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筑不斷發(fā)展的進程中,后澆帶施工作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建筑施工質量和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首先對后澆帶的功能進行闡述,并對后澆帶施工技術及應用進行具體的分析,以有效解決高層建筑基礎存在的沉降不均勻問題,也能夠更好地保障建筑施工質量,推動建筑行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
引言
建筑施工應用最廣泛的材料就是鋼筋混凝土,尤其是建筑施工階段,受到各種因素,如環(huán)境、地質、工藝等的影響,混凝土常常發(fā)生變形或裂縫,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不僅影響到施工進度,同時也會影響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建筑工程設置后澆帶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主體結構出現(xiàn)變形或裂縫的發(fā)生,采用后澆帶施工工藝,可以確保將變形或裂縫問題提前預防。但是要注意,在后澆帶施工中,必須要確保施工縫尺寸設計的科學合理,保證整個施工材料性能符合設計標準,同時對于后澆帶施工位置要重點養(yǎng)護,以確保后澆帶施工質量的可靠性。
1、后澆帶施工的主要作用
1.1解決了沉降差問題
在進行建筑地下室底板施工過程中,利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將底板結構暫時分成若干個結構。當這此結構進行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沉降,建筑物的沉降量得到充分的釋放,再進行連接區(qū)域的混凝土澆筑,從而完成若干個結構組成一個整體的過程,有效的避免因為沉降差引發(fā)的施工質量問題。在實際施工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混凝土不同階段的受力情況存在較大差異,仔細校對混凝土的強度。此外,還應當充分考慮后期沉降可能引起的附加力因素,從而確保結構的穩(wěn)定性。
1.2提高混凝土的收縮性能
混凝土澆筑后,在硬化期間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收縮現(xiàn)象。根據大量的數據研究表明,大多數混凝土在澆筑后1-2個月內會出現(xiàn)硬化收縮的問題。當混凝土結構的收縮變形受到約束,而其內部又產生了溫度應力時,兩者的作用下,可能會導致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進而影響整體混凝土的質量和抗?jié)B漏性能。利用后澆帶施工技術,混凝土的收縮不會再受到外界的約束,一定程度上釋放了混凝土收縮應力,確?;炷聊軌蜉^好的適應和抵抗溫度應力的作用,從而有效的降低了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的幾率。
2、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
2.1后澆帶的設置
2.1.1選擇合理的后澆帶斷面形式
在不同的房屋建筑類型之中,要根據情況選擇合理的后澆帶斷面形式,從而保證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在當前的后澆帶施工技術之中,包括四種斷面形式:平直縫、階梯縫、企口縫以及V形縫,絕大多數的房屋建筑施工團隊都在應用平直縫的斷面形式。當然如果工程之中情況有所變化時,則需要改變斷面形式,通常情況下,墻板厚度在60cm以上時,應用企口縫,而在60cm以下時,則需要平直縫以及階梯縫的斷面形式。
2.1.2合理選擇后澆帶的澆筑位置
后澆帶在澆筑的時候,應該選擇受力最小的混凝土構件部位,一般不能將后澆帶設置在剪力墻的中間部位,后澆帶設置在梁、板的反彎點周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個部位不會因為剪力或者彎矩太大而給構件本身帶來較大的壓力。
2.1.3合理設施后澆帶間距的大小
如果沒有在施工圖上設置后澆帶,那么在施工過程中應該結合工程實際和后澆帶的施工規(guī)范進行設置;如果施工圖中有預留,就按照施工圖進行施工。在設置的時候,預留縫隙之間的距離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設定,而不一定遵循施工圖中所設計的間距進行預留。但是一般來說,建筑物如果是矩形的,而應保證后澆帶的間距在40cm范圍內,其最小間距的設定應該根據建筑物所在地和氣候狀況等進行確定,但一般來說,應保證最小間距在30cm或以上。
