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標許可中,許可合同作為一種基于雙方意思自治的協(xié)議,許可人與被許可人可在法律框架內對涉及商標使用、權益歸屬等問題進行約定。但是實務中,存在未對因被許可人的使用行為促使商標增值的權益歸屬進行約定的情形,且無法律明確規(guī)定。此外,判例當中,存在通過“勞動財產論”路徑析理許可當中增值權益歸屬的情形,而商標法意義上的標識應具有唯一確定對應的產品和商家來源。基于此種現狀,對商標許可中增值的權益歸屬進行探析。
關鍵詞:商標許可;增值;混淆;勞動財產論;權益歸屬
1 問題導入
在商標許可使用期間,因被許可人的使用行為及其大量的廣告宣傳等因素,促使商標增值,從而使得商標增值部分的權益歸屬面臨困境:其一、增值部分權益應歸屬于誰;其二、增值部分該怎么分配增值利益。本文首先以“王老吉與加多寶包裝裝潢權益歸屬糾紛案”為著點,分析司法案件確認歸屬的路徑,并提出質疑,最后就上述困境提出探析,提出增值部分歸屬的合理路徑。
1.1 王老吉與加多寶包裝裝潢權益歸屬糾紛案裁判路徑
最高院作出王老吉與加多寶包裝裝潢權屬糾紛案的二審判決[1],其論證路徑是通過論述廣藥集團、加多寶公司均對紅罐包裝裝潢權益形成做出貢獻以及消費者的認知、公平原則,且認為“勞動者以誠實勞動、誠信經營的方式創(chuàng)造和積累社會財富的行為,應當為法律所保護。”判決雙方共享包裝裝潢權益。
通過二審判決可知二審的裁判路徑是,通過認定廣藥集團、加多寶公司兩公司均對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做出貢獻,基于公平和誠實勞動的原則,認定雙方“共享”權益,故而可見,該案中裁判邏輯存在明顯“勞動財產論”的烙印。也即,“勞動財產論”是法院認定雙方共享權益的路徑選擇和法理基礎。也正是基于該理論的適用,使得該案裁判結果頗具爭議。
1.2 王老吉與加多寶包裝裝潢權益歸屬糾紛案裁判路徑質疑
第一、知識產權有別于傳統(tǒng)有形財產權,知識產權的歸屬也有別于有形財產的權利歸屬,二審判決中“勞動財產論”并不能完全滿足、解決知識產權或反不正當競爭法當中標識的權益歸屬問題,故,在知識產權語境之下,并不能簡單的因加多寶公司使用、推廣了紅罐包裝這一勞動行為而當然享有該權益。
第二、商標或標識是否造成“混淆”,應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的規(guī)定,認定商標相同或者近似按照以下原則進行:(一)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準?!盎煜笔桥袛鄻嫵汕謾嗷虿徽敻偁幍年P鍵,而作為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對于加多寶公司和廣藥集團之間的“恩怨情仇”和兩公司、涼茶的歷史發(fā)展很難知悉。
第三、存在“王老吉”需共享,但使用又構成侵犯商標專用權的邏輯判斷。研讀判決得知“王老吉”商標也包含于涉案包裝裝潢之中,那么:(1)共享的范圍是否含及“王老吉”?[2](2)加多寶公司能否使用“王老吉”,但如果使用,勢必侵犯廣藥集團的商標專用權。
2 知識產權語境下“勞動財產論”的適用質疑
2.1 有形財產權與知識產權的區(qū)別
物與知識產權的兩點關鍵區(qū)別:一是知識產權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智力成果這一信息;而物是一種可通過占有予以控制的有形體;二是由于知識產權屬于一種信息,因信息的共享屬性,使知識產權易復制;而物不可能被復制。尤其是知識產權作為一種信息,能夠可復制性的區(qū)別,對于“勞動財產論”的適用難免存在局限之處。
2.2 知識產權語境下“勞動財產論”的適用局限
