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勇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北京 100050)
抽動障礙是一種以不隨意的突發(fā)、快速、重復、非節(jié)律性、刻板單一或多部位肌肉運動和/或發(fā)聲抽動為特點的一種復雜的慢性神經精神障礙,主要發(fā)生于兒童和青少年[1]。流行病學統(tǒng)計顯示,抽動障礙的總患病率為0.05%~0.1%,在兒童、青少年中的患病率為0.1%~1%[2]?;純河捎谶\動和/或發(fā)聲抽動而普遍存在心理問題,缺乏自尊,嚴重影響生活和學習。對于該病西醫(yī)多采用苯酰胺類抗精神病藥治療,通過抑制多巴胺能神經功能起到治療作用,但療效欠佳。金童顆粒具有滋陰補腎、平肝熄風的功效,是臨床治療抽動障礙的有效成方。本研究觀察了金童顆粒聯(lián)合鹽酸硫必利片治療腎陰虧損、肝風內動證小兒抽動障礙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抽動障礙患兒,均符合美國精神病學會制定的小兒抽動障礙臨床診斷標準[3];中醫(yī)辨證屬于腎陰虧損、肝風內動證[4],表現(xiàn)為手足抽動、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眩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年齡4~15歲;病程≥4周,近2周內未給予任何治療措施;患兒可接受本研究實驗內容,患兒家長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成人抽動障礙或年齡過低無法配合治療者;有使用本研究藥物治療史者;小兒舞蹈癥、癲癇或其他錐體外系疾病者;先天性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或造血系統(tǒng)疾病患兒;過敏體質或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者;不適宜采用本研究治療方案的患兒。將患兒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4~14(8.4±3.2)歲;病程2~5(3.5±0.5)個月。對照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齡4~13(8.1±2.7)歲;病程2~6(3.3±0.6)個月。2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鹽酸硫必利(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yè)有限公司生成,國藥準字H32026011)口服,7歲以下每次50 mg,7~10歲每次75 mg,10歲以上每次100 mg,2次/d。在此基礎上,治療組給予金童顆粒(北京首兒金童醫(yī)藥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20508)口服, 7歲以下每次6 g,7~10歲每次9 g,10歲以上每次12 g,2次/d。對照組給予仿金童顆粒安慰劑(主要成分為淀粉、維生素C等),服用方法同治療組。2組療程均為8周。
1.3觀察指標
1.3.1耶魯綜合抽動嚴重程度量表(YGTSS)評分[5]于治療前后采用YGTSS量表進行抽動程度評價,主要分為運動性抽動評分和發(fā)聲性抽動評分2個方面,得分越高表明程度越重,反之則越輕微。
1.3.2中醫(yī)證候評分 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關于肝風內動證診斷標準選擇手足抽動、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眩暈耳鳴作為4大主癥,于治療前后評價2組患兒上述4大主癥的嚴重程度,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分別記為0分、2分、4分、6分,得分越高表明主癥越明顯,反之則越輕微。
1.3.3綜合療效 臨床控制:運動性抽動和發(fā)聲性抽動完全緩解,治療后YGTSS量表評分降低≥95%,不需用藥控制;顯效:運動性抽動和發(fā)聲性抽動明顯減輕,治療后YGTSS量表評分降低75%~94%;有效:運動性抽動和發(fā)聲性抽動有所減輕,治療后YGTSS量表評分降低50%~74%;無效:運動性抽動和發(fā)聲性抽動基本無改善,治療后YGTSS量表評分降低<50%。臨床控制+顯效為愈顯。
