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招雄 王興標
【摘 要】目的:探究低對比劑用量、低輻射劑量條件在CT肺動脈成像(CTPA)中是否可行。方法:從我院2015.06~2018.06擬診為肺栓塞的198例患者中選取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22.5kg/m2的102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均行CTPA,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52例、對照組50例,對照組對比劑量為60ml,管電壓為100kV;觀察組對比劑量為40ml,管電壓為80kV,觀察兩組患者1、2、3級肺動脈分支CNR和SNR值情況。結(jié)果:觀察組與對照組1、2、3級肺動脈分支CNR和SNR值差異對比無意義,P<0.05。結(jié)論:低對比劑用量和低輻射劑量的條件在CTPA中具有可行性,不會對圖像質(zhì)量產(chǎn)生影響。值得廣泛采用。
【關鍵詞】CT;對比劑量;輻射劑量;圖像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3--01
隨著CT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臨床成像速度得到了顯著提高,CTPA已逐漸成為臨床診斷肺動脈高壓和肺動脈栓塞一種重要的影像學檢查方法[1]。伴隨CT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因掃描時輻射劑量過大,患有癌癥的人數(shù)也明顯增加,且由對比劑引起的腎病也是醫(yī)源性腎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確保成像質(zhì)量的條件下如何降低患者行CT掃描時的對比劑用量和輻射劑量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2]。本文回顧性分析對我院行CTPA的患者采用低對比劑用量和低輻射劑量,觀察其1、2、3級肺動脈分支CNR和SNR值情況,先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5.06~2018.06擬診為肺栓塞的198例患者中選取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22.5kg/m2的102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均行CTPA,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52例、對照組50例,觀察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齡30~80歲,平均年齡(50.2±3.6)歲,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31~79歲,平均年齡(50.1±3.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對比無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兩組均行CTPA,選用德國西門子16排螺旋CT對患者胸部行平掃,掃描其胸廓入口處至膈肌,行增強掃描時經(jīng)其肘正中靜脈注射碘海醇對比劑,運用跟蹤對比劑技術,將監(jiān)測點放于肺動脈主干,并將觸發(fā)闕值調(diào)整為100HU,延時6s后觸發(fā)掃描后注入30ml生理鹽水,具體掃描參數(shù):機架翻轉(zhuǎn)時間為0.28s,探測器準直器為128×0.6mm,螺間距為1.2,依據(jù)對比劑劑量和管電壓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用不同的圖像重建算法。掃描完成后,選擇無栓子動脈作為靶血管,常選擇右上肺動脈作為感興趣區(qū)(ROI),記錄背部肌肉以及1、2、3級肺動脈分支的CT值和標準差,圖像對比噪聲比(CNR)以及信號噪聲比(SNR),栓子CT值和標準差,對已確診的肺栓塞患者測量出其CT值和標準差,栓子ROI是栓子最大層面的一半及以上,并計算出 CNR和SNR。記錄患者掃描時劑量長度乘積(DLP)以及CT容積質(zhì)量(CTDIvol),根據(jù)有效劑量(ED)=DLP×K的公式計算出有效劑量,K值為0.014。將兩組數(shù)據(jù)調(diào)入處理工作站,采取最大密度投影充分顯示其兩側(cè)肺動脈,由2名影像學醫(yī)師運用5級評分法和雙盲法對圖像質(zhì)量進行評估。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1、2、3級肺動脈分支CNR和SNR值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1、2、3級肺動脈分支CNR和SNR值差異對比無意義,P<0.05
3 討論
伴隨CT檢查的廣泛應用,對比劑量和輻射劑量的使用也呈現(xiàn)增長趨勢,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損傷,如何在不影響診斷要求和圖像質(zhì)量的前提下降低輻射劑量已成為CT檢查的首要目標,因管電壓與輻射劑量呈正相關關系,因此,降低管電壓能明顯降低輻射劑量[3]。有研究提出[4],降低管電壓不僅能夠降低輻射劑量,在行增強CT掃描時由于靶細胞強化值明顯改善,對比劑用量也會明顯減少。
有研究表明[5],在CTPA中運用低輻射量、低對比劑用量不會對圖像質(zhì)量造成影響,且能有效減少對患者造成的輻射損傷。本文回顧性分析對我院肺栓塞患者行CTPA時分別運用低對比劑量、低輻射劑量和高對比劑劑量、高輻射劑量,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1、2、3級肺動脈分支CNR和SNR值差異對比無意義,提示降低對比劑劑量和輻射劑量不會對影像學成像產(chǎn)生影響,仍能獲得高質(zhì)量圖像,且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傷較小,能減少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對BMI<22.5 kg/m2的患者行CTPA時可將管電壓調(diào)至82kV,對比劑劑量調(diào)至40ml,不僅能夠獲得高質(zhì)量圖像,還能減少對患者造成的輻射損傷,值得廣泛采用。
參考文獻
張常青,馬彬,周星,等.低劑量低濃度CT掃描技術在急性肺動脈栓塞CTPA的應用[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10):1810-1813.
高維青,陶曉峰,朱凌,等.低對比劑用量和小劑量測試技術對肺動脈圖像質(zhì)量的影響[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6,37(5):69-71,74.
王愛敏,曹國全,潘克華,等.低濃度對比劑聯(lián)合低管電壓在CT肺動脈成像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16,36(9):707-711.
丁國良,錢萍艷,?,r,等.小劑量對比劑快速掃描在肺動脈血管造影中的應用價值[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26(6):537-539.
李磊,趙飛,蒲鈺鎂,等.低濃度對比劑結(jié)合雙低劑量在CT肺動脈血管成像中的臨床應用[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8,49(2):2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