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和主要價值
1.1 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
誠實信用原則又簡稱為“誠信”,所謂的誠實信用,“誠”是指真誠、誠實的意思;“信”則是指遵守承諾、及時履行承諾之意[1]。為適用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國于2013年1月1日將誠信原則納入到民事訴訟法當中,該原則第一次被納入到訴訟法的范疇,法律的原文這樣說:“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2]。從新的法律條文當中,我們可以清晰的體會出新法的精神意義。即該原則作為民訴法新規(guī)定的一項原則,不僅僅是成為了訴訟當事人以及其他參與人參與訴訟活動的的重要準則,更是成為了約束法官隨意行使自由裁量的權利,保證斷案的公平性提供法律上的依據。另外,新增的法律條文還有另外一層的意思,那就是這兩條文不僅僅只約束法官,任何的民事訴訟人都不能為謀取自身的利益而違反誠信原則的規(guī)定,采取非正當的方式參與到訴訟當中去,在訴訟活動當中的任何人都應該恪守誠信,遵循善意,時刻保持真誠的觀念,自覺遵行承諾的意識。在審判中的法官也應當恪盡職守,時刻謹記誠實信用原則,客觀公正的審理民事案件,時刻謹記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意識,樹立司法權威,取信于民。
1.2 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價值
誠信原則作為一項重要的原則,同其他的法律原則一樣,本身也具有著獨特的價值功能,它所具有的獨特的價值功能主要包三種,在下面的文章中將進行詳細的敘述。正是有著這樣獨特的價值,該原則才能真正的融入到訴訟活動當中,貫穿整個的民事訴訟活動,另外由于本身的適應性極強的特點性及其普遍的廣泛性,該原則才能不斷地發(fā)展,最后才能夠被法定化,成為民訴法中一項重要的原則。接下來,本文對其價值將進行分別的詳述。
1.2.1 司法公正價值
在訴訟活動的進程當中,保持司法公平,是法律層面的最低要求。在訴訟法當中司法公正是不得不說的價值。因為一直以來,公平公正都是誠實信用原則的固有價值,也是民事訴訟法的內在追求[3]。在民事訴訟當中,訴訟當事人往往都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惜的違反訴訟道德,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的情況也不在少數,更有甚者不惜偽造訴訟證據。法官在審理斷案過程當中,聽取當事人的虛假信息,誤解了案件事實,沒有辦法還原事實的真相也就不能更好的定紛止爭,如果這樣那么無辜者將不能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施害者也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如果新修的民訴法當中沒有納入誠信原則并且不對不誠信的現象加以法律規(guī)制,任由這種現象發(fā)生,無疑會對法院處理案件帶來麻煩,正常的訴訟秩序陷入混亂,案件事實也變得模糊不清,無法查明,訴訟人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后卻不能得到公正的判決,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就更無從談起。所以,在民事訴訟的過程當中,不論是當事人,其他訴訟當事人,法官都應該遵守誠實信用原則,時刻秉承善意的意識,當事人誠實陳述案件事實,法官誠信斷案。假如訴訟主體都能用誠實信用的理念時刻的規(guī)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增強自己的責任感,那么實現司法公正,增強法治權威,民主法治觀念深入人心指日可待。更重要的是訴訟當事人能夠更好的服從法律文書的的判決,使民事訴訟的公正價值得到充分的實現。
1.2.2 訴訟效率價值
誠實信用原則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價值是訴訟效率價值,從訴訟效率價值中可以得出,民事訴訟當中的所有主體都負有配合審判工作的義務。誠實信用原則由訴訟效率價值決定,所有的涉訴主體都必須做到誠實訴訟[4]。當事人在訴訟過程當中時刻信守該原則不但有利于節(jié)約成本而且避免了不誠信行為的發(fā)生,更重要的是,壓縮了審判時間,節(jié)約了訴訟時間,從而加快了法院審理案件的速度。體現出了誠信原則訴訟效率的價值。
1.2.3 社會誠信價值
從古至今,誠實信用一直都是作為一種公眾的道德規(guī)范,本次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一次用法律條文的方式將該原則納入到法律規(guī)定當中,使該原則享有了法律層面的的意義,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訴中基本原則的確立,用法律明確督促了當事人和法官要遵守誠實信用,做到誠信訴訟,誠信判案。當今,我國正倡導建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樹立司法權威,誠實信用原則入法,用法律條文明確的加以規(guī)定,不僅有利于全社會形成高尚的誠實信用的道德情懷更有利于實現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由此以往,社會主義追求的民主法治的和諧社會也將不再是一句空談,全社會也將變成誠信公正的社會,誠信也會變成一種重要的社會價值發(fā)揮著作用。
2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比較
誠實信用原則不僅在民訴法當中是一項重要的原則,在民法當中同樣為一項重要原則,為了更好地顯現民訴法誠信原則的獨立價值,特意做出以下區(qū)分。
2.1 發(fā)揮的作用不同