2.1YGTSS量表評分 2組治療前YGTSS量表中運動評分、發(fā)聲評分、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2組治療后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治療組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YGTSS量表評分變化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中醫(yī)證候評分 2組治療前手足抽動、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眩暈耳鳴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對照組僅手足抽動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而治療組4項中醫(yī)癥候評分均較治療前及同期對照組明顯降低(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變化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臨床綜合療效 治療8周后,治療組愈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綜合療效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抽動障礙為兒童時期常見精神類疾病,患兒行為癥狀復雜,精神創(chuàng)傷、過度緊張等均可誘發(fā)或加重抽動癥狀。目前該病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遺傳、經生化代謝改變(多巴胺活動過度或突觸后多巴胺受體超敏、去甲腎上腺素及5-羥色胺功能失調、腦內γ-氨基丁酸功能異常)、腦杏仁核-紋狀體通路障礙有關[7]。有研究報道,雙生子同病率較高,一般認為遺傳方式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多基因遺傳;且多數(shù)患兒可表現(xiàn)為腦慢波或棘波增加[8]?,F(xiàn)代臨床治療抽動障礙的主要機制為抑制腦邊緣系統(tǒng)多巴胺能神經功能,從而改善發(fā)聲、運動功能亢奮癥狀。鹽酸硫必利為臨床治療兒童抽動障礙的一線藥物,其可抑制中腦邊緣系統(tǒng)多巴胺受體,拮抗多巴胺能運動障礙,但單純應用該藥治療療效欠佳,且不適宜長期應用,患兒容易產生耐受性和不良反應[9]。
中醫(yī)學認為抽動障礙與先天稟賦、情志所傷、難產及產傷,或外感六淫、飲食調理不當?shù)扔嘘P。病位在肝膽、脾、腎,病性則以虛實夾雜為多見[10]。小兒膽氣未充,神氣不堅,最易受驚。膽為清凈之府,喜溫和而主生發(fā)。由于驚駭,氣機逆亂,木郁不達,胃氣不和,致使精微不步,痰濁內生,進而化熱生風,發(fā)為瞬目和肌肉瞤惕。再則小兒先天不足,腎陰虧損,腦失所養(yǎng),神志不安。腎主水,心主火,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心火,水火失濟,則心神不寧,神不守舍;言為心聲,故心不能言則顯現(xiàn)重復語言,或有罵人穢語出現(xiàn)。腎水不涵肝木,則肝陽獨亢,肝火旺則引動肝風出現(xiàn)抽搐,甚則性情暴戾。腎陰不足,又可引起相火內熾,痰隨火升,循經上逆,痹阻咽喉,形成木火刑金之勢,金鳴異常發(fā)為怪聲[11]。臨床抽動障礙患兒病機以“腎陰虧損、肝風內動”多見,本研究采用的金童顆粒即針對該病機治療。方中熟地黃滋陰補腎,龍膽草清瀉肝膽之火,天麻、鉤藤熄風止痙,龍骨重鎮(zhèn)安神,僵蠶化痰散結,龜板滋陰潛陽,青礞石、半夏下氣化痰,全方共奏滋陰熄風、化痰止痙之功?,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熟地黃有促進骨髓造血、調節(jié)免疫、抗氧化等作用,不僅可改善陰虛癥狀,還能調節(jié)異常的神經亢奮水平;龜板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神經興奮性、調節(jié)β腎上腺素受體功能、改善血液黏稠度等多重作用;龍膽草對多種病原體有抑制作用,并有抗炎、鎮(zhèn)靜、松弛肌肉等作用;天麻有鎮(zhèn)靜、催眠、抗驚厥、抗癲癇、保護神經細胞、降低血壓及改善記憶力等效果;鉤藤有鎮(zhèn)靜、降壓、保護腦神經細胞、解痙等作用;龍骨水煎劑對小鼠的自主活動有明顯抑制作用,可明顯增加巴比妥鈉小鼠的入睡率,具有抗驚厥作用;僵蠶具有鎮(zhèn)靜催眠、抗驚厥、抗凝血、抗血栓等作用[12-15]。
本研究結果證實,治療組愈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治療組治療后YGTSS量表評分中運動評分、發(fā)聲評分、總評分和手足抽動、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眩暈耳鳴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對照組患兒僅手足抽動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其余三項評分均無明顯改變。提示金童顆粒聯(lián)用鹽酸硫必利治療腎陰虧損、肝風內動型抽動障礙療效較單純應用西藥治療可顯著改善抽動程度,減輕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