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靜英
摘 要:臨床案例教學需要對臨床案例進行廣泛收集,精心地選取與教學知識點有關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師要對案例進行有效轉化,然后合理使用于教學過程中,這樣可使案例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案例;案例教學;反思
臨床基礎檢驗是高職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其實踐性強、內容多且相對比較枯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可致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地融合。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案例的準備
1.廣泛收集案例
案例一定要真實可信,并且要有代表性,必須有多處問題或者疑難問題的出現(xiàn)。臨床上會出現(xiàn)很多案例素材,這就需要我們對案例進行廣泛地收集整理。通過專業(yè)教師在臨床實踐過程中親身收集的案例,在進行成人繼續(xù)教育中要求學生記錄工作中經歷的案例,另外發(fā)動各醫(yī)院臨床一線工作人員收集臨床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的案例素材,再根據(jù)相應內容進行整合分類。
2.精心選取案例
臨床上并非每一個案例都適用于教學,這就需要我們對案例進行有目的地選取。案例教學法是把案例作為一種教學工具,使學生有機會身臨其境地將自己置身于決策者的地位,認真對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認真分析各種數(shù)據(jù)和錯綜復雜的案情,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我們需要精心選取相應的案例,如與教學知識點有關的案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覆蓋最多的知識點的案例等。
3.有效轉化案例
現(xiàn)實中的個案豐富且繁雜,而一個案例只能解決有限的問題,教師要在眾多的案例素材中,根據(jù)教學目標的要求,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最恰當?shù)陌咐?,這是實施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前提。同時要進行案例的有效轉化,我們將案例分解為案例描述、提出若干問題、解決辦法、案例引起的反思等,并列出相應教學知識點,便于學生將案例與知識點有機結合。
二、案例教學的實施
1.課前預習
教師將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案例提前發(fā)給學生,給出案例描述及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課前思考。如講到“血細胞分析儀結果需要審核并做相應復檢”這部分教學內容時,先將案例描述在課前發(fā)給同學們閱讀,同時提出若干個問題供同學們思考,如:檢測結果中哪些指標的結果是異常的?此報告能否直接發(fā)出?結果異??紤]原因可能是哪些?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用問題引導學生積極預習,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其帶著尋找答案的積極心態(tài)參與預習。
2.課上討論
課上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由每組學生代表綜合組員意見回答問題,其他組進行相互補充和討論,如問題“哪些指標的結果是異常的?”可讓學生在復習之前對所學的很多檢測指標的名稱、正常參考范圍進行簡單了解;問題“此報告能否直接發(fā)出?”可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和思考;問題“結果異常的原因可能是哪些?”可對一些檢測指標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問題“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在討論中學習新的知識點,并增強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歸納總結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及共同分析討論,老師起到穿針引線作用,將相應知識點結合在問題回答中,歸納、總結、整理并完善答案。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送去一個信任,在每位學生的心底里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對學生的新觀點、新思路要及時表揚和肯定,對學生的不足及時指出,當學生不能流利的回答問題時,教師一個及時鼓勵的目光,一句信任的話語,都可以幫助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的水平更高,學習能力更強。學生因為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而對知識點記憶深刻。
三、案例教學的反思
1.案例教學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案例教學法需要精心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樂學,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生將理論和實踐靈活結合應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對之前所學知識進行了復習鞏固,對新學的知識點進行了基礎了解,通過課堂分組討論和集中發(fā)言,學生勇于思考、置疑,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使學生學習到如何融會貫通。
2.案例教學能逐步增強學生的專業(yè)認識度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巧妙地運用適當?shù)陌咐虒W,根據(jù)教學目標的需要,以案例為基本素材,將學生帶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進而識別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臨床案例中有較為詳細的病人信息、真實的臨床表現(xiàn)及各種實驗室檢查指標,學生拿到這些資料后,增強了學生對臨床工作的進一步熟悉,激發(fā)了學生的職業(yè)認同感,從而使學生在實例中切實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及意義。正因為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教師教學效率高,所以,學生對專業(yè)的認識度也會不斷提高。
3.案例教學能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各行各業(yè)對就業(yè)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顯得尤其重要。案例教學對強化學生的多方位素質提供了很好的機會,首先,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提出各種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思考和判斷,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其次,案例教學法旨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會有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和啟發(f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再次,案例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案例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進行課堂辯論,這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后,案例教學采用的分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的組織形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精神。通過學習小組,同學們相互協(xié)作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大大增多了同學間相互交流與協(xié)作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綜合判斷能力。這些都是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參加工作時不可缺少的能力和素養(yǎng),為學生的未來打下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通過廣泛收集案例素材,并且對案例進行精心選取、有效轉化、合理使用,案例教學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步增強學生的專業(yè)認識度,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案例教學對專業(yè)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要熟悉實際業(yè)務流程、緊跟實踐發(fā)展,不斷更新知識;不僅要廣泛采集并精選典型案例,而且要對案例進行深度解剖,并根據(jù)教學需要對案例進行適當加工,創(chuàng)設合適的案例情境;不僅要在案例實施過程中把握全局,全面細致地觀察學生表現(xiàn),適時給予指導或控制,而且要對所講授的案例、解決思路以及涉及的理論和知識了然于胸。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整個案例教學的課堂設計需要精心準備,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并付出更為艱辛的勞動。因此,教師要不斷開發(fā)和收集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的教學案例,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進行更充分的備課,選擇更合適的案例,采用更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使學生更喜歡學習。
參考文獻:
[1]劉 宇,韓 雪,張一昕.案例教學在中醫(yī)藥課程中的應用與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6).
[2]謝曉專.案例教學法的升華:案例教學與情景模擬的融合[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1):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