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國強
摘 要:教師在復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從宏觀上駕馭時政專題的方向、明確時政熱點的指向、梳理時政復習的經(jīng)脈;另一方面應積極為學生在復習中遇到的困難作出科學、歷史、辯證的解答。
關鍵詞:時政專題;復習;能力
高考政治試題的特點之一在于“在考查學科能力的基礎上,著重考查利用相關學科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決定了學生要向多種能力,特別是運用能力要求轉變。而對運用能力的考查,試卷是以重大時政熱點和現(xiàn)實生活問題等事例作為載體的。因此,高三時政熱點的復習便顯得尤為重要,這是一座通向勝利彼岸的“橋梁”和關節(jié)點。那么,復習中教師怎樣引導學生,順利通過這座“橋梁”走向勝利的彼岸呢?
教師在時政復習中的定位,用時下流行的話即為“加強宏觀調(diào)控能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即教師在復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從宏觀上駕馭時政專題的方向、明確時政熱點的指向、梳理時政復習的經(jīng)脈;另一方面應積極為學生在復習中遇到的困難,如:理論與現(xiàn)實的沖突、對社會現(xiàn)象的質疑等作出科學、歷史、辯證的解答。具體而言,筆者認為:
一、胸有成竹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勺水,教師先要有一桶水?!碧貏e是由于時政專題本身社會性、實踐性強、內(nèi)涵深刻、外延廣泛,對于長期生活在校園內(nèi),主要從事理論知識學習的學生而言,要真正掌握確有相當?shù)碾y度。這就更要求教師先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有“江河之水”,對每個時政問題的來龍去脈、深刻背景要清楚,這需要教師平時密切關注黨報黨刊(如《人民日報》《求是》《暸望》等)、新聞媒體(如《新間聯(lián)播》《焦點訪談》等)進行積累,對國內(nèi)外時政熱點進行理論分析,知其“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如對于“黨的反腐建設”專題,便要了解其指導思想、總體要求、重點、主要任務、核心問題等“是什么”的問題,還要通過其重要意義、黨風現(xiàn)狀問題明確“為什么”,同時更要聯(lián)系經(jīng)濟、政治學、哲學知識分析“怎么建設”。
二、縱橫交錯
學生復習過程中,易把時政看成是一個個相互孤立、毫不相干的專題,掌握時單純地就點背點、就題記題,其分析、運用能力就無法提高。因此,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對各個專題進行“縱橫交錯”的聯(lián)系。所謂“縱”,就是幫助學生弄清每個專題各自的“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如“大力整頓規(guī)范市場經(jīng)濟秩序”專題,便可通過我國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生產(chǎn)經(jīng)營者、個人信貸方面不守信用的典型事例,使學生知道“是什么”和“為什么”,然后通過國家、企業(yè)、消費者多角度幫助學生明確“怎么辦”。更關鍵的是要注意“橫”的聯(lián)系,老師要引導學生梳理出各專題之間的異同點。如“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擴大和培育內(nèi)需”“整頓規(guī)范市場經(jīng)濟秩序”“依法治國”等專題,最大的共同點就在于,它們都是黨和國家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經(jīng)濟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而作出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黨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領導核心,目前黨風總體狀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任務、不能完全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方面,所以要加強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我國的中心工作是經(jīng)濟建設,我國經(jīng)濟增長的關鍵點是要擴大和培育內(nèi)需,而我國市場目前存在的種種秩序混亂現(xiàn)象又嚴重阻礙了經(jīng)濟增長和擴大內(nèi)需的落實,因此要大力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jīng)濟秩序,而整頓要加強依法治國。這樣的橫向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加強理解、提高他們分析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以點帶面
專題材料大多枯燥而抽象,學生感到深奧、枯澀、難懂,繼而會失去學習興趣,達不到復習的預期效果。當今的高考多用典型的、具體的事例作為設置的背景材料,考生往往因為平時沒有注意用事例去解釋專題理論,而對考題無從下手。故此,教師在復習中應注重“以點帶面”。一方面,教師平時應積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收集各種大量的典型社會生活事例,在教學中通過提問、討論、辯論、演講等形式,與學生一起對這些事例進行歸類、加工和分析,最后升華到理論高度。這樣,在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又潛移默化地完成了專題理論的復習,達到了提高運用能力的最佳效果,這便是以典型事例的“點”帶動整個專題熱點的“面”。如復習“大力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jīng)濟秩序”專題之前,筆者與學生一起收集了某礦場特大透水事故、某鄉(xiāng)政府對農(nóng)民“打白條”事例、大學生貸款不還事例等多個典型材料,然后在課堂上與學生一同將這些事例按政府、企業(yè)和個人三個領城進行歸類,讓學生明確以上事例共同點是我國市場經(jīng)濟混亂、不守信用問題涉及多個領城、行業(yè)和群體,已嚴重阻礙著我國經(jīng)濟的增長,必須給予整頓。教師再讓學生從理論結合學科知識,分析整頓規(guī)范的意義、重點、手段等知識,教師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如此一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得到了升華。
四、百家爭鳴
專題復習最根本的任務是要求學生如何運用所掌握的各模塊知識來分析、解決專題中體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實質。這個過程也正是讓學生的智慧迸發(fā)出火花的過程。教師在這輪復習中最大的職責是怎樣讓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筆者認為,復習中,教師應把好方向,搞好服務,努力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教師在復習中教會學生明確為什么這個專題應該用這些原理?除此之外是否還可以用其他的知識來分析?筆者在教學中常警示學生:能夠提出觀點、原理者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能夠自圓其說,即能夠論證為什么用這個觀點和原理。同時激勵學生要大膽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在其中加強方向的引導和“提問”后的服務。正確者,鼓勵其再進一步;錯誤者,肯定其勇于思考的精神,同時指出其錯之所在。長期的觀點碰撞,必然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長足進步。
總之,“教學無定法,但有章法?!睂n}復習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加強引導服務的方法正是當前政治科教學改革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