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理蓉
摘要:閱讀能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人生,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能培養(yǎng)學生開放、多元的文化精神,為他們形成創(chuàng)造性應對社會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閱讀能力較差,這主要與他們缺乏閱讀的興趣有關。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已刻不容緩。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興趣呢?
關鍵詞:高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0-0057-02
1.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外閱讀氛圍
1.1 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帶來閱讀的激情。教師要在學生常規(guī)的校園生活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如:在班級的“讀書角”里,擺放學生愛讀的課外書籍,《魯濱遜漂流記》、《老人與?!?、《海底兩萬里》等。教師允許學生課余時間可以隨時在圖書角翻閱自己喜歡的圖書,享受閱讀的愉悅。在教室兩側的墻壁專為閱讀開辟欄目,如“我喜愛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薦書目”、“我喜歡的詞句”等內容。并將這些內容不定期地更換,源源不斷地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參考和引領,學生置身于這樣一種散發(fā)著濃郁書香的環(huán)境之中,心靈飽受書香的浸透,浩瀚的書海自然就成為了他們留戀往返的樂園??梢?,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使學生的課外閱讀由被動走向主動。
1.2 為學生營造閱讀的心情。課外閱讀應該成為中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而不是成為一種逼迫,一種痛苦?!案腥诵恼吣群跤谇椤?,教師的情感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催化劑。每一個學生都有被關愛和被認可的需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信任每一個學生,并通過激勵的語言、贊賞的眼神和寬容的微笑去賞識每一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重要一份子。平時多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并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表揚和獎勵,讓他們體會到參與帶來的成功喜悅,從而使學生樂于課外閱讀。
2.充分利用課文內容教學,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zhàn)場,教師應充分利用,在關注教科書的同時關注與本學科知識有關的課外知識。教師應依據大綱,根據教材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讀書,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2.1 設置問題,誘導學生。
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蘊和精湛卓絕的藝術特色經久不衰,中學課本中涉及一些篇目,教師在學生學完課文后要設置一些問題,誘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使其由學習選段到閱讀整部經典名著,例如在教學《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之后,教師可設置以下問題:魯智深打死鎮(zhèn)關西后,成功逃脫了嗎?結局如何?這個問題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自覺地去閱讀這部長篇小說。
2.2 教活課文,拓展延伸。
老師在教學中,通過課堂的精彩品嘗,誘發(fā)學生的興趣,采用擴展閱讀法,使學生的閱讀觸角自然向課外延伸,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先安排較多時間和學生一起分析、研討。過程如下:
(1)自讀、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
(2)查工具書自己答疑,能自己解決的自己解決。
(3)分組朗讀,模仿朗讀帶讀,從朗讀時的語氣、聲調感受體驗到文章的詩情畫意、豐富的人文性。
(4)合作互助,學生互相解答疑問,教師在一邊點撥引導,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研究性地去閱讀文章。
(5)要求學生在有所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再一次閱讀、感知。
(6)介紹作者、推薦其他作品。教師在這個時候才向學生介紹作者的有關情況及作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學生就會有很大的閱讀興趣,自己會找一些相應的書籍來看,因為文質兼美的《春》很容易讓學生對朱自清的作品產生閱讀興趣。
(7)開辟“課前五分鐘活動”。初中階段的學生剛從小學過渡過來,雖有了自理自立的意識,覺得自己是小大人了,其實在心理上還很幼稚,他們的心靈是純真的、善良的,喜歡美好的故事。所以在語文課上可以開辟“課前五分鐘活動”。利用上課前五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們讀一些關于愛的文章。
3.教師的“導”在尊重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
興趣是學生閱讀的內驅力,課外閱讀要靠自覺、自學。心理學試驗證明:人在有興趣時會伴隨著血液循環(huán)的亢奮,使大腦皮層得到充分的營養(yǎng),并把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心理活動都調動起來,呈現出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激起飽滿的熱情,產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因此必須淡化閱讀的目標,要讓學生放開思想去自由地閱讀,把閱讀的自主選擇權交給學生,讀什么書,怎么讀,應由學生自己決定,教師主要在“導”上做文章。
4.讓學生品嘗輕松自主閱讀的樂趣
教師為學生營造一種自主輕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品嘗到自主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在經過必要的準備后,老師帶學生到閱覽室去讀他們自己喜歡的書,要求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并想想為什么要摘抄。課后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教室里展覽出來,讓同學們在課余時間互相欣賞、口頭點評、各抒己見,這樣他們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后,原來想讀書的學生閱讀興趣更濃,原來被迫讀書的學生在這樣氛圍的感染下也變得積極主動,對閱讀產生了興趣。
5.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成就感
教師首先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精讀、略讀、速讀以及三步、五步閱讀法,然后讓他們根據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教師定時在課外閱讀的內容,感情等方面與學生進行交流切磋,學生的說、讀可及時得到老師的幫助、指點,并及時體驗發(fā)現的快樂,創(chuàng)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于自身提高的作用。同時,教師對學生的閱讀結果進行評價,評價標準實現多元化、開放性,特別關注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別收獲,顧及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認真閱讀的學生普遍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他們就會意氣風發(fā)、興致勃勃地去進行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因此廣大語文教師應該一起努力提高中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