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奇
摘 要:由于董事、經理等經營者的風險和義務逐漸加重,以經營者對公司或第三者(債權人、股東)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董事責任保險制度,已逐步被推廣和實施。但是董事責任保險制度和民商法之間是有沖突的,董事責任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實行會受到民商法的直接影響。本次研究是對董事責任保險制度與民商法的矛盾進行分析,探討兩者的協(xié)調之法,為股東們減小風險并贏取最大利潤。
關鍵詞:董事責任保險制度;民商法;沖突與協(xié)調
近幾年由于董事責任制度的健全和強化,為促使董事能主動的履行自身義務和承擔責任,并施展出自己優(yōu)秀的管理能力,公司對董事責任保險制度的實施顯得尤為的重視。從2001年開始建立并實行董事責任保險制度以來,民商法在其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非常明顯的矛盾之處,為在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使董事責任保險制度能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我們必須將二者的沖突重視起來,并重新對其進行修改和完善,使二者能夠相互協(xié)調,和諧發(fā)展。
1 董事責任保險概述
董事責任保險的形式非常特別,是因為其保險的對象是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在其管理過程中出現過失時,他們不僅要向公司負責還得向股東和公司外的第三人負責。民商法體系當中的董事責任免除制度不包括董事責任保險制度,在董事的角度上來看,董事責任免除制度和董事責任保險制度這兩項制度中既有相同之處,但也表現出了一些的差異。董事責任保險最初是在英國建立并實行起來的,美國在20世紀40年代也開始接受并實施,并將董事責任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及推廣[1]。董事是一個高風險的職位,無論其董事的管理經營能力有多高,在公司的經營發(fā)展的過程中受到某些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影響并且無法力挽狂瀾時,其面臨的壓力都是不可估量的,為減小董事的壓力以及保障公司的利益,為董事或高級職員買一份董事責任保險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董事責任保險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其與民商法的沖突也成為了現實問題,為最大限度的鼓勵優(yōu)秀人才積極從事工商業(yè)活動,分擔其過失風險,我們有必要不斷完善董事責任保險制度。
2 董事責任保險制度與民商法之間的沖突
首先是董事責任保險與民事責任制度的沖突。董事的決策是企業(yè)經營發(fā)展的方向標,如果企業(yè)的發(fā)展一直是蒸蒸日上,那么董事就能獲得高回報,一旦出現了意外且無法挽回,除非董事能夠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認真的履行自身的義務,否則民事責任承擔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即使董事能主動承擔責任也不能保證其在訴訟的時候就一定能夠獲得勝訴[2]。企業(yè)的發(fā)展直接受到董事的判斷失誤的影響,一旦出現失誤,不僅董事需要面臨巨大的賠償金額,而且企業(yè)公司也可能難以繼續(xù)經營下去。董事的私人財產都是有限的,面臨這樣的問題時如果董事的責任可以通過保險公司來給予賠償,那么董事的財產可以獲得保障后就能在工作中大膽的作出決策,發(fā)揮其經營和管理的最大潛能,不必瞻前顧后,這才是對股東獲得最大盈利及公司能夠長遠發(fā)展的保證。
為了可以快速有效的懲處違法行為和抵制不良行為的發(fā)生,并為受害人的權益提供最大的保障,對于賠償額度我國的民法設置了相應的制度[3]。從這個立場上來分析,董事責任保險制度與民商法之間的沖突是不顯著的。但從董事責任保險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過程中來看,企業(yè)或者說董事頭上的風險只是轉移到了保險公司的身上。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就會讓不良人士鉆董事責任保險制度的空子,企圖逃避責任,還會讓他們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對于這樣的人來說他們是否還能在工作中竭盡全力還有待考量。一些相關專家們對于此也提出過疑問,美國一位非常有名的學者曾經說過,建立董事責任保險制度是為了彌補公司制度上某些無法處理的缺陷問題,但卻可以以保險公司來代替賠償,這和一些社會的公共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違背的。