結合商標許可使用中商標增值權益歸屬這一論題:首先,在知識產權語境下,被許可人僅有勞動行為情況下,通過何種方式和途徑即可獲得知識產權這一法定權利,無法律依據;其次,被許可人因勞動行為促使商標增值后,如何并存或分配許可人的商標專用權所承載的財產價值與被許可人勞動增值的財產價值。這些,是“勞動財產論”在知識產權語境中適用的困境,也是“勞動財產論”難以直接解決商標許可使用中商標增值權益歸屬的原因所在。
3 權益歸屬與相關民法理論分析
3.1 不當得利制度
構成不當得利需滿足四個要件:一是一方獲得利益;二是他方受有損失;三是獲利與受有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四是沒有合法的依據。有學者認為,簽訂商標許可合同的當事人未對增值利益作出約定時,顯著的商標增值利益可借鑒不當得利進行分配,以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3]但,不當得利制度的直接適用,存在欠缺和不妥之處:其一,被許可人是否受有損失難以評估,甚至無損失。因為被許可人的投入資源促使商標增值后,也可能會導致商標所指向的產品銷量增加。其二,并非無法律依據。雖然無法律明文規(guī)定增值部分的權益歸屬,但依據《商標法》,許可人當然享有專有權,包括商標上承載的商譽和價值,此外,商標許可使用期限及增值歸屬,均由雙方自由約定,“商標許可使用合同雙方當事人根據合同約定各自履行義務,被許可人應當預見合同期滿的后果和風險”[4],體現的是《合同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因此,不當得利制度的直接適用存在不妥。
3.2 無因管理制度
無因管理是未受委托,并無法定義務,而管理他人事物??梢姡瑯嫵蔁o因管理需滿足三個要件:一是管理他人事物;二是管理他人事務的意思;三是管理他人事務無法律依據。有學者認為:商標被許可人在使用被許可商標期間使商標增值,由于被許可人并無使商標增值的義務,其行為可以構成無因管理。[5]但是,該學者的論述忽略了無因管理的三個要件。實際上,以王老吉與加多寶包裝裝潢糾紛權益歸屬案為例,加多寶公司之所以投入大量勞動促使商標增值,原因在于是想提高銷量,換句話而言,被許可人能讓商標增值,目的是為自己獲取更高利益,更并非管理許可人的商標,簡而言之,不符合無因管理的構成要件。因此,無因管理制度的直接適用亦存在不妥。
3.3 添附制度
物權法上的添附是原始取得所有權的一種方式,含及附和、混合和加工三種方式。添附的法理基礎是“一物一權”原則,即一個物上只能擁有一個所有權。因此,就添附而言,兩個所有權人因附和、混合和加工行為,形成新物后,所有權只能歸屬于其中一人,另一方無法取得,同時,存在利益分配不公的,一方對另一方需負有債的補償。但是,知識產權當中能否適用物權法上的添附制度?第一、添附制度適用對象的動產,而知識產權是無形財產,直接適用添附制度略有不妥;第二、有學者認為,“加工是指一方使用他人的財產經過加工改造而成為具有更高價值的財產?!盵6]但是,商標權的無形性,難以對“加工”后的標識進行分配,更何況,難以衡量加工前后的價值孰大孰小。因此,添附制度的直接適用也存在不妥。
4 商標許可中商標增值權益歸屬
通過前文對“勞動財產論”在知識產權語境下適用局限的分析,以及不當得利、無因管理、添附三種民法有關理論的分析,得知,“勞動財產論”、不當得利、無因管理、添附均難以合理解決商標許可使用中商標增值權益歸屬這一問題。但,并不否認上述相關理論存在可借鑒之處?;谏鲜鰧ο嚓P理論的分析,對于該問題,嘗試以下的路徑探析。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歸屬的是什么?以王老吉加多寶包裝裝潢案為例,二審法院判決的是“包裝裝潢”雙方共享。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規(guī)定,實施“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近似的標識”的行為為與他人特定商品聯(lián)系的混淆行為??梢姡鞍b裝潢”其屬性是一種標識,是能區(qū)分商品來源的標識。故而言之,增值的權益歸屬是歸屬一種標識,而并非簡單的經濟利益。
