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洋
【摘 要】目的:探討游離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老年口腔癌術后口腔缺損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游離皮瓣修復口腔缺損的老年口腔癌患者41例,患者均采用游離股前外側皮瓣治療,觀察移植皮瓣成活率及滿意度。結果:41例患者行股前外側皮瓣移植,皮瓣成活率為97.56%(40例),患者術后外形滿意度90.24%(37例);隨訪,12個月,局部癌腫復發(fā)3例,再次手術并改用胸大肌皮瓣修復1例。結論:游離股前外側皮瓣組織量豐富,血運可靠,可切取面積大而且可塑性良好,是修復老年口腔癌患者術后軟組織較大缺損的理想游離皮瓣。
【關鍵詞】游離皮瓣;口腔缺損;感覺恢復;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193-01
口腔癌一種惡性腫瘤性疾病,較多的患者需采用外科根治術治療。該術式對口腔內(nèi)的創(chuàng)傷較大,甚至波及患者的頜面部等,修復不及時,不但對患者的美觀造成影響,還可以影響到患者的語言、咀嚼等功能,嚴重患者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1]。目前在口腔癌根治術所致?lián)p傷的修復方面應用頗為廣泛。而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程度直接影響著口腔缺損處感覺恢復的效果,對患者的術后生存質(zhì)量的提高有著密切關系。通過對我院收治的口腔癌術后口腔缺損患者行游離股前外側皮瓣治療,臨床效果較滿意,現(xiàn)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游離皮瓣修復口腔缺損的口腔癌患者41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54.7±6.2)歲。
1.2 方法 (1)皮瓣設計:術前采用多普勒超聲探查股前外側皮瓣穿支血管,并在體表定位;患者取仰臥位,全麻下分2組同時進行,一組行病灶的擴大切除,同期行頸淋巴清掃術,頸清時分離保留頸外靜脈、頜外動脈、甲狀腺上動脈作為受區(qū)的血管備用。另一組依據(jù)腫瘤切除后頜面部軟組織缺損的范圍和大小來制備皮瓣;(2)解剖游離血管蒂:沿之前設定的穿支血管走向逆行解剖,在血管周圍保留1cm左右的肌肉組織,至穿支血管從旋股外側動脈降支的發(fā)出部位,擴大切口后切斷結扎旋股外側動靜脈降支或橫支的各細小分支,向上解剖主干至起始部位,結扎切斷血管 佟#?)皮瓣的切取和移植:原發(fā)病灶手術切除后確定缺損部位的大小和形狀,切取同缺損部位大小相應的皮瓣游離移植到缺損部位,將皮瓣和黏膜切緣縫合,吻合微血管。(4)術后處理:罌粟堿解痙,低分子右旋糖酐以抗凝,常規(guī)感染支持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移植皮瓣成活率及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所得數(shù)據(jù),并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效果 41例患者行股前外側皮瓣移植,皮瓣成活率為97.56%(40例),1例患者術后第5天,術區(qū)感染后大出血,搶救時發(fā)現(xiàn)吻合血管堵塞,經(jīng)搶救無效皮瓣壞死。
2.2 患者滿意度 41例患者中對術后外形滿意度90.24%(37例);術后隨訪6個月,除部分舌癌患者有輕微語言和吞咽功能障礙外,其余患者均能適應日常生活。大腿供區(qū)均一期愈合,下肢負重、行走均未受影響,腿部供區(qū)無明顯功能障礙。隨訪12個月,局部癌腫復發(fā)3例,再次手術并改用胸大肌皮瓣修復1例。
3 討論
股前外側皮瓣具有較多優(yōu)點,隨著口腔頜面外科近些年的逐步發(fā)展,該皮瓣已經(jīng)成為口腔癌手術切除后修復缺損組織的重要皮瓣之一[2]。其優(yōu)勢有:(1)皮瓣血供豐富,可提供面積較大的皮膚軟組織,基本可以滿足口腔癌術后面部缺損組織的修復需要;(2)取自大腿前外側,創(chuàng)面隱蔽,大多可直接縫合,不需要再植皮,患者易接受;(3)伴行的靜脈屬深靜脈系統(tǒng),彼此間有豐富的交通,和淺靜脈之間亦交通良好,吻合后靜脈回流充足,血液流動速度較快,不易形成靜脈吻合口血栓;(4)供區(qū)遠離口腔頜面部原發(fā)灶手術區(qū),術中無需改變患者體位,可節(jié)省手術時間、降低術中供區(qū)和受區(qū)之間的交叉感染率。(5)皮瓣制取靈活;(6)不破壞供區(qū)的主干血管,切取后對供區(qū)的功能和外形影響較小??谇话┒嘁娪谥欣夏昊颊撸中g及術后損傷組織修復中要考慮到老年人的血管特點。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在機能、代謝和結構上亦發(fā)生了變化。大、中血管壁中膜的膠原纖維和粘多糖增多,彈性纖維減少,加之管壁的鈣化,使得血管變厚、變硬;小動脈的外膜發(fā)生纖維膠原化,導致孔徑變小[3]。此外老年人血流速度減慢,術后易在傷口部位形成吻合口血栓,因而臨床上很多醫(yī)生不愿意對老年患者行游離皮瓣修復。術中應注意:(1)血管蒂應該解剖至血管的根部,以利于血管吻合;(2)操作精微細致,盡量避免解剖過程中對血管內(nèi)壁的損傷;(3)情況允許時盡量吻合兩條回流靜脈,使靜脈回流更加暢通;(4)皮瓣移植術后,由于要進行抗凝及擴血管治療,患者的血液多呈低凝狀態(tài),術腔引流量比普通手術患者要多,故應放置2-3根引流管進行負壓引流。其中1根放于皮瓣下方,使引流通暢,避免血腫壓迫血管蒂。此外,引流管要避免與吻合的血管交叉,要盡量遠離吻合的血管并固定,防止負壓引流管錯位,導致壓迫吻合的血管,引起血栓,甚至拔除引流管時損傷吻合血管。本研究通過對該院收治的口腔癌術后口腔缺損患者行游離股前外側皮瓣治療,41例患者行股前外側皮瓣移植,皮瓣成活率為97.56%(40例),患者術后外形滿意度90.24%(37例);隨訪,12個月,局部癌腫復發(fā)3例,再次手術并改用胸大肌皮瓣修復1例,提示,游離股前外側皮瓣組織量豐富,血運可靠,可切取面積大而且可塑性良好,是修復老年口腔癌患者術后軟組織較大缺損的理想游離皮瓣。
參考文獻
[1] 張杰,孟箭,莊乾偉,等.口腔癌根治術后經(jīng)游離皮瓣修復口腔缺損的感覺恢復效果探討[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6,26(3):187-189.
[2] 鄭軍,丘仿松,謝遠鴻,等.游離股前外側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術后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15,13(5):290-293.
[3] 謝鎮(zhèn)春,陳坤,傅琨,等.口腔癌根治術中同期游離股前外側皮瓣修復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6,25(11):83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