雖然在民訴法和民法當中都有規(guī)定誠信原則,但是它在兩部法律當中發(fā)揮的作用卻不同。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當中主要的是發(fā)揮類似標尺的作用,它主要的目的是規(guī)制法官,作為法官裁判案件的準用依據。然而在民事訴訟法當中,該原則不僅僅是法官裁判案件的限制和依據,對民事訴訟主體的訴訟行為也起到重要的規(guī)制作用。通過該原則不僅可以查驗訴訟當事人和訴訟中的其他參與人能否正確行使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履行自身應有的義務,另外它同時對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進行了一定的制約,法律明確規(guī)定審判人員要恪守誠信斷案的原則,可以看出,該原則的規(guī)定對平衡民訴法當中訴訟雙方的利益有著極大的意義。
2.2 規(guī)制的主體不同
眾所周知,誠信原則所規(guī)制的法律主體主要有兩類,即法官和當事人。在民法領域,誠實信用原則通過規(guī)制民事行為來引導和限制當事人,通過規(guī)范法官的審判權力來解決民事爭議??梢钥闯?,該原則在民法當中不同的領域有著不一樣的價值。但是在民事訴訟法的領域,該原則規(guī)制著所有的訴訟主體,并且參與到整個的訴訟過程當中,所以,它對于訴訟中的主體具有廣泛性。
2.3 違反誠信原則的后果不同
民法是一種實體法,如果當事人在民事活動當中實施了不誠實的行為,違背了誠信原則,到最后損害的僅僅是實體法的法律利益,然而民事訴訟法是一種程序法,如果法官在審理案件時不堅守誠實信用,濫用權力,盲目斷案,到最后損害的不僅僅是實體法的法律利益,程序法的法律利益同樣被損害。所以,將民法和民訴法對比來看,違反誠信原則將會損害不同的利益,造成不同的結果。
3 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發(fā)揮的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文文明的不斷提高,誠信原則僅僅作為一種社會道德規(guī)范已經不能再適應我國的社會現狀。該原則納入法律的范疇,對我國法律的進步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新修的民訴法不僅能夠正確的處理訴訟中的法律關系而且能夠確保訴訟中法律活動的正常進行,這對我國不斷完善法律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說,在民訴法中納入誠信原則,不僅可以保證實現民法中的法律關系而且可以保障公民的權利。另外,誠實信用原則要求審判者誠信斷案,不允許盲目裁斷,沒有節(jié)制、亂用權力。法官要時刻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時刻謹記公平與正義,誠實與守信,公平的處理案件,不得偏袒當事人中的任何一方。在這一層意義上又可以看出,民訴法當中規(guī)定誠信原則對實現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的優(yōu)勢互補發(fā)揮著極大地作用,可以總結的說,誠信原則的精神對于民法和民訴法來說都是一樣的。
在前文的陳述當中我們已經談到,誠實信用原則有著其自身的價值,但它不僅有著自己的價值,誠實信用原則同時也促進著民事訴訟法正確發(fā)揮法的價值。它的三種主要價值催動訴訟活動的進程向著公正、誠實的方向發(fā)展。在該原則未納入民訴法之前,在民事訴訟當中辯論原則為主要原則,從而也就導致了由當事人主導整個訴訟活動的進程,法官在訴訟當中發(fā)揮的作用變小,當誠實信用原則寫入后,對原有的當事人辯證體制有著極大的修正。在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當中,誠信原則成為了辯論原則和處分原則的補充,對法院和當事人的關系協調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實現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5]。誠實信用原則維護了法律程序的公正,實體公正、程序公正,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實現了民事訴訟法的自身價值,樹立了法律的權威。從這里可以看出,該原則對實現民訴法的價值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4 誠實信用原則對民事訴訟主體的規(guī)制
當事人在訴訟當中的行為可以說是變化多端,訴訟當中當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隱瞞事實、濫用訴訟權利的現象也時常的發(fā)生,因此誠信原則在民事訴訟法當中對訴訟主體的規(guī)制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4.1 對當事人的規(guī)制
從新修訂的民訴法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誠信原則對當事人有著極強的制約力,由于有了法律條文的明確規(guī)定,訴訟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就不能為所欲為,濫用權利。對當事人的規(guī)制大約可以分為:1)禁止濫用訴訟權利。法律一方面賦予了當事人廣泛的權利來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但是在另一方面法律有禁止當事人采用不合法的手段維權。禁止濫用訴訟權利就是指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訴訟的進程當中應當恪守誠實信用,采取合法的手段維權,積極努力的避免不誠實現象的發(fā)生,積極努力的配合法院審判案件,幫助法官了解案件的真實情況,從而有利于節(jié)約司法資源,促進司法法律的公平正義,保證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2)不允許運用不誠信的手段,促成有利于己的地位。這就是說在民事訴訟當中,當事人利用虛假的訴訟行為,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利用了立法上的漏洞,最后取得訴訟的勝利。