其次,通過前文“王老吉與加多寶包裝裝潢權益歸屬糾紛案裁判路徑質疑”部分可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對混淆行為的列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對商標法上“相關公眾”的界定,即有關消費者和密切關系的經營者;以及該《解釋》第十一條規(guī)定明確認定商標或近似的原則,即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準。可見,“混淆”是判斷構成侵權或不正當競爭的關鍵,而以普通消費者的一般注意力,可能很難區(qū)分標識背后許可人與被許可人之間的許可關系關系及許可存續(xù)關系,容易造成的混淆,損害了普通消費者的利益,也損害了競爭者的權益。故,可以判斷,對于商標增值的權益歸屬,這一能夠識別和區(qū)分商品來源的標識,理應有唯一確定對應的商品及商品生產商,具有唯一性,以免對造成混淆,從而對消費者和商家的利益產生損害。
第三、標識歸屬一方之后,如何彌補許可中的另一方因投入巨額的投資,使標識增值,增值部分的利益如何分配,或者說如何保護許可合同中使用人的利益,并無法律依據。若利益全部歸屬于許可人,有違公平、正義等法的基本價值。但是,如何分配、如何保護使用人利益、增值的價值如何進行評估和確定,均無法律依據。對于類似問題,還是應當回歸民法最基本的原則,即自愿原則,“自愿即公平公正”,首先,基于合同自由原則,許可合同當中,雙方應約定宣傳費用、如何宣傳、如何評估價值及如何分配增值利益;其次,若無具體約定,是否造成“混淆”、能否區(qū)分商品來源或者標識與商品、商家之間是否存在唯一確定對應的指向關系,始終是作為是否侵犯一般消費者權益的判斷標準,即不能簡單“共享”;最后,再依據勞動貢獻與資本投入,由權益歸屬方支付對方對價的經濟補充,以此充分尊重對方誠實勞動,平衡雙方利益。
通過此路徑,一是避免裁判邏輯的自相矛盾;二是與商標法理論相吻合,也與公平、正義的基本的法價值相契合,即;三是也遵循了“勞動財產論”的價值取向,避免了生搬硬套該理論產生的弊端。
5 結語
商標法意義上的標識應能區(qū)分商品來源,不能造成混淆,且需以相關公眾(即普通消費者)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進行判斷。商標許可使用中,商標增值的權益歸屬問題本質在于確定標識的歸屬,對于該標識應具有唯一確定對應的商品、商家來源。同時,嚴格區(qū)分權益與經濟利益,不能簡單適用“勞動財產論”,進而認定標識的“共享”標識,抑制生搬硬套“勞動財產論”產生的不合理弊端。此外,對于確有勞動付出的一方,予以經濟利益的補充,進而滿足商標法理論、基本的法價值,也遵循“勞動財產論”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廣東高院(2013)粵高法民三初字第1、2號判決書和最高院(2015)民三終字第2、3號判決書。
[2]孔祥俊.《論商品名稱包裝裝潢法益的屬性與歸屬 ——兼評“紅罐涼茶”特有包裝裝潢案》[J].《知識產權》2017年第12期。
[3]李偉華:《王老吉商標紛爭的是是非非》.電子知識產權,2011年。
[4]王蓮峰:《商標許可合同使用者利益之保護一土老吉與加多寶商標利益紛爭之思考》.社會科學,2013年。
[5]肖遙:《商標權被許可人保護制度研究——土老吉與加多寶商標利益紛爭之探究》.商,2014年。
[6]王利明.《物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16頁。
作者簡介
柯有貴(1993-),男,江西九江人,深圳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生(知識產權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