2.2支設后澆帶模板
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后,地基基礎沉降變形也逐步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結構底部混凝土收縮應力也逐步釋放完畢,因此需對后澆帶位置的混凝土進行澆筑施工。澆筑混凝土前,需在后澆帶下部鋪設模板,如遇板構件時應在底部鋪設模板,遇梁構件時應在側面和底部鋪設模板。支設模板時應對模板底部支撐的高度進行調節(jié),對模板與兩側混凝土構件的連接位置進行相應防水處理,避免因澆筑面底部高度與原構件底部高度不統(tǒng)一而出現(xiàn)截面突變或漏漿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澆筑質量。
2.3混凝土的澆筑
(1)后澆帶混凝土澆筑:由于不同類型的后澆帶,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澆筑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對于伸縮后的后澆帶,一般在施工后42-60d進行,施工之前,還需要對混凝土的收縮情況進行測定方能進行后澆帶澆筑;對于沉降后的后澆帶,應注意觀察建筑物的基本沉降情況,當沉降基本完成之后,再進行后澆帶的澆筑。
(2)在進行后澆帶澆筑施工之前,首先應用清水對施工縫進行沖洗,并確保其處于濕潤狀態(tài)下24h,然后對混凝土表面的積水進行排干處理,并在施工縫內,設置一層水泥砂漿,水泥砂漿的成分應當與混凝土的砂漿成分一致。
(3)對于后澆帶混凝土的選擇,一般選擇無收縮的混凝土。在進行混凝土調制過程中,首先混凝土的強度應高出先澆混凝土的強度一個等級,一般采用膨脹水泥進行后澆帶混凝土的配制。在配置過程中,可以適量的加入一定的早強減水劑。此外,需要注意的時,混凝土的質量受到膨脹劑的摻量影響,因此,在進行后澆帶混凝土調制過程中,應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通過不斷試驗,確定膨脹劑以及外加劑添加數量和品種,從而調制出最符合施工現(xiàn)場條件的混凝土。同時還應通過延長攪拌時間等方式,確?;炷翑嚢杈鶆颉?/p>
2.4立縫表面鑿毛處理
在后澆帶的混凝土實現(xiàn)終凝將擋板拆除后,需要對后澆帶部位立縫表面鑿毛進行處理,一般采用斬斧、鋼桿等工具沿表面鑿毛形成線進行處理,并及時處理掉一些松散的沙子和石子。由于后澆帶部位剛剛形成終凝,所以此時混凝土的自身強度也相對較弱,較容易完成立縫表面的鑿毛處理,通常鑿深值設置為20mm-30 mm。
2.5澆筑后養(yǎng)護工作
在澆筑后的12h之內,需要使用薄膜進行覆蓋,保證薄膜內有存水。同時,應該視混凝土的濕潤程度對其進行澆水保護,澆水的次數應該視具體的濕度而定。當氣溫處于5℃以下時,不可以進行澆水,并保證養(yǎng)護的時長在15d以上。在混凝土強度達標之后,可以拆除模板,并檢查其是否存在裂縫。在距離后澆帶50cm的位置,應該使用水泥制作圍堰,以此進行24h的蓄水實驗,保證其沒有漏水現(xiàn)象。同時,在混凝土定型穩(wěn)定之后,應該對其進行蓄水試驗,以此檢查是否存在裂縫或者氣泡問題。對于發(fā)現(xiàn)的問題,必須要及時進行修補,以此保證建筑工程的穩(wěn)定性。
結語
隨著大型建筑的逐漸增多,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必然更加廣泛,后澆帶施工技術除了可以在高層建筑中連接主體結構和裙房的同時,也在超長框架結構中對框架進行連接,在實施后澆帶后可以防止結構出現(xiàn)變形或者裂縫??傮w而言,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結構變形和出現(xiàn)裂縫,但是在實施后澆帶施工技術時,也要強調技術措施,提高施工標準,確保整體質量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薛瑞.淺談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1):204;
[2]江國忠.關于房屋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探究[J].陜西建筑材料與裝飾(上旬刊),2016(03):122~123.
[3] 姜超,劉小川,孔亮.房建施工中的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分析[J].安徽建筑,2017(4):129~130.
作者簡介
李佳璞(1981年11月-),性別:男,籍貫:北京,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作者單位:天津重科起重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