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王孝平
良渚,美麗的水中綠洲。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的良渚文化在1936年首先發(fā)現(xiàn)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良渚鎮(zhèn),年代約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主要分布在環(huán)太湖流域。從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大量器物中,玉器占了絕大多數(shù),而且大多制作精美,雕刻文飾繁密細致,和諧工整。
良渚玉器器型豐富。依器用分,有琮、璧、鉞等禮器;環(huán)、鐲、管、珠、璜、帶鉤,柱形器、錐形器、冠形器、三叉形器等裝飾品;以及人形、魚形、蟬形、鳥形、龜形等其他器類。
良渚古玉器無論在數(shù)量上、種類上,造型紋飾上以及制作工藝上都發(fā)生了巨大的飛躍。玉器的制作工藝,在史前時期居于領先地位。其表現(xiàn)手法有圓雕、浮雕、透雕和細若發(fā)絲的繁密陰刻線等。尤其在刻有紋飾的器物上,神徽紋、鳥紋等紋飾圖案頻頻出現(xiàn),不僅具有裝飾意義,顯而易見有著某種“特殊”的意義。
良渚文化大量玉器上都刻有一個統(tǒng)一的圖案,樣子非常奇怪。這個圖案有個名字叫"神徽紋",神的徽記。
教學目標:
1.了解良渚文化的歷史內涵,探究和發(fā)現(xiàn)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
2.通過對良渚玉器在材質、造型、紋樣等的研究,嘗試以水墨的方式表現(xiàn)良渚玉器,提高造型表現(xiàn)和審美能力。
3.激發(fā)對良渚古玉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熱愛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及對文化遺址的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了解良渚古玉的造型、質地、紋樣以及歷史文化特征。
難點:用水墨的語言表達良渚古玉的美感。
教學準備:
(王)彩色打印相關圖片、微視頻、手提電腦(1臺)、書、學習單、切割玉器的工具、題板(4塊)
(陳)課件及多媒體設備、水墨工具、玉器實物(7件)、體驗用硬質肥皂及骨頭、放大鏡、鏟子、刷子、手套、考古泥土堆、手提電腦(3臺)
教學過程:
(課前互動)
1.聊一聊五千年前的人的發(fā)型頭飾、穿著方式等
陳老師:“同學們的衣服很時尚很現(xiàn)代,那么你們能不能想象一下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先人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場景?發(fā)型和穿著又是怎么樣的呢?老師也很好奇?!?聊得具體、接地氣,對接學生的情境)
學生回答。
2.“剛才同學們的猜想非常有趣,今天我們的課堂學習就和五千年前杭州附近的一個地方有關,名字叫良渚,我們的先人在這樣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中,卻創(chuàng)造了一種偉大的藝術。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五千年前(強化)那個神秘的世界,有請王老師!”
一、初步探究發(fā)現(xiàn)
1.王老師:“今天我們以一種怎樣的學習方式走進那個神秘的時代呢?老師是有要求的,我將同學們的二排分成兩個組,這半邊的同學是‘考古組’,你們喜不喜歡考古呀?為什么喜歡呀?你們要拿出考古人的專業(yè)和態(tài)度對待接下來的任務哦!另外半邊的同學是‘專家組’,非常厲害!誰都想做專家,看看你們今天的研究能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小專家?!?/p>
2.“下面,我們就將要進入兩個非常好的學習場景:考古組的同學將進入模擬的良渚考古現(xiàn)場,看那邊,那里有專業(yè)的考古設備和我們今天要考古的對象。專家組要進入的是學術研究室,那里有幾個經(jīng)典的良渚文化器物、專業(yè)的書籍資料以及電腦。希望兩組的同學們能通過發(fā)現(xiàn)、探索,找到五千年前的遠古密碼?!?/p>
3.各自行動:(各組進入學習場)
考古組要思考和完成的任務是:挖出來的是一個怎樣的器形?可能叫什么名字?可能是干什么用的?有可能是怎樣制造出來的?并嘗試體驗制玉。
明確任務:先讓學生說該怎么考古 —— 然后老師簡明概括(輕聲引導、一步一步講解。)
專家組要研究和完成的任務是:器物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用的?用什么做的?是怎么制作的?你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第一,明確資料收集的方法:書籍查找、電腦關鍵詞搜索——第二,明確研究的任務:名字、作用、用料、制作方法、新發(fā)現(xiàn)等——第三,完成學習單和題板——小組代表展示題板結合學習單進行反饋,其他隊員可以適當補充。
4.小組派代表匯報。
陳曦老師帶領學生以考古發(fā)現(xiàn)的形式研究良渚古玉的歷史與文化
“陳老師,你們考古組本次活動好了嗎?(陳老師簡單反饋小組學習情況:好的,我們考古組剛才進行了考古活動,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并針對幾個問題進行了研究,有了初步結論!現(xiàn)在派出代表……進行匯報。)請派代表進行交流。”
(1)陳老師派學生代表交流(同時將考古中發(fā)現(xiàn)的器物展示),教師及時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補充與肯定。
例如:各位專家組的同學們,我們考古組在考古現(xiàn)場共發(fā)現(xiàn)____件器物,其中有兩件器物外形是方形的,中間有一個圓形的鏤空。(也可稱為內圓外方),可能叫……可能是……(干什么用的?)
