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
為什么明明是宮斗劇,但《如?傳》與《延禧攻略》看下來,卻有《聊齋志異》的影子?
不管皇后、嬪妃,只要有皇上的寵幸必須爭奪,她們的身體,便一定要是工具,這件工具是鈍是利,就看她們是否把“她”視為武器。
“媚”的前面往往要有一個“狐”作為形容詞,而只有嬪妃會被冠上這個不名譽的光環(huán),因為皇后已經(jīng)是個“妻”,她的前面,常常便是“人”?!叭恕备昂钡臓幎?,還是離不開陰與陽的優(yōu)勝劣敗,有地位便有等級,所以,宮斗和《聊齋志異》沒有不同。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只不過,宮斗劇從《甄嬛傳》到《如懿傳》殊途同歸,有“政治”的地方,就不會有愛情。致于打打鬧鬧的《延禧攻略》,則是:一把愛字說出口就輸了。換言之,要有“愛情”,就得先有政治。
許是對于愛情的信仰,對于手段和算計種種現(xiàn)象的悲哀,我選擇了要把《聊齋志異》搬上舞臺:在那人、神、鬼、仙、妖五界并存的世界,畢竟對善意和真心,還是有感的——496個故事,不都是在寫,現(xiàn)象再怪異,最后還是透出某種極光?
但是,從原著的496個故事到舞臺上的三小時,我必須和編劇黃韻詩回答三個問題:我們?nèi)绾问艿健读凝S》的啟發(fā)?這些啟發(fā)對身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有意義的同時,它們的精神可以怎樣呈現(xiàn)在舞臺上,而不僅僅是把故事的人物、情節(jié)再現(xiàn)?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時間”。
蒲松齡寫的不論是人鬼神妖,都有著對改變命運的向往。而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同物種便要跨界扶持?!敖纭?,是空間,更是時間。既有空間上的陰陽相隔,亦有時間上的陰差陽錯。陰與陽,既是生與死,又是男與女,亦是光與暗,還可以是虛與實。
陰與陽,既是生與死,又是男與女,亦是光與暗,還可以是虛與實。
蒲先生(王耀慶)和胡小姐(張艾嘉)從相識、結(jié)合、生子、兒子夭折,到離異,不過九個月,但在他們的余生,雖然永不相見,二人卻從沒忘卻彼此。他們的緣份很淺,但感情很深?;橐龅亩虊?,在胡小姐看來,是蒲先生不愿長大所致。他總是以拈花惹草來證明自己擁有男人的魅力,但當情婦找上門來不好打發(fā),他便求助當時還是蒲太太的胡小姐幫忙。兩人就像平行的兩條時間軸,時間對于男性,是用來經(jīng)驗,但不代表有助改變,他可以一直重復,使覺得時間應該用來往前發(fā)展的女性終于失去耐心,決定一個人move on。
然而,斷然拒絕相信蒲先生的悔過之意,斬釘截鐵完結(jié)似了還未了的情緣,即便她恍若沒事人般開展新的關(guān)系,胡小姐對改變的急不可待,反而令她陷入當下的另一面:男人是留情,女人是無情。男人是傷人,女人是不容許自己被傷害,卻在極力逃避時,傷人一百,自傷一萬。
她和蒲先生原來是一體兩面:都是出于害怕自己的軟弱故鋌而走險,但至少蒲先生經(jīng)歷了胡小姐的情感洗禮后有所變化,胡小姐反而立志堅持到底,硬著心腸否認自己一直愛著蒲先生。
兩人的這段陰差陽錯,最后造成陰陽相隔。但在黃韻詩的巧妙編排下,敘事結(jié)構(gòu)上又多了兩重采陰補陽與采陽補陰:上半場是蒲先生死后對胡小姐的思念,下半場是胡小姐對蒲先生的追憶。
本來可以長相廝守的兩人,為什么在故事的結(jié)尾,只能天各一方,人鬼殊途?相見不如懷念,是不是比互相了解更得人心,更合時宜?怕累,怕煩,怕錯,怕痛,怕難,怕注定失敗,怕沒有結(jié)果,怕掉失面子,加上各種莫名恐懼,是不是就成了“愛情就像鬼故事,聽說的人多,遇上的人少”的原因 ?遺憾,是不是現(xiàn)代人的浪漫?
星空下,胡小姐終于和蒲先生挽手跳了以前沒有機會跳的一支舞。他和她的心靈契合,需要一萬八千個日子才能完滿,胡小姐因而也像狐小姐,自他交換于人間世,渡化他人也超越自己。
時間之于人生,就是這樣有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