最后的結果是雖然自己的利益得到了維護但是因為自己的虛假訴訟,篡改了事實,損害了對方的權利,這是法律所不能允許的。新民事訴訟法對這樣的現象作出了極大的規(guī)制,一旦發(fā)生這樣的現象,法官可以依受損害當事人的申請,作出否決損害他人利益一方的訴訟行為的判決,并且可以對損害他人訴訟權利的一方進行適當的懲罰,讓其在訴訟當中承擔更多的開銷。3)禁止當事人作虛假陳訴。這是指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要時刻遵守誠實、誠信的義務,在當事人濫用訴訟權利虛假訴訟,濫用訴訟程序,拖延訴訟時間的時候法院可以對該訴訟行為一概不予以承認,新修訂的民訴法規(guī)定對于當事人在訴訟中的一切謊言和虛假的行為一概不予以取信。在這一方面不僅我國的法律有明確的限制,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同樣有著規(guī)定。4)當事人訴訟上的禁反言。民訴法當中規(guī)定“禁反言”是為了避免當事人在訴訟活動中實行前后矛盾的行為,由此而侵害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敖囱浴本褪且笤V訟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實施的先行行為要跟預期的行為保證相同,法院一旦發(fā)現實施的先行行為與預期的行為不一致,先行為有違反誠實信用的,法官可以依有關法律規(guī)定認定當事人的實施的前后的矛盾行為無效。5)禁止當事人訴訟突襲。禁止訴訟突襲就是指當事人在訴訟中未經過合法的程序突然提出新的材料、證據,從而使對方的當事人陷入被動局面,在訴訟過程當中陷入對己不利的地位。
4.2 對法官的規(guī)制
誠信原則不僅僅對當事人的權利進行了限定,對于法官的權利行為同樣予以了規(guī)制,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1)禁止濫用自由裁量權。民事訴訟法賦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案件的權利,法官在處理案件上有了極大的自由,所以法律對此做出了限制,它要求審判者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要誠實公正,對于濫用自由裁量權的行為當事人有權上訴或者申請法院再審。2)法官判斷證據要講求誠實信用。在訴訟當中,法官對待證據,往往靠自己的主觀意識,這對于法官來說是極大地自由,所以,法律規(guī)定法官在判斷證據時要嚴格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其對證據的判斷也應該符合正常人的認知水平。3)禁止突襲性裁判。法官在審判案件的過程當中應當公開自己對案件的見解和判斷,以便使得當事人能夠獲得充分的辯證機會,由于法官的突襲而侵害當事人權利的,當事人可依法起訴或者上訴。
5 對制約訴訟中失信行為的建議
5.1 建立并完善個人誠信檔案
盡管民事訴訟法當中引入誠信原則對于制約訴訟中的虛假訴訟行為發(fā)揮著極大地制約作用,但是不誠信的行為仍舊大量的存在,難以徹底消除。建立個人誠信檔案,當事人在參與民事訴訟中由法院對當事人的信用狀況進行全面的記錄,并且向社會進行公布,允許公眾進行查閱。這樣就可以對善意的民眾規(guī)制不誠信的當事人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對訴訟失信行為人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
5.2 健全法官的考核機制
在訴訟當中法官對案件的審理有著極大的自由裁量權,法官如果貪污、受賄,作出不公正的裁判,無疑會損害當事人的利益,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fā)生,所以,完善健全法官的監(jiān)督考核機制刻不容緩。
5.3 對失信行為人加大懲罰力度
在民事訴訟當中,證據對案件的結果起著極大的作用,證據也是最容易被篡改和偽造的,證據一旦失控,無疑會使正當的當事人的冤屈得不到公平的申訴,惡意的當事人卻獲得了不當的利益。對于失信行為人,我國法律應當進一步加大對其的懲罰力度,在訴訟中偽造、篡改證據,違反誠信作證的義務,應給予法律的制裁。只有嚴格懲罰機制,才能防患于未然,從而更好的確保訴訟公平正義。
6 結語
當今我國的經濟迅速的發(fā)展,我國的社會也正處在變革轉型的重要階段。但是,在我國的民事訴訟當中,偽造證據、進行虛假訴訟的現象時常發(fā)生,不誠實的訴訟現象時常的發(fā)生。所以,將誠實信用原則納入新民訴法當中是有極其必要意義的。在民事訴訟當中,全部的主體都應當講求誠實信用,嚴格遵守法律秩序。法官也應當誠信斷案,公正裁判。訴訟只有公正的進行,其內在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同時,誠信原則納入民事訴訟法當中對于樹立司法權威,完善我國法律制度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誠實信用原則的引入對于我國法制建設有著巨大進步,我們也應該清晰地看到,我國對誠實信用的相關法律制度建設仍不夠完善,新時期的法制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曹燕飛.淺談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適用[D]
[2]張衛(wèi)平.民事訴訟中的誠實信用原則[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12.
[3]江偉.訴訟法論叢[M].法律出版社,2000.
[4]王福華.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論[J].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9.
[5]唐力.法院與當事人訴訟角色定位之機理探析[J].現代法學,2001.
作者簡介
孫雅仕(1993-),男,漢,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市,研究生在讀,遼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