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wèi)警,曾琦,熊飛燕
(東莞市虎門中醫(yī)院,廣東東莞 523000)
白內障是臨床眼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人眼睛致盲的重要原因[1]。目前手術治療是解決白內障的重要手段,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以及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是較為普遍的手術方式,其中以前者更為常見[2]。由于眼睛是人體觀察外界獲取信息的極為重要的器官,當眼部發(fā)生嚴重疾病,尤其是有致盲可能時,患者常表現(xiàn)出緊張、焦慮等情緒,可能會在白內障手術過程中影響患者的配合度以及手術過程的順利程度,因此本文研究了心理護理和放松訓練對白內障手術患者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眼科進行白內障手術的8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1.21:1,年齡52歲-79歲,平均(69.51±12.64)歲。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其中研究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52歲-79歲,平均(68.67±12.85)歲;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齡52歲-79歲,平均(69.77±11.8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之間均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且本方案已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研究對象入組標準[3](1)視力漸進性的下降至0.1或以下;(2)晶狀體渾濁(+++);(3)患者眼底窺進模糊或窺不進(光定位準確);(4)無白內障手術禁忌證。
1.2.2 治療及護理措施 對患者手術治療采用瑞士傲帝牌超聲乳化機。護理措施為: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依據(jù)醫(yī)囑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于術前將手術方案向患者及家屬進行詳細介紹,指導患者術前注意事項,并于術后密切關注患者不良反應,預防并發(fā)癥。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心理護理和放松訓練。術前護理:白內障患者多為老年人,對醫(yī)院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都很陌生,交流困難、視力不好、聽力不好、行動不便,大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的心理。術前一天巡回護士播放手術視頻進行術前宣教,講解術中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如平臥手術臺上注視正上方燈光,勿轉動眼球,保持頭部不動自然呼吸不要憋氣,避免咳嗽、打噴嚏、手摸臉等突發(fā)性動作,教會病人應對術中發(fā)生不適的方法,如深呼吸,模擬練習布蓋頭部的心理反應、鼓勵病人說出真實感受和期待改善的需求。告知手術時間、麻醉方式、疼痛程度及術后止痛方法等,減輕顧慮。術中護理:病人接入室后,核對病人身份信息晶體類型及度數(shù),讓其說出做什么手術做哪只眼。術中配合時護士密切觀察病人術中反應,不時地詢問病人感受及需求,鼓勵其配合。老年患者因聽力差,護士可用握手、撫摸肢體等行為使患者放松,必要時準許家屬進手術室在床旁陪同言語安慰,讓患者充分體會到護士發(fā)自內心的關懷,增加安全感。術后護理:術后患者眼部包扎,沒有特殊處理,擔心視力效果。此時護士更應用親切話語交談,多巡視病房多關心病人,讓家屬多陪伴照顧生活起居,穩(wěn)定患者情緒。通過柔和的話語,親密接觸來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通過語言、神態(tài)向老人傳達出理解和關愛。使老人在住院期間不僅手術成功,而且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1.3 評價指標及標準
1.3.1 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 術后發(fā)生出血、感染、高眼壓等。
1.3.2 患者焦慮情況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對患者焦慮情況進行評價,即將10 cm長的尺子10等分,從0-10表示焦慮程度越來越重,0表示無焦慮,10表示劇烈焦慮。分別于術前3天及手術開始前進行1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Mean±SD)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 研究組的術后感染率、出血率、高眼壓發(fā)生率等不良情況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VAS評分(Mean±SD,分)
2.2 兩組患者的焦慮情況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手術開始前的VAS評分均低于術前3天,患者的焦慮程度均有所下降(P<0.05)。研究組在手術開始前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手術開始前的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白內障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眼科疾病,其會導致患者視力發(fā)生下降,導致患者身體不適及生活不便[4]。其臨床治療措施主要為手術治療,其中以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最為多見[5]。但是由于人們對手術本身就存在恐懼心理,加之眼睛與其他器官具有很大不同,其具有與外界溝通交流媒介的特殊作用,患者于術前經常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為避免患者的情緒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患者該類負面心理狀態(tài)。
心理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在了解患者心理變化的前提下,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疏解,有利于患者對病情及手術方案進行詳細了解,對治療過程有正確的認識,并能夠進行自我調整,緩解其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能夠提高患者對治療的認可及依從性。放松訓練能夠使患者逐步的放松肌肉,身體活動的水平逐漸降低,從而保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平衡和穩(wěn)定,進而降低患者不良情緒的程度。從本研究結果來看,研究組患者的術前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研究組患者手術開始前的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從側面反映出對于研究組所采取的心理護理和放松訓練起到了緩解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的作用。此外,研究組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不良情緒對患者健康狀況有負面影響,對患者不良情緒的干預有助于其術后恢復[6]。
綜上所述,對白內障患者在手術前進行心理護理和放松訓練能夠降低患者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程度,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提高臨床療效,建議進行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