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清
摘 要: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容易進入互動誤區(qū)的幾點總結出來與同仁共勉。同時,又分類從師生共同的“看”“聽”“做”和教師單獨的“多查多輔,輔查結合”的幾種互動方法與大家分享。詳細闡明了只有教師與學生真正做到教學互動,克服進入教學誤區(qū),教學成績才會有顯著提高的教學觀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互動;誤區(qū);有效課堂
小學語文是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科目。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課也隨之進行了改革,不斷深入,“構建有效課堂”已成為社會的需求。但由于每個人對新課改教學思想理解的廣度、深度不同,對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涵和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也不統(tǒng)一,偏解了新課改下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容。于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會采用一些互動不當?shù)淖龇āH绻處熢谶@種情況下不注意,會進入到互動的一些誤區(qū),導致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不能更好地進行,得不到更好的效果。我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現(xiàn)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總結出來的可能會進入的幾個誤區(qū)和學生互動的幾點方法,與同仁共勉。
誤區(qū)一:以為只要調(diào)動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就能使其學好語文課
學習興趣固然重要,但是,光有愛好語文的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并不等于能學好語文。如果學生對語文的理解不夠,日子一久,對語文的興趣也就會漸漸減弱,甚至到厭學的地步。因此,在教學中還得教師認真引導學生通過工具書加深對詞句的理解,指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悟結合,相機點化,才能使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加濃。
誤區(qū)二:以為每個年級用同一種互動方法就能學好語文
各年級有各年級的特點。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認知水平,能自己解讀課文,也能查閱工具書、資料等理解文章中的詞句,了解課文內(nèi)容。而低年級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他們能力有限,連字典都不能熟練使用,怎么能完全放手讓他們進行互動呢?教師只能通過圖畫等給他們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引導他們進行互動討論,相機引導。問題難度不宜過大,討論時間也不宜過長。多以教師與學生互動為主,學生自助互動為輔。我曾經(jīng)聽過一位教師教低年級語文課,課堂上,他讓學生用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去討論一個問題。他自己卻抱著手在教室里走來走去,袖手旁觀,不做指導,只催促學生迅速討論。結果學生沒說到點子上,也沒討論出什么來,白白浪費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小學生的教學互動,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進行科學的指導。不能高低年級不分,用同一種方法,同一種模式,眉毛胡子一把抓。
誤區(qū)三:以為光讓學生進行互動,不與識記聯(lián)系起來就能學好語文
讓學生進行互動,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但是,互動中的理解,認識是不能完全取代識記的。首先,像古詩,某段課文、優(yōu)美句子的背誦還得靠學生進行識記才能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否則其中的知識是不能掌握牢固的。其次,語文課有它本身的特殊性,如果不通過朗讀識記,也就不可能徹底對知識進行理解、掌握。即使有的知識掌握了也不靈活,不牢固,更不能很好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的。這會使得原本有聲有色的語文教學變得黯然失色。同時,會令學生感到煩躁、厭倦,失去學習興趣。這樣就達不到教學之目的,不能有效地進行素質(zhì)教育。我們應在組織學生互動的的過程中把識記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如背誦某篇古詩時,可運用學生喜歡的游戲進行“互動”識記,效果會更好。
在語文教學中避免進入這些誤區(qū)取得好的成效并不難。只要我們熱愛教育事業(yè),有勤奮拼搏的競爭意識,樹立好科學的新課改思想,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把課堂教學與實驗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上好每一節(jié)課,持之以恒地進行好師生、生生“互動”,一定會取得好成效的。
我在語文課教學中運用了以下幾點互動方法,大家在教學中不妨一試。
互動一:看。即學生要先預習課文,就是學生要事先通過工具書、課外書、網(wǎng)上查找資料等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不但學生要先“看”,而且教師也要先“看”,只有教師在課前廣泛閱讀書籍,才能在學生預習課文時給予有效的指導,才能使學生達到看的目的,獲得看的效果。
互動二:聽。即師生共同認真聽取別人的講解、意見。一是學生要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把老師講的每一個問題聽明白、聽清楚。二是開展師生討論,針對一個問題說出自己的解答,開展師生互聽互幫活動,使所得的結論更準確、更科學。三是開展生生討論,教師放手讓學生通過讀中悟、悟中讀、讀悟結合,廣泛發(fā)表意見。這樣,討論的結果就會扎根于學生腦海之中。
互動三:做。即學生自主查找工具書、資料,學習課文內(nèi)容。根據(jù)課文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币簿褪且⒁鈱嵺`操作的問題。學生進行互動討論時,教師不能認為自己沒什么事了,應該給予相應的指導,提出一些意見與學生一道來完成學習過程。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不能包辦代替,否則對學生起不到訓練的作用。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做結合,牢固掌握知識要領。
互動四:多查多輔,輔查結合。在學生完成好學習任務后少不了教師的輔導和檢查。在輔導檢查過程中多給學生口頭表達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一次檢查學生未過關,經(jīng)過老師輔導后再檢查,然后再過關。哪里有問題,輔導哪里,直到過關不需要輔導為止。
人是越玩越懶散,越做越勤快的。通過互動學習,學生會養(yǎng)成勤于動手動腦的習慣,會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也會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會產(chǎn)生競爭意識。教師在辛勤地“耕耘”中,會有豐收的希望,會越干越有勁。只要教師與學生真正做到教學互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克服進入教學誤區(qū),教學成績就一定會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