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孩子學習馬虎,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而且類似的錯誤一犯再犯。我非常生氣,想狠狠教訓孩子,但都被孩子的爸爸攔住了。他本著鼓勵的目的,一再說:“孩子其實很聰明,就是不好好學。”我很無奈。聰明?聰明怎么不把成績提上來???
請問,面對現(xiàn)狀,我該怎么辦?
胡秋鳳
答:孩子們確實都很聰明,每位家長都應該相信孩子是聰明的,是可成才的,也應該經(jīng)常鼓勵孩子努力發(fā)揮聰明才智,茁壯成長。但是當孩子出現(xiàn)“學習不認真”“學習馬虎”等問題時,家長不思考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是將問題歸于孩子“其實很聰明”,就太不聰明了。
一句看似平淡、不經(jīng)意的“其實很聰明”,給孩子的不認真、不仔細找到了借口,孩子對自身存在的問題認識不足,往往會一直馬虎下去,甚至產(chǎn)生自己很聰明而不屑于用功學習的錯誤認識。家長幫助孩子回避問題,推卸責任,一定程度上會毀了孩子。
如何科學、理智、正確地面對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呢?
一、旗幟鮮明地告訴孩子“沒做對”就是“沒學會”。
馬虎、不認真、不好好學等問題每個孩子都會有,關鍵在于如何解決、教育和引導。引導得好,孩子就會主動解決問題,越學越好;引導得不好,不僅問題得不到解決,孩子的依賴性還會越來越重,習慣于逃避和推卸責任。所以,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他之所以出現(xiàn)這個問題,主要原因是他沒有學懂學透。引導他從自身找原因,對做錯的題要重視,思考沒做對的原因,然后舉一反三,切實解決問題,避免以后犯同樣的錯誤。
同時引導孩子正視問題,承擔責任,避免讓孩子覺得自己聰明,沒學好是因為其他原因。
二、幫助孩子端正學習態(tài)度。
端正學習態(tài)度,是取得好成績的前提。
要明確告訴孩子,學習從來都是辛苦的,需要長期的艱苦努力,任何學習都沒有捷徑。只有不斷深入地學習,遇到問題不逃避,沉下心來解決,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充實和快樂,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形成良性循環(huán),越學越好。另外,還要幫助孩子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時代在進步,家長和孩子也要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三、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細節(jié)抓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孩子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多縱向比較,鼓勵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少橫向比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發(fā)展特長,保護其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孩子多閱讀,多思考,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