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玲,車菲菲,王 冰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四川 瀘州 646000)
研究證實,冠心病的發(fā)生多與患者的遺傳因素、飲食因素及年齡等因素緊密相關。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趨勢,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胸部呈壓榨樣疼痛、心臟驟停,其病情常呈漸進性發(fā)展,且不可逆轉。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該病對提高該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及預后的質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臨床上常將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的結果作為診斷冠心病的黃金標準,但進行這種檢查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傷。近年來,以心電圖檢查為代表的無創(chuàng)性檢查技術日趨成熟,且逐漸得到臨床醫(yī)師的認可。本研究主要對比分析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與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在診斷冠心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擇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疑似患有冠心病的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6例,其年齡為41~84歲,平均年齡為(57.39±4.09)歲。
1.2.1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 1)年齡在18周歲以上,且心功能NYHA分級為Ⅰ~Ⅲ級的患者。2)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2.2 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 1)屬于過敏性體質的患者。2)患有惡性腫瘤、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嚴重感染及肝腎功能異常等危急重癥的患者。3)處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4)存在精神異常、無法自主生活或活動能力受限的患者。5)接受過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的患者。6)近期服用過免疫抑制劑或激素等可能對研究結果造成影響的患者。
分別對這38例患者進行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和冠脈造影檢查。在進行各項檢查前,囑患者戒煙酒、養(yǎng)成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并避免進食辛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同時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wěn)定,并在接受檢查的當日停用可能對ST段心電圖造成影響的藥物。進行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的具體方法是:依次將動態(tài)心電記錄儀(生產廠家:麥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儀器型號:MECG200) 的 LA、LL、RA、RL、V1、V2、V3、V4、V5及V6電極片按照其背面的導聯(lián)標記及說明書進行連接,通過動態(tài)心電記錄儀的配套分析軟件對患者的心電圖進行持續(xù)的描記,通常連續(xù)記錄24小時,必要時可適當延長記錄的時間,以確保在剔除干擾及偽差心電記錄后,使有效的記錄時間不少于22個小時。進行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的具體方法是:依次將運動平板心電圖機(生產廠家:瑞士席勒公司,儀器型號:MTEX 8100T)的各個電極片按照其背面的導聯(lián)標記及說明書進行連接,采用Bruce方案對患者運動過程中及運動停止后2分鐘、4分鐘和6分鐘的心電圖進行描記,同時用立體位肱動脈袖帶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測定。當其血壓和心電圖完全恢復至進行運動前的水平后,停止對其心電圖進行描記。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的具體方法是:采用Jindkins法在C型臂X線機(生產廠家:美國GE公司,儀器型號:7500C)的輔助下對患者進行冠脈造影檢查。
當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的結果顯示患者的心血管發(fā)生管徑狹窄的幅度>50%時,可確診其患有冠心病。當患者的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結果出現(xiàn)以下三種情況時即可確診其患有冠心?。?)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下降。2)心肌缺血的持續(xù)時間>1分鐘。3)相鄰兩次心肌缺血發(fā)作的時間間隔>1分鐘。當患者的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結果出現(xiàn)以下三種情況時即可確診其患有冠心?。?)心前區(qū)、胸骨旁存在壓榨性疼痛。2)出現(xiàn)多源性室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房室傳導阻滯及心房顫動等心律失常的表現(xiàn)。3)ST段呈水平型或傾斜型移動,壓低的幅度>0.05毫伏或抬高的幅度>0.1毫伏,且持續(xù)的時間>120秒。
以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的結果作為標準,計算并比較用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和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診斷冠心病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準確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20.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冠脈造影檢查,在這38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檢查結果呈陽性,有11例患者的檢查結果呈陰性。經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在這38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的檢查結果呈陽性,有14例患者的檢查結果呈陰性。經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在這38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的檢查結果呈陽性,有15例患者的檢查結果呈陰性。以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的結果作為參照,進行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及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的敏感度分別為83.33%(20例/24例)和60.87%(14例/23例),χ2=9.241,P=0.019;其特異度分別為50.00%(7例/14例)和13.33%(2例/15例),χ2=14.269,P=0.000;其準確度分別為71.05%(27例/38例)和42.11%(16例 /38例),χ2=22.548,P=0.000。與對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相比,對其進行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較高。詳見表1和表2。
表1 對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的結果與進行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結果的比較(n)
表2 對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的結果與進行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結果的比較(n)
冠心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的特點。早在1842年,Mattencci就提出了人體的心臟存在電活動的說法。在30年后的1872年,Muirhead成功記錄了心臟的電信號波動。隨后不久,W.Einthoven發(fā)明并制造了毛細靜電計和弦線電流計,即世界上第一臺“心電圖機”。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動態(tài)心電圖機、運動平板心電圖機相繼問世。由于心電圖檢查幾乎可以完全避免對人體造成創(chuàng)傷,因此這項檢查在問世之后迅速得到了醫(yī)師及患者的充分認可。
研究認為,用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診斷冠心病的假陽性率較高。這是因為該項檢查多是在患者處于安靜的狀態(tài)下進行,因此易發(fā)生漏診和誤診。而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則是在患者處于適度負荷、持續(xù)運動中進行的,這種檢查方法能通過調整平板機的轉速和坡度,誘發(fā)心肌缺血及冠心病發(fā)作,從而使心臟出現(xiàn)異常的電信號,為診斷冠心病提供依據(jù)。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相比,對其進行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診斷其冠心病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較高。這一結果與吳巧云[1]、胡玉萍[2]等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見,用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查診斷冠心病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高于用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診斷冠心病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可考慮將此項檢查作為對疑似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進行早期篩查及輔助診斷的首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