn)幾句詩情畫意的語言,效果定會不同凡響.
(三)語言要幽默、風趣,比喻恰當
幽默是一種較高的語言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長,數(shù)學教師的語言幽默,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jié)學生情緒;可以提高批評的效果,讓課堂違紀同學心悅誠服;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思維的活躍程度.
二、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為討厭一位教師而討厭學習.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所以,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學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作為一位教師,當你的學生喜歡你,喜歡上你的課,喜歡聽你的話,那么你的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
(一)增加課堂教學的幽默趣味
教學幽默能增強師生之間的認同感,縮短心理差距、填平地位差異、溝通思想感情,是師生之間形成人格平等、心靈相通、共同求索的和諧氣氛.
(二)讓學生在交流中提高
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良師益友.
(三)學會鼓勵,促進學生快樂學習
在課堂上,筆者盡量精講多練,讓更多的學生有參與到課堂活動的機會.對于學生做對的題目應大力表揚,做錯的問題也應該發(fā)現(xiàn)其中的閃光點加以表揚,增強其學習的信心.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如何消化基礎知識,掌握解題技巧和思想方法,進而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但要靠教師的“教”,更主要的是要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主體作用的促進作用
現(xiàn)代教育家認為,想要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就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例如,在討論課上筆者精心設計討論題目,進行有理有據(jù)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群體學習環(huán)境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fā),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促進了思維表達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從而挖掘出學生主體的學習潛能.
(二)重視學習方法對學生主體的推動作用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tǒng)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學才有路,學才有效.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例如,學生學會一個內容后,筆者就組織學生進行小結,讓學生相互交流,鼓勵并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個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后,再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重視學生主體的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fā)展的全過程,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促使學生眼、鼻、耳、口多種感官并用.具體做法如下:(1)讓學生多觀察.數(shù)學概念的概括抽象、數(shù)學公式的發(fā)現(xiàn)推導、數(shù)學題目的解答論證等,都可以讓學生多觀察.(2)讓學生多思考.課堂教學中概念的提出與公式的概括,題目解答思路與方法的尋找,問題的辨析、知識的聯(lián)系與結構等,都需要學生多思考.(3)讓學生多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達到交流進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如果教師能把語言藝術、課堂吸引力、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綜合應用到教學實踐,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