其次是保險費和董事責任負擔的沖突。我國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里明確的指出,上市公司是可以為民事賠償購買董事責任保險的,其實際用意是為公司補償民事賠償,但最終的受益人卻成了董事個人而不是企業(yè)公司,那么這份保險費用是應該由公司繳納還董事自己購買就成為了爭議。對于這種爭議現階段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部分人認為將董事的責任和公司的補償制度結合在一起時,保險公司所提供的賠償對董事個人來說是一種保障實際上也是對公司利益的保證,在這樣的前提下由公司出錢繳納保險費用也是合理的。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最大受益者是董事且與公司沒有直接關系,因此這部分的繳納費用應該讓董事們自己來承擔。
事實上從公司的角度上出發(fā),對于公司無法為董事的過失提供賠償的那部分責任,由公司提供資金為董事購買董事責任保險,不僅無法為公司取得任何經濟效益,而且可能會使公司資金過度支出出現周轉不靈的情況,因此由公司繳納保險費的觀點認為,公司可以提供一部分的保險費用,其余的由董事自己繳納,這中做法無論公司還是董事的利益來說都是比較合理的。對董事來說,如果公司不能主動購買董事責任保險,那么一旦出現較大的賠償糾紛問題,僅依靠董事的個人力量來進行賠償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反而會給公司帶來更多更嚴重的麻煩,由此來看公司主動為董事購買保險是十分有必要的。
3 董事責任保險制度與民商法之間的協(xié)調
第一,董事責任保險與民事責任制度的協(xié)調。將董事責任保險法與公司制度法進行適當的調整能抑制民事賠償當中的一些違法行為,并且對董事責任保險制度中的內容要嚴格規(guī)范并執(zhí)行。首要任務就是要將合同里的免責條款的標準進行統(tǒng)一。并且由公司將不在責任保險賠償訴訟保險范圍之內的責任對董事制定出一些規(guī)定,促使董事在工作時能保持警惕,提高自己的責任心,感受到如果沒有保險所帶來的壓力。同時可以經過雙方協(xié)商確定出某些規(guī)章制度,在某些范圍外的賠償金額由董事自己承擔。這樣不僅能阻止某些小額保險因重復的請求投險而導致保險金額不斷增加的情況的發(fā)生,而且也能確保董事的責任不會被完全轉移到企業(yè)或者保險公司的頭上,同時有效的減小了公司和董事的壓力。
第二,保險費用支付行為的合理化協(xié)調。據調查,美國最先采用的是公司支付 90% 保險費,其余 10% 由董事個人承擔的保險費用支付合理化方法。這種方法也由于公司為能留住某些能力出眾的管理人才,會適當增加董事的報酬或者提供其他豐厚的補償,導致實際上還是由公司繳納了百分之百的保險金額。對于這樣的現象,我國在目前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并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整改和完善。對此可以采取修改公司法,健全董事責任制度的方式進調整,將某些董事必需的履行責任與義務進一步細化并并嚴格規(guī)定,同時允許董事個人購買責任保險的權利,使董事責任保險制度在我國進一步的普及和應用并發(fā)揮其最大效用。
4 總結
因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以及我國對工商業(yè)貿易的大力扶持,我國的董事責任保險制度也得到了展現的機會并在不斷的完善。本文重點對董事責任保險制度與民商法之間的沖突和協(xié)調進行了探討,但其法律問題和意義遠遠高于本文研究內容,還需更多的專業(yè)人士加以重視并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張逢占.董事責任保險制度和民商法的沖突與協(xié)調之我見[J].法制博覽,2017,10(8):49-50.
[2]包從敏.簡述董事責任保險和民商法的沖突與協(xié)調[J].法制博覽,2017,11(6):81-87.
[3]韓秀珍.論責任保險與侵權行為法的沖突與協(xié)調[J].法制博覽,2017,15(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