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楠,王依倩,王加紅,龔群林
(1. 同濟大學附屬楊浦醫(yī)院/上海市楊浦區(qū)中心醫(yī)院,上海 200090;2.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上海 200072)
冠心病是一種臨床常見、危害較大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所引發(fā)的血管腔狹窄甚至阻塞,進而導致心肌缺氧、缺血與壞死,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其臨床表現為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在冠心病患者群體中存在血脂正常與血脂異常情況,以往多采取依折麥布等調脂藥物對血脂異?;颊叩难M行控制治療,可有效預防冠心病的發(fā)作,但由于長期服用易引發(fā)諸多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依從性[2]。由此也導致對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是否給予調脂藥物干預存在爭議。近年來研究認為,對于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也應給予調節(jié)血脂的藥物治療,以達到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控制疾病相關危險因素的目的,本研究觀察了依折麥布聯合脈血康膠囊對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癥因子、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同濟大學附屬楊浦醫(yī)院治療的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齡62~82(72.20±4.53)歲;病程1~12(5.63±1.45)年?;颊呔ㄟ^近2周內的心電圖檢查,再經血脂檢查后確診為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排除風濕心臟病患者,心肌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免疫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嚴重傳染疾病患者,肝、腎及肺功能障礙者,1周內服用過非甾體類藥物及糖皮質激素藥物者,近2周內有他汀類藥物使用史者,對本研究內所有藥物過敏者,臨床資料缺失者。將96例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齡(71.78±4.46)歲;病程(5.28±1.62)年。對照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齡(73.02±4.27)歲;病程(5.74±1.37)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抗血小板聚集與硝酸酯類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依折麥布(MSD International GmbH,批準文號H20130837)口服,10 mg/次,1次/d。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脈血康膠囊(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3197)口服,0.5 g/次,3次/d。2組患者均接受治療6個月。
1.3觀察指標 ①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②采用CX3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量2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射血分數(LVEF)。③比較2組患者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④觀察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2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IL-6、TNF-α及hs-CR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均<0.05),且實驗組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LVEDD、LVEF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LVEDD明顯低于治療前(P均<0.05),LVEF明顯高于治療前(P均<0.05),且實驗組LVEDD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LVEF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2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心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冠心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已成為嚴重威脅老年人生命安全的心血管疾病之一[3]。近年來,臨床多重視血脂異常冠心病[4],而對血脂正常冠心病的關注度不夠。研究發(fā)現,血脂正常和血脂異?;颊叩募毙?、陳舊性心肌梗死及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等發(fā)生概率差異不大,所以對血脂正常冠心病也絕不可忽視,要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藥物治療[5-6]。
表2 2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2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4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活動性炎癥密切相關,而炎癥標志物在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中起到重要作用。IL-6屬于一種參與炎癥反應與機體免疫調節(jié)的主要細胞因子之一,其水平上升,一方面可以使心肌壞死或缺血后產生大量抗原物質,對免疫系統(tǒng)進行激活,另一方面使炎性細胞浸潤激活免疫應答,故IL-6與本病病理變化密切相關[7]。TNF-α屬于一種由巨噬細胞與單核細胞所產生的單核因子,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僅可以對內皮細胞造成直接損傷,增加其通透性,使血液中膽固醇容易穿過內膜沉積于管壁內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8],此外其還可以促進平滑肌細胞增殖、遷移而參與冠心病的病理變化過程[9]。hs-CRP屬于一種由肝臟合成后釋放至血液中的非特異性炎性標志物,在機體發(fā)生炎癥反應時水平會有所上升,屬于心血管事件中最有效的預測因子之一[10]。因此,IL-6、TNF-α及hs-CRP均可作為冠心病當前病情與預后的重要評估指標。
依折麥布屬于一種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其可附著在小腸絨毛的刷狀邊緣,有效降低小腸內膽固醇向肝臟的轉運量,同時抑制小腸膽固醇吸收,且減少肝臟膽固醇的儲存能力,進而促進對血清膽固醇的清除效果,以達到減少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效果[11]。此外,此藥物在肝腸內循環(huán)時間較長,因此其藥理作用維持時間也較久。盡管如此,臨床在單獨應用其治療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時,個體差異仍較大。
祖國醫(yī)學將冠心病歸屬于“厥心痛”“胸痹”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由于患者飲食不節(jié)、過度勞累、七情郁結或外感寒邪等造成痰、瘀、熱等阻滯心脈,日久可導致氣滯血瘀,耗損氣血,心陽不振,無法推動血液于脈內正常循環(huán),終致心脈瘀塞發(fā)病[12]。目前對本病病機較為一致的看法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氣虛、陽虛、陰虛,標實為痰濁、血瘀、氣滯,重證可見陽脫[13]。因此,臨床應以益氣活血、祛瘀化痰為主要治療原則[12]。脈血康膠囊主要成分為水蛭素,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水蛭素具有較強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IL-6、TNF-α、hs-CRP水平及LVEDD明顯低于治療前與對照組,LVEF明顯高于治療前與對照組,心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提示依折麥布聯合脈血康膠囊治療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對炎癥控制效果較為理想,同時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臨床應用安全性較高,其治療機制可能與降低IL-6、TNF-α及hs-CRP水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