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曉慧
摘要:本文主要從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角度出發(fā),來談少年兒童在成長中出現(xiàn)的諸多需要家庭、學校、社會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少年兒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教養(yǎng)方式
“健康”一詞在網(wǎng)絡上的解釋為:個體在心理、生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所以談健康我們必然會從三個方面出發(fā),第一是生理健康方面,第二是心理健康方面,第三是社會適應方面。而今天要談“關心、關愛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話題,主要針對一個特定的群體——少年兒童,心理學上對兒童的年齡范圍劃分是從出生到青年前期,即從出生到17、18歲左右;而大眾常識認為,少年兒童大致是3—14歲年齡段的孩子。接下來我以心理學對兒童的劃分,從家長、心理教師的雙重角色上談談自己對這一話題的認識。
一、 少年兒童的生理健康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的問題越來越少,可隨之而來的毒奶粉、鉛中毒、性早熟、過度肥胖等新的影響少年兒童健康的問題層出不窮。某國外知名品牌的奶粉每年進口中國的量,遠遠不及在中國銷售的量,這中間存在著多少來源不明、質(zhì)量不合格的問題奶粉呢?市場上的劣質(zhì)玩具,安全隱患大、鉛超標,造成的孩子好動、脾氣大,家長、教師不明就里,只歸咎于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用極端的方式處罰孩子,造成孩子更大的痛苦。還有每當放學,經(jīng)常會看到小學生們手上拿著不同包裝的廉價“辣條”,這些“辣條”大多都是在毫無衛(wèi)生許可,環(huán)境臟亂差,不明食品材料來源的黑作坊加工制作,經(jīng)過包裝,逃過監(jiān)管,最終大搖大擺的流入市場,進入學校附近的大小超市,成為少年兒童手中的“美味”零食。也許你會質(zhì)問監(jiān)管部門都在做什么?而我也想問問我們的社區(qū)?問問我們的家長?您為此做了什么?有家長說,我很注意孩子的食品安全,都是給孩子最好的,沒有營養(yǎng)的東西我不會給他吃,也因此,高級營養(yǎng)品、好吃的、愛吃的可勁給孩子吃,這導致孩子第二性征提前出現(xiàn),性早熟,過度肥胖,造成孩子的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不同步,造成不同程度的自卑、認知偏差等問題。
二、 家庭是影響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主陣地
近些年來,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已經(jīng)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但是少年兒童心理與精神健康的整體水平卻在逐年惡化。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1. 家長在教育中對孩子的不合理期待。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給孩子報補習班、興趣班,不斷侵占孩子自主的時間,過分關注學習的結(jié)果,忽略了孩子努力的過程;同時,喜歡將自己的孩子與周圍的同齡孩子做比較,希望培養(yǎng)出一個“完美小孩”,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孩子的不足、缺點過于關注,再加教育的方法過于簡單,說教、責備、精神懲罰、強制約束等非暴力手段頻繁使用,造成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降低,甚至認為是為了父母而學習,缺乏學習的動力,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美國心理學家Alessandri和Lewis做過一個實驗,他們邀請一些4-5歲的孩子和他們的母親到實驗室“玩?!保芯咳藛T讓孩子們做一些活動,如搭積木、滾球等。孩子們有時成功,有時失敗,然后研究人員記錄下孩子和母親的反應。記錄顯示:哪些更關注孩子“缺點”或“錯誤”,在孩子失敗時嚴厲指責孩子的母親,其孩子在失敗時,更容易顯得羞愧和自責,在成功時卻很少感到驕傲、自豪。
2.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職責體現(xiàn)不夠。很多家長雖能給孩子提供優(yōu)渥的物質(zhì)條件,也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對于父母這一角色體驗不深。例如:長期依賴于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孩子的吃、喝、上學等生活,都是由老人替代完成,自己還沒有完成“斷奶”,更別說擔當起父母的責任,就像最近很火的真人秀節(jié)目《媽媽是超人》中的明星黃圣依,孩子不與其親近,對母親有明顯的排斥、疏離的行為,而此時父母如果還不擔當起應該擔當?shù)呢熑危e過了與孩子相處的最好時光,將會造成孩子終身的心理創(chuàng)傷。
3. 父母的雙重標準,對孩子的不良影響。雙重標準指的是對孩子的要求和對自己的要求存在差異。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他的問題往往映射出整個家庭的問題。我們經(jīng)常會見到這樣的孩子,沉溺于電子產(chǎn)品無法自拔,爸爸邊罵媽媽沒有輔導好孩子功課,自己卻也拿起手機打起了麻將。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必須要拿個好名次,自己卻工作偷奸?;桓冻鋈Γ桓改父嬖V孩子要寬容大度,自己卻遇到一些小事得理不饒人;家長叫孩子控制情緒,自己卻對孩子情緒失控。家長的雙重標準,讓孩子不知該如何去做,甚至走向極端。
三、 男孩女孩不一樣,要注意男孩的教養(yǎng)方式
在幼兒園和小學,上課小動作、說話、愛動、注意力不集中、字寫得差、喜歡打打鬧鬧,這些多數(shù)都出現(xiàn)在男孩身上,學習好、班干部、英語好、懂事聽話的基本都是女孩子,老師和家長都采取各種嚴厲的措施對待男孩,但是收效甚微。從腦科學研究來說,男孩靜不下來,不聽話、坐立不安、沖動等都有生物學原因,男孩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大腦中的胼胝體體積等都和女孩有著顯著的區(qū)別,但是在學校和家庭中,要求男孩們“安分守紀”,男孩的天性沒有得到釋放,放棄了自己的特殊天賦,造成了“陰盛陽衰”的情況。在此也呼吁家長、老師能夠給予男孩更多的空間,更多的理解,用和女孩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對待男孩,助其健康成長。
影響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因素有很多,我只說到了具有代表性的少量問題,也是希望藉此能夠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思考,重視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問題,改變錯誤的教育觀點和做法,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作者簡介:
裴曉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爾勒市,新疆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