(2)王老師:看來你們考古組真不簡單,在本次考古組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有價值的信息,為你們點贊。很有考古人的專業(yè)了。了不起!
(3)專家組派學生代表交流,教師即時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補充與肯定。
我們專家組在本次研究中共對____件器物進行了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這件方形的器物名叫玉琮,我們的研究依據(jù)是(出示書本)。根據(jù)我們的觀察,考古組挖掘的器物中有幾件也是玉琮的一種。我們通過對玉琮的作用研究(通過百度或知乎搜索)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是古代人們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
5.王老師總結表揚:
通過剛才兩個小組的匯報,我們了解到良渚人在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中,用玉制作了各種玉器。除了剛才我們發(fā)掘和研究的,良渚玉器還有很多精美的造型,你們看(出示PPT)!
這實在是一項偉大的發(fā)現(xiàn),這可是五千年前我們先人的古玉哦!那一定有著許多的神秘與故事。你們想不想再進一步地去研究?有請陳老師。
學生用水墨表現(xiàn)對良渚古玉的感覺與理解
二、研究紋樣
陳老師:“剛才,我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對良渚玉器有了基本的了解。我們也發(fā)現(xiàn)這些玉器上大多都有一個神秘的紋樣,看到這樣的一個紋樣,你想研究什么?
它是什么?又代表著什么?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古人沒有金屬工具,他們是如何把這些這么精美的紋樣雕刻在堅硬的器型上?接下來我們繼續(xù)分組研究。”
“剛才你們這半邊是考古組,而你們這半邊是專家組。專家組是不是很羨慕考古組?考古組是不是很仰望專家組呢?要不接下來的任務我們相互轉換下身份好嗎?”(兩組身份角色轉換)
考古組任務:
A.“用放大鏡仔細認真觀察紋樣,討論猜想紋樣的形象是什么?古人為什么要刻這樣的紋樣?他們是如何刻?這樣的紋樣帶給你怎樣的藝術美感?”
B.體驗刻,研究紋樣。
專家組任務:
“繼續(xù)搜索資料,用放大鏡仔細認真觀察紋樣,研究紋樣的形象是什么?古人為什么要刻這樣的紋樣?他們是如何刻?這樣的紋樣帶給你怎樣的藝術美感?”
兩組研究完成后填任務單。
“考古組”
紋樣的形象(簡單畫局部即可)這樣的紋樣帶給你怎樣獨特的美感?為什么要刻這樣的紋樣?如何刻?
備注:放大鏡仔細認真地去觀察器型的紋樣,討論、猜想、分析,通過體驗猜測、想象。感覺器物的特征和美感。
“專家組”
紋樣的形象(描寫出來)為什么要刻這樣的紋樣?如何刻?這樣的紋樣帶給你怎樣獨特的美感?
備注:觀察討論、資料查閱、網(wǎng)絡搜尋、認知理解判斷。感受經(jīng)典器物的特征和美感。
交流整合:王老師
兩個組同時上來,平行分享,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及時進行補充和表揚。
(1)考古組反饋:根據(jù)學習單進行反饋。
專家組反饋:根據(jù)學習單進行反饋。(2)相互質疑提問——你們對對方組剛才發(fā)布的研究成果和結論還有什么疑問或者質疑,現(xiàn)在也可以提出。我們可以請對方來回答。
教師小結:
從剛才兩個組的反饋中我得到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許多良渚文化的器物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神秘紋樣,有的在正面,有的在轉角,它們繁簡不一,和諧工整,精美無比,后人把這個紋樣稱作“神人獸面紋”。
這樣一個蘊含神秘密碼的紋樣,帶給我們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接下來讓我們更進一步地走近去看看!——播放美感視頻!
