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緒
摘要 目的:探討復方菊花沖劑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和對炎性因子的影響。方法:收治潰瘍性結腸炎患者60例,分為A組與B組。A組采用常規(guī)內(nèi)科治療,B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復方菊花沖劑保留灌腸,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B組治療效率明顯高于A組;B組治療后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3(IL-13)各項炎性因子變化幅度大于A組(P 關鍵詞 復方菊花沖劑;保留灌腸;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癥類疾病,在我國發(fā)病率比較高[1]。潰瘍性結腸炎具有病程反復、病程長的特點,保留灌腸療法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此次研究為了觀察中藥保留灌腸的臨床效果,分析復方菊花沖劑保留灌腸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對炎性因子的影響,減輕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潰瘍性結腸炎患者60例,分為A組(n=30)與B組(n=30)。A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6~60歲,平均病程(3.2±2.4)年。B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6~59歲,平均病程(3.1±2.2)年。兩組性別、年齡相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A組采用常規(guī)內(nèi)科治療,主要是對患者予以補液、補充電解質(zhì)以調(diào)節(jié)水和電解質(zhì)紊亂等治療,并予氫化可的松靜脈滴注進行免疫調(diào)節(jié)治療;應用0.5%甲硝唑100mL+地塞米松5mg+溫生理鹽水60 mL保留灌腸:囑患者排便后側臥位,保留時間>30min,30d為1個療程,女性月經(jīng)期停用。B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予以復方菊花沖劑保留灌腸治療。復方菊花沖劑藥物組成:菊花8g,苦參4g,黃芩2g,白術2 g,黃芪2g,補骨脂1g,白頭翁lg,赤芍lg,木香1g。灌腸操作同A組?;颊呔邮?個療程治療[2]。 療效判定標準:①治愈:療程結束,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經(jīng)結腸鏡檢查,顯示腸黏膜恢復正常,糞便常規(guī)檢查為陰性;②顯效:療程結束,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經(jīng)結腸鏡檢查,可見黏膜潰瘍大小、數(shù)量、出血點明顯好轉。③無效:療程結束,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經(jīng)結腸鏡檢查,黏膜潰瘍大小、數(shù)量未明顯好轉[3]。 觀察指標: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以及治療結束后第3天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mL,將其置于抗凝管內(nèi)進行離心處理(轉速3000 r/min),離心時間15 min,檢測患者的C反應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白介素-13(1L-13)各項炎性因子水平,分析治療前變化[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4.O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f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B組治愈18例,顯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33%;A組治愈12例,顯效1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3.33%。B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B組治療后hs-CRP、IL-6、IL-10及IL-13各項炎性因子變化幅度大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病因不明的慢性直腸和結腸炎性疾病,給患病者帶來較為明顯的痛苦和不適。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發(fā)病率也逐漸增加。發(fā)生潰瘍性結腸炎后,患者會出現(xiàn)嚴重的細胞免疫功能紊亂,機體在外部刺激下,會釋放多種促炎性細胞因子,當促炎性因子與抗炎性因子打破平衡時,會加重潰瘍性結腸炎的病情。通常,對潰瘍性結腸炎采用西藥治療,多是聯(lián)合用藥,必要時,還需對患者進行補液和輸注紅細胞,治療效果并不十分明顯[5]。 中藥保留灌腸是近兩年臨床較為提倡的治療方式,復方菊花沖劑中含有多味中藥,在對患者進行用藥治療時,充分發(fā)揮木香、赤芍的活血通絡作用;輔助黃芪、白術增強免疫功能。在多種中藥聯(lián)合應用下,加強了清熱燥濕、收斂止瀉、化瘀生肌、解毒消腫、止痛止血之效,對免疫作用進行調(diào)節(jié),對潰瘍的愈合具有促進作用,起到緩解潰瘍性結腸炎臨床體征的作用,不僅療效滿意、方法簡單,且未發(fā)現(xiàn)對患者肌體有損害。此次研究結果證實:復方菊花沖劑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確切,值得應用[6]。 綜上所述,復方菊花沖劑保留灌腸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時,療效確切,可抑制炎性因子,改善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癥狀,適合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蔡田,劉珍強.羅勝紅潰愈清湯結合灌腸在脾虛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應用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J].系統(tǒng)醫(yī)學,2017,2(1):102-105. [2]陳偉麗,李春耕,王鐵鋼,等.健脾平潰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急性期的臨床觀察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7,26(5):857-859. [3]楊俊.金玉,潘迪,等.英夫利昔單抗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及對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15):148-151. [4]韋剛,李海強.羅昭芳溫補脾腎法聯(lián)合康復新液灌腸對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6,16(1):10-13 [5]翦閩濤,賓東華,李逵,等.參苓白術散加減方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30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7,33(2):48-50. [6]蘇惠紅.結腸水療聯(lián)合中藥灌腸、艾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