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紅
我是云夢縣黃香小學的一名普通老師,現擔任三年級的班主任,是我班3名留守孩子的“愛心媽媽”。一年前,當我接手這個班時,我便主動承擔了這三個孩子的愛心媽媽。我知道,雖然他們只有三個人,可他們連接著三個乃至更多的家庭。因此,我時刻告誡自己做一名稱職的“愛心媽媽”。
一、用愛心架一座橋,做呵護孩子心靈的使者
留守兒童缺少的并不是物質生活,而是親情的缺失,幫助留守兒童應該從“心”開始,要給他們更多一份的關愛。我班有一位男孩叫張子怡,是我們班里的“神童”,各科成績特棒,總考第一,而近段時間卻沉默寡言,經常望著窗外發(fā)呆。我得知她的父母離異了,她跟著爸爸生活,而爸爸忙于工作,把年僅9歲的他寄養(yǎng)在奶奶家。該怎樣幫助他呢?有一天課外活動時,我發(fā)現他又獨自趴在窗口發(fā)呆,于是我走過去,拍著他的肩膀問:“你有什么心事說出來,老師會幫你的?!彼D過身來,臉上掛著晶瑩的淚珠。“爸爸媽媽不要我了……”我一時不知道說什么,撫摸著他的頭,兩人沉默了許久。從那以后,我便有意識地經常和他一起活動,聊天,雙休天還經常帶他到我家做客,和我的兒子一起玩耍,讓她知道還有老師和同學站在他的身邊呵護他、幫助他。慢慢地我發(fā)現笑容重新回到了他那可愛的臉頰。這些稚氣未脫的孩子需要我們的引路,這些幼弱心靈更需要我們的呵護。
二、用真情架一座橋,做孩子和父母交流的中介
孩子和父母不能交流,父母和孩子無法溝通,是留守兒童及其家長面臨的共同困境。孩子的心里話無人可以傾訴,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孤僻內向,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況,心里焦慮,不利于家長的工作。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主動承擔了孩子和父母交流的中介。我班的李紅凡同學是一名可愛的小男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團聚。三年級以來,他的成績下降,家長也感到十分著急。我一方面及時向家長通報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安慰他們不要著急,一方面在積極思考對策。一次語文考試,他得到了高分,名列全班第二。我把這一喜訊告訴了孩子的父母,并希望他們給孩子打一個電話。當晚,孩子就接到了父母的長途電話,表揚了孩子的進步,孩子也向爸爸媽媽講了許多的悄悄話。有時我也利用視頻讓孩子和父母做面對面的交流。后來,孩子在日記中寫道:雖然爸爸媽媽遠隔千里,不能天天照顧我,可他們的愛就在我的身邊。我知道,這是孩子的真心話,這是天天有父母陪著的孩子無法感受到的。從此以后,孩子變得開朗起來,成績也穩(wěn)居班級前茅。
三、用智慧架一座橋,做孩子健康成長的人梯
留守兒童并不是“問題學生”的代名詞,留守兒童更需要健康成長。首先要重視發(fā)現“留守兒童”的閃光點,及時肯定每一點成績,讓他們在享受成功的喜悅中逐步培養(yǎng)信心。其次要在學習上給予更多的輔導。第三,給孩子營造臨時的“家”,感受家的溫暖。我班的王佳康同學是一個男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寄宿在親戚家里。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經常違反紀律。但是:有一次,他拾到了一部手機,主動交給了學校,學校表揚了他。我緊緊抓住這一閃光點,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從此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徹底改變了以前“大錯偶爾,小錯不斷”的面貌,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我經常在學習上給他“開小灶”,手把手地教他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和他一起研究學習中的困難。與此同時,我聯系了我們班的幾位學生家長,請他們在雙休天將王佳康接到自己的家里做客,感受家的溫馨。后來,我們班又有幾位家長做過其他孩子的臨時父母9讓這些遠離父母的孩子時刻能找到“家”的感覺??吹剿麄兊霓D變,我不禁想到了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話:“孩子是沒有錯的。”他們現在的可塑性很強,只要你真正關注他們,他們也可以健康成長。媽媽,是世界上最甜美的呼喚,哪個孩子愿意離開媽媽溫暖的懷抱?哪個媽媽愿意離開自己的兒女呢?現實和無奈造就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群體,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系著社會的和諧進步,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將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對孩子愛的承諾,用肩膀挑起一份社會責任,關愛無邊,親情漫漫,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他們,關愛他們,呵護他們,讓他們的生命沐浴燦爛的陽光,相信他們的天空一定會無比蔚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