三、良渚嘗試水墨表現(xiàn)
(王老師)
1.摸一摸、貼一貼,交流水墨聯(lián)想:
(1)“同學們,良渚古玉獨特的韻味美不美啊,看看就這么美,我想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告訴大家你有什么感覺?(學生體驗)——如果讓你用墨線來表現(xiàn)的話,你會用怎樣的墨線來表現(xiàn)?
(2)請你再用臉貼一貼,你又有怎樣的感覺?(學生體驗)——如果讓你用墨色來表現(xiàn)這種感覺的話,你會用怎樣的墨色來表現(xiàn)?為什么?
(3)小結反饋:看來,每個人對古玉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各自用不同的筆墨方式來大膽表現(xiàn)。
2.嘗試探究:
現(xiàn)在我們同學們的桌子上有幾件古玉,老師要請第一小組的同學用水墨來畫出它們的表面質地;第二組來畫畫它的色澤;第三組就畫它的紋樣;第四組最具挑戰(zhàn),來畫畫它的歷史古韻,據(jù)考證,良渚古玉已經(jīng)有5000年的歷史了哦,想象一下怎么畫?
各自的任務都明白了嗎?好,時間兩分鐘,現(xiàn)在開始!3.開始作畫(播放音樂)(陳老師)展示交流:
(1)誰能上來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學生展示)——你是怎么表現(xiàn)的?你為什么這樣表現(xiàn)?同學們,你們覺得他表現(xiàn)得怎么樣?”
(2)陳:老師也選了幾張我認為非常智慧、有中國畫獨特韻味的作品,看,這位同學的色澤……這位同學的古韻……(巡視時各組找代表性的幾張)
(3)老師覺得同學們的想法都非常棒,我們來看看藝術家是如何表現(xiàn)的,好嗎?——請看微視頻
微視頻旁白:
畫家今天演示的是畫一個“玉琮”。
起筆勾線,將玉琮的造型以線條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玉器上的紋樣繁密細致、和諧工整,同學們可以進行精細的刻畫。
勾線完成后,可以先用枯筆進行皴擦,將玉器上斑駁而古樸的年代感呈現(xiàn)出來。
接著,可以用水或淡墨潤色,使玉器的質感顯得潤潔、晶瑩,生動迷人。潤色時要注意留白。最后,找合適的位置落款。
4.我們來看幾張同學們的作品:
(1)幾張學生作業(yè)(同一內容,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你們看,同樣的玉璜,同學們都有自己的表現(xiàn)方法。他是白描勾線,表現(xiàn)出古玉的簡潔和質樸;他是淡墨暈染,表現(xiàn)出古玉的潤澤柔雅;而他則用了皴擦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古玉的歷史痕跡和滄桑歲月;這張巧妙地留白,讓古玉更顯光華!
(2)幾張完整的學生作業(yè),著重講構圖和落款:“再來看幾件完整的作品,它用綜合的技法也表現(xiàn)了一個玉琮;這件作品,先勾后染,墨色沉郁,畫面簡練,充滿古韻:創(chuàng)作時一定要注意根據(jù)紙形巧妙構圖、落款!
相信同學們能畫出比他們更精彩的作品,下面開始創(chuàng)作!
每個人從毛毯下拿出一張參考照片,開始畫!四、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播放音樂)
五、展示評價:
學生完成作品進行集體組裝
王老師:看到同學們的作品我很感動,覺得好美!讓我們的思緒再一次回到那個遙遠的時代,請燈光師把燈關一下(關室內燈,打背光燈)——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同學們的作品,你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么?
六、課堂小結升華:
陳老師: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一定很有自己的收獲。下面,老師想請大家自由選擇一個關鍵詞,用一句話來談談這節(jié)課你自己的收獲或學習感受。哪位同學來選?
(1)良渚文化
(2)良渚時尚
(3)良渚博物館
(4)學習良渚
七、總結語:人文歷史類。
(王)是呀,同學們,五千年前良渚先人跨過一道時代的分水嶺,他們走出蠻荒,邁進文明,創(chuàng)造了彪炳千秋的文明。
(陳)五千年前,良渚先人在此繁衍生息,耕耘治玉,所創(chuàng)造的偉大成就永恒地融入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合)良渚——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東方文明的曙光。
學生展示與評價自己的水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