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燕
【摘 要】目的:探討腹透加中藥保留灌腸與單純腹透治療慢性腎衰的效果,總結相關臨床經驗。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腎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隨機抽簽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患者接受單純腹透治療,觀察組50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評分均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6.72±2.77)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22.63±3.25)d,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費用(6314.65±124.36)元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平均住院費用(8834.18±182.40)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單純腹透治療相比,腹透加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衰的臨床療效更為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愛你,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
【關鍵詞】慢性腎衰;腹透;中藥保留灌腸;療效
【中圖分類號】R6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110-02
慢性腎臟病發(fā)展到晚期表現(xiàn)為慢性腎衰,這一時期患者的腎臟功能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排泄功能遭到破壞,體內潴留的過多的廢物和氮質,導致出現(xiàn)了水、電解質紊亂等問題[1]。慢性腎衰的病情復雜,病程長,且容易反復發(fā)作,患者需要接受長期的治療,加重的患者的經濟負擔。本文對我院收治的慢性腎衰患者實施了腹透加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探討該方法與單純腹透治療的療效比較,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腎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隨機抽簽分為兩組。所有患者均知情為本次研究對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存在嚴重貧血者;患有肛門疾病者。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在62~81歲之間,年齡均值為(72.4±1.5)歲,病程在1-18年之間,病程均值為(12.4±1.3)年;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在60~84歲之間,年齡均值為(73.0±1.3)歲,病程在1-17年之間,病程均值為(13.4±1.5)年。兩組患者進行年齡、性別、病程等基本資料的對比,差異較?。≒>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單純腹透治療,連續(xù)治療兩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內容為:醫(yī)護人員應向患者耐心解釋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的過程、好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讓患者能夠接受該種治療方式,在操作過程中患者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適反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反應。中藥保留灌腸的最佳時間為上午的9-10點之間,患者應保持空腹狀態(tài),藥液溫度保持在40℃即可,指導患者保持側臥位,乙狀結腸中段處放入石蠟油導管,固定導管,將灌腸速度調整在60-80滴/min之間[2]。灌腸結束后,指導患者保持平臥的姿勢休息一會,將枕頭墊在患者的臀下,取對側臥位,讓藥液盡可能在在體內停留。每天操作一次,連續(xù)治療兩周。中藥灌腸液成分為:30g蒲公英、30g生牡蠣和30g生大黃,水煎煮,200ml濃藥湯一次服用。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惡心、
頭暈、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各項臨床癥狀的評分,評分越低說明臨床癥狀越顯著[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年齡、癥狀評分、住院時間、費用等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所有數(shù)據(jù)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治療總有效率等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P<0.05時,表明2組慢性腎衰患者的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的癥狀評分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評分均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對比兩組的治療費用以及住院時間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6.72±2.77)d、平均住院費用為(6314.65±124.36)元,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22.63±3.25)d、平均住院費用為(8834.18±182.40)元,相比之下,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腎衰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慢性綜合征,是由于機體水、鹽、酸堿失衡導致的腎臟功能衰退。慢性腎衰會導致患者體內出現(xiàn)酸堿平衡失調、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產物潴留等,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浮腫、尿少、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昏乏力等,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中醫(yī)認為慢性腎衰的發(fā)病機制是脾腎的不斷衰敗,水液代謝出現(xiàn)異常,導致了邪濁壅塞、濕熱中阻以及瘀血凝滯。常規(guī)治療慢性腎衰的方法為腹透,但其費用較高,療效不明顯,移植條件遭到限制。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評分均明顯較高,住院時間明顯較短,平均住院費用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腹透加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的臨床效果更為顯著,加快了患者的痊愈,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慢性腎衰患者的腎臟功能障礙,清除尿素等毒性物質的能力較差,中藥灌腸能夠幫助腎臟將有毒物質從腸道排出,進而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加快了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與單純腹透治療相比,腹透加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衰的臨床療效更為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愛你,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
參考文獻
[1] 趙玉娟.腹透加中藥保留灌腸與單純腹透治療慢性腎衰對比觀察[J].新中醫(yī),2014,46(08):58-59.
[2] 湯毓.參麥注射液對氣陰兩虛證慢性腎衰腹膜透析患者的臨床觀察[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4.
[3] 鄒川.慢性腎衰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與營養(yǎng)不良及中醫(yī)辨證關系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