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時,總是無比期待長大,或許遠方的種子在那時就埋藏于心。我曾羨慕那些獨自奔赴遠方追尋夢想的人,可當我真正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時,臨別前卻還是不舍地朝家鄉(xiāng)的方向望去,孤獨前行是我學會的第一課。
Sensory
感官
馬來西亞在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中似乎是一個旅游勝地,漫山遍野的貓山王榴褳,隨處可見的海鮮,人字拖與短褲是最為平常的裝束,空氣里彌漫著自由輕松與舒適倦懶。也許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的原因,初來這個陌生的國度竟給了我別樣的溫暖。這里陽光無限好,藍天與大海無縫相接,給視覺一場藍色的盛宴。
在街上隨處可見用英語、馬來語、阿拉伯語,甚至閩南語交談的人們,也經(jīng)??吹焦^巾的馬來人,穿著紗籠的印尼人,一身短袖熱褲的歐洲人。在這個民族文化的大熔爐里,馬來人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Kaleidoscope
萬花筒
在多民族的背景下,大馬的建筑風格各異,伊斯蘭風格建筑、吉隆坡的歐洲建筑、馬六甲的荷蘭紅屋建筑充滿異國風情。傳統(tǒng)式的盒子建筑,以紅、黃、藍為主調(diào),再配以淺色的色調(diào),如此結(jié)合,讓建筑在陽光下光芒四射,十分耀眼。這些建筑個性十足,帶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彰顯著別樣的熱帶風情。
站在吉隆坡的馬路上,不遠處便能看見融合中西文化,充滿現(xiàn)代感的雙子塔,可一回頭又能看見伊斯蘭教風格的清真寺。這些風格迥異的建筑疊加在一起,絲毫不顯突兀,反而別具一格,因為它們都是文化融合的結(jié)晶。
吉隆坡周圍是大大小小的低矮房子,每戶人家的二樓都種著花草。相比高樓林立、高速運轉(zhuǎn)的世界,我更喜歡這種悠閑舒適的生活。
Campus
博大
博特拉大學坐落在吉隆坡郊區(qū),它包括15個院系和11個中心,10所研究院,來自世界各地50多個國家的10000余名留學生在此學習。學校占地面積廣,蜥蜴、壁虎、松鼠、猴子等動物隨處可見,可以說學校是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
校園內(nèi)各項設施齊全,如講堂、會議室、實驗室、銀行、郵政局、醫(yī)院和運動場所等,無線網(wǎng)絡更是覆蓋校園。食堂口味風格各異,阿拉伯風味、東南亞風味、美洲風味應有盡有。如果中國學生吃不慣當?shù)厥澄?,Old flat里有華人口味的各種餐廳,我時常帶外國朋友去那里品嘗中國家常菜。
圖書館巧妙地分成兩部分,block A適合一個人看書,block B適合小組討論。學校有供農(nóng)學系學生研究和探索的專屬農(nóng)場,有供學生課余時間進行戶外活動的馬場,甚至還有供學生野營露宿的森林草地,這些得天獨厚的設施令每一個博大人驕傲不已。
Hatch
破殼
初到班上,我總是靦腆不敢開口,老師讓我發(fā)言,我總是拖拖拉拉,為了一次小小的演講,我總會寫一大篇先背下來。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處女座,要求自己每一次發(fā)言必須語法正確,沒有把握的問題絕對不主動站起來回答。盡管外國同學的語法也不太好,說出來的句子也不完整,但他們從來不提前寫稿子,總是非常自信地開口,不怕自己說出來的單詞不恰當或語法不對。
后來我明白只有敢于開口,口語才會有所提高,而不是背誦已寫好的稿子。有了這樣的覺悟,我才有幸在語言課畢業(yè)典禮時擔任主持人,大方且流利地主持節(jié)目,還不失幽默地與觀眾互動。我意識到團結(jié)協(xié)作和“臉皮厚”的重要性,這讓我終身受益。
Bowling night
保齡球之夜
正巧我來到大馬的第二個月就要舉行一年一度的保齡球比賽,報名時同學們都互相推脫,因為像我一樣,大多數(shù)人之前沒有接觸過保齡球。我在同學們的起哄下,被選中成為其中一名參賽選手,同班的“伊拉克大叔”耐心地教我拿球的方式,以及如何發(fā)力把球扔出去的技巧。
迷迷糊糊就到了Bowling night,伴隨著勁爆的音樂和同學們的歡呼聲,我發(fā)現(xiàn)平時嚴肅的老師竟帶領參賽選手做著動作夸張卻不失可愛的健身準備操,歡樂的氣氛讓我覺得留學生活十分有趣。盡管初次嘗試保齡球的我上手并不熟練,但同學們不約而同給我的鼓勵和支持,讓我感受到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