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今社會,國家對學生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中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對教育事業(yè)的推進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對學生歷史核心的培養(yǎng)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同時對初中教師來說,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內在意義還研究了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歷史核心的素養(yǎng)。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學生
一、 何為歷史素養(yǎng)
讓學生在初中就開始接觸歷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學生平時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或者學生在課下根據個人喜好對歷史進行的研究探討所收獲的知識、態(tài)度、能力以及價值觀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換句話說,也可以說是學生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使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對歷史問題進行評價、分析,從而得到最終結論。根據2011年發(fā)布的文件中對歷史教學所提出的要求,教師應把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引導學生不僅要對我國歷史的發(fā)展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還要對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有所了解,明白歷史發(fā)展的起源。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正確的引導,帶領他們一步一步深入到歷史的世界中,教會他們全面看待歷史問題。
二、 建立歷史時間鏈,提高學生時空觀念
對于中學生來說,歷史時間鏈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了歷史時間鏈,學生才會了解到何為時空觀念,時空觀念大致意思就是說學生對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發(fā)生了什么事和空間內存在的事物有著什么關聯和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在學生學習了歷史之后,隨機給出學生一個特定的歷史事件,學生就能夠由此聯想到此事發(fā)生的年代以及地點,還有事件中所涉及的人物和事物,有著明確的時間鏈。
在中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如果想要使中學生的時空觀念得到提升,從事歷史教學的教師可以給予相應的引領和指導,比如:在教授《動蕩的春秋時期》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時間抽的制作,通過在時間抽上標記“春秋”時期所在的時間段,以此來使學生對其前后時期有一個清楚的認知。而在進行學生空間概念的構建時,教師可以使用地圖作為引導,上課的時候先讓學生對課本中的《春秋爭霸形勢圖》進行觀察,然后通過提問,來加深學生對各諸侯國的地理位置、爭霸路線等情況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將其與第四課的《周初分封諸侯國分布圖》進行對比分析,進而使學生能夠將西周到春秋的歷史連貫掌握,通過對比能夠發(fā)現諸侯國數量、國家區(qū)域的變化,以及周天子東遷后,國家勢力的衰退。
三、 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在過去,學校的教育方式較為死板,學生只知道學習,學校也只在乎學生的最終成績,因此忽視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這樣不僅對國家沒有幫助還很有可能危害到社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發(fā)展。
(一) 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所學到的歷史知識大多來自于歷史教材,通過學習歷史教材學生能夠了解到最基礎、最真實的歷史知識。所以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忽略掉教材里提到的內容,給學生們詳細講解教材里所提及的知識點。不僅要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還要為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打下堅定的基礎。
(二) 改變教學模式
為了更好的順應社會的發(fā)展,學校在教育上也應不斷更新教學方式,不能像過去一樣一味地讓學生對教材里的知識死記硬背,應學會更靈活的帶領他們去理解歷史,掌握歷史并且做到對歷史感興趣,從而更加主動自覺的去學習歷史,對歷史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在歷史教學中合理的使用有效提問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教師在進行課程的設計時,要注意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概括,以此來方便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回答的答案需要以史實作為依據,對歷史進行較為客觀的論述,以此來幫助學生建立史出的意識。例如:在對春秋時期著名的戰(zhàn)爭進行評論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相關材料進行論述:比如:《孟子·盡心下》:“春秋無義戰(zhàn)。”《文物春秋戰(zhàn)國史》:《史記·齊太公世家》:“齊桓公救燕,遂伐山戎。”《文物春秋戰(zhàn)國史》:“重耳出亡到狄,狄人給他很好的禮遇,并將季隗嫁給重耳?!边@三段材料均出自歷史文獻,從不同角度評價了春秋的戰(zhàn)爭。
四、 汲取經驗與教訓,樹立正確的歷史情感價值觀念
學習歷史要有著正確的價值觀,不用片面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不用主觀的想法去判斷歷史的是非。列舉一個較為出名的歷史人物:曹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并且常常在很多電視節(jié)目和戲曲文化中見到這個歷史人物,在電視劇或者電影中,往往會把反派角色塑化的較為明顯,給人們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認為曹操就是個一無是處的壞人,這樣不利于我們學習歷史。實際上,只要我們對歷史足夠了解并且結合相關史實,就會知道曹操不僅是個多才多謀善斷的政治家,還為社會做出了許多貢獻。在魏武帝時期,曹操一生征戰(zhàn),為全國的統(tǒng)一做出了很大貢獻。他鼓動人民除草種田,興修水利,為我國農產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還有就是他善于運用人才,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世俗觀,還帶動了所統(tǒng)治地區(qū)的快速發(fā)展,對歷史的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盡管曹操也有奸詐、兇狠的一面,但是他使北方得到了統(tǒng)一這個才是關鍵,因此我們把曹操評價為政治家和詩人。再比如秦始皇,我們很難用好壞來對他做出評價,如果單看他做的好事,他不僅使中國得到了統(tǒng)一,還統(tǒng)一貨幣,促進了國家的發(fā)展,從這些方面來看他的確稱得上千古一帝。還有就是殖民侵略,給被殖民的地區(qū)和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但是人們只看待事物的結果,結果促進了歐洲的發(fā)展,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五、 結語
讓學生在初中時期就開始了解歷史,有利于學生對我國的歷史發(fā)展有著深入了解。所以,各個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都要以培養(yǎng)中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為主,這樣才能為我國創(chuàng)造出更多對國家有利的人才。當然,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也不是一次性就能夠完成的,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更新教學觀念,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通過日積月累和學生共同進步,這樣才能夠達到最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郜永敏.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J].新課程(下),2018(01).
[2]江海云.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05).
作者簡介:
陸霞萍,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葛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