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 要:在我國電力建設中,變電站建設是整個智能電網構建的關鍵組成部分。并且隨著我國電力事業(yè)發(fā)展對于變電站建設技術要求的不斷提高,對于變電站建設的數字化、信息化投入逐漸增多,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從當前BIM技術發(fā)展出發(fā),通過對BIM+技術在變電站建設中應用的必要性分析,探討了BIM+技術在變電站建設中的應用策略,以提高變電站建設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BIM+技術 變電站 必要性 應用
中圖分類號:TM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c)-0054-02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網建設進入快速發(fā)展的新階段,變電站改造以及新建的工程項目逐漸增多,同時由于對電壓等級要求的不斷提高,變電站建設的技術難度和工程質量要求不斷提高。而在現實的變電站建設中,占地面積大、工期緊等問題使得變電站建設規(guī)劃建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工程建設管理效率低下、施工矛盾較多等情況,這成為當前變電站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且由于電力行業(yè)特殊的功能定位,變電站工程建設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因此,進行BIM+技術在變電站建設中的應用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BIM+技術
首先,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信息數據為基礎,通過數字信息的仿真模擬技術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并通過建立三維建設模型,實現對工程建設監(jiān)管的現代信息模型,同時,由于其可視化、精細化等方面的特點,使得BIM技術已經發(fā)展為一種工程建設管理方式。
其次,BIM+技術。在“互聯網+”概念提出并引起各行各業(yè)強烈相應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yè)不斷投入人力物力進行BIM技術的擴展應用。隨著BIM技術與現代先進科技和智能軟件系統的的開發(fā)應用,單純應用BIM的項目越來越少。企業(yè)為了發(fā)揮其更大的綜合價值,產生了BIM+先進技術或者BIM+應用系統集成的技術模式。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BIM+PM、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數字化加工、智能型全站儀、GIS、3D掃描、虛擬現實、3D打印等九大技術和應用系統集成成為了當前現代工程建設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2 BIM+技術在變電站建設中應用的必要性分析
2.1 BIM+技術在變電站建設中的應用是智能電網建設的需要
隨著我國電力行業(y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國網公司對變電站設計建設的“兩型一化”戰(zhàn)略部署,智能電網對當前變電站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而在傳統的變電站建設中,諸如建設方需求、設計方數據、施工方信息以及各項信息的收集管理和維護都是獨立分散的,再加上變電站建設實際建設的數據信息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因此很容易造成不同階段、不同單位部門間信息資源的不對稱現象,出現信息錯誤、管理混亂的問題。這直接導致了工程建設的成本增加、建設質量不佳以及建設效率低下的嚴重后果。為了滿足國家智能電網建設的需求,實現變電站建設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BIM+技術的應用不僅是技術應用,同時也是一種管理手段。
2.2 BIM+技術在變電站建設中的應用能夠提高建設質量
BIM技術三維協同設計能夠讓變電站各方建設單位協同工作,在設計階段集中攻克專業(yè)難題,提高設計的質量,同時隨著BIM+技術的開發(fā)利用,改變了過去BIM建模不夠真實,模型參數不夠一致的問題,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應用三維模型,避免因為人員對于建設項目的理解差異造成的工程質量問題。與此同時,BIM+技術的變電站應用能夠更好地協調工程的整體進度,更便捷地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同時還能夠在施工現場質量管控以及工程維護和養(yǎng)護環(huán)節(jié)能夠建立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方便對變電站進行質量檢測和故障排查,有效地提高建設管理的效率,確保工程質量。
3 變電站建設中BIM+技術應用
3.1 變電站建設中BIM+VR技術應用
BIM+VR技術的變電站建設應用能夠更好地傳遞BIM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控制成本、提高施工場地的利用效率和組織人員調配等方面有著很高的發(fā)展前景。
3.2 變電站建設中BIM+GIS技術應用
在變電站建設前期的采購上,通過建立供應商數據庫,把BIM產品模型的信息數據對應供應商各項能力如供貨能力、供貨質量、供貨渠道、產品價格等進行綜合比對,選擇最合適的供應商進行產品采購;同時在運輸環(huán)節(jié),通過BIM技術與GIS技術深度集成,發(fā)揮GIS技術優(yōu)勢,合理選擇運輸道路,并且通過在用戶界面實時查詢供貨商位置、運輸網絡、中轉信息等數據,不僅能夠實現對產品跟蹤與監(jiān)測,同時還能夠控制過程成本費用,提高運輸效率。在變電站維護和監(jiān)控檢查階段,通過BIM+GIS技術運用,實現對機電設備、流程、庫存、保修與巡檢等日常運維的管理和信息檔案動態(tài)查詢。
3.3 變電站建設中BIM+PM技術應用
PM是項目管理的英文縮寫,具體指在限定工期、質量、費用等目標內實現對項目的綜合管理,最終實現預定目標的管理工作。在變電站項目建設中,通過BIM+PM集成應用,建立BIM系統軟件和項目管理系統的數據轉換接口,把BIM直觀性、可視性以及管理性等特征充分應用到項目管理建設中來,能夠更加直觀地反映整個施工過程和工程進度,通過為各項業(yè)務提供準確及時的基礎數據和技術分析,幫助項目管理人員合理制定和調整施工計劃,實現施工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優(yōu)化項目流程的目的,從而提高項目綜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3.4 變電站建設中BIM+大數據技術應用
在變電站BIM技術應用上,大多都會涉及到各方建設單位的信息數據,同時在協調工程進度和規(guī)劃建設工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建設方、供貨商、設計方以及施工方等數據信息的交換,因此當前BIM技術的運用中很少單獨使用BIM技術,最簡單的使用也是基于建立各方數據庫與BIM相關內容進行有機整合的運用。因此BIM+數據庫的集成應用,既是提高生產效率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建設質量的內在要求。
3.5 變電站建設中BIM+RFID技術的應用
BIM+RFID技術在運輸階段,通過與GIS等技術的結合應用,能夠更好地通過RFID跟蹤傳導技術整合BIM模型數據,實現對路徑管理和零庫存管理的更好監(jiān)測。同時在施工階段人員調配上,通過權責崗位的合理對應分配,利用二維碼技術或者RFID技術,錄入出入庫信息、采購信息、責任人信息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規(guī)范施工現場的物料管理。在維護養(yǎng)護階段,變電站所有的相關建設工程信息數據都存儲在BIM信息模型中,同時還可以通過構件上RFID的查詢來獲得需要維護部位和器件的信息數據,有助于管理人員在定期檢查中迅速定位、及時進行維護補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變電站的運營安全,縮短維修時間。
4 結語
在當前我國變電站建設過程中,通過現代管理思想的革新,將BIM等信息化技術進行有效整合,把BIM+技術應用到每一個建設階段中,以實現對建設成本、工程質量以及工作效率等的有效管控,構建起我國變電站BIM+技術應用的管理體系,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全程性的技術監(jiān)管,從而使我國變電站這個電力系統樞紐建設的從工程規(guī)劃設計、工程施工作業(yè)以及維護養(yǎng)護不僅能夠有效進行成本管控,同時還能夠在保障建設質量的前提下實現高效的管理作業(yè)。
參考文獻
[1] 佚名.BIM+互聯網/顛覆建筑業(yè)還未洞察這一趨勢你有點慢了[J].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2016(5):19-20.
[2] 李彤軍.BIM+FM結合在企業(yè)園區(qū)建設項目中應用的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6,8(4):56-61.
[3] 孫少楠,張慧君.BIM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6,30(2):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