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榮
【摘要】 目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舒適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使用舒適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和生活質量。結果:護理后,觀察組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干預能大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包括患者軀體活動、飲食活動、社會心理行為及治療行為,并且使患者生活質量大幅度增加,改善患者抑郁與焦慮狀態(tài),可在各大醫(yī)院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舒適護理干預; 維持性血液透析; 自我管理行為; 生活質量; 影響探究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1.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21-00-03
近年來,我國腎臟類疾病發(fā)病率大大增加,當腎臟類疾病發(fā)展到末期時,需要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以此來維持患者生命[1-2]。筆者所在醫(yī)院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舒適護理干預,取得不錯成果,現(xiàn)在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均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護理。納入標準:(1)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終末期腎臟病診斷標準[3];(2)年齡>18歲;(3)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曉本項研究,并在同意書上簽字;(4)未患有腎臟或心臟等重大疾病者。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類型腎臟類疾病[4];(2)出現(xiàn)腎臟類疾病并發(fā)癥;(3)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長期慢性疾??;(4)排除不配合研究的患者。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平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36~52歲,平均(41.5±5.8)歲,病程1~4年,平均(2.1±0.8)年;觀察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37~51歲,平均(41.4±5.9)歲,病程1~4年,平均(2.0±0.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加強患者生命體征觀測;調整患者飲食,使其膳食均衡等
1.2.2 觀察組 給予患者舒適護理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1)成立舒適護理干預小組,其中包括主治醫(yī)生、護理人員、患者家屬等,根據(jù)患者實際治療情況制定相應治療、護理計劃,并實時觀測患者生活質量。(2)從患者飲食、生活、運動等多個方面進行計劃制定,可以將其分為幾個短期目標,以便在治療過程中增加患者自信心。(3)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定期發(fā)放關于終末期腎臟疾病的健康宣傳手冊,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改變自身對疾病的誤解,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并消除潛在焦慮、抑郁、緊張等情緒。(4)根據(jù)患者康復狀況制定多個護理干預方案,而且多與患者進行交流,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變化,使其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5)與患者家屬保持良好醫(yī)患關系,并且要得到其家屬的支持,讓其多關心安慰患者,運用親情的方式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5-7]。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和生活質量。自我管理行為采用問卷調查,共包括4個項目,其中軀體活動分為4個子項目,飲食行為分為13個子項目,社會心理行為分為5個子項目,治療行為分為5個子項目,且每個子項目1~4分,得分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越好[8]。生活質量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和ADL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測。SAS評分:20個項目共80分,無焦慮:<50分,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70分。SDS評分:20個項目共80分,無抑郁:<53分,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ADL評分:總分100,其中,100分為生活能力良好,>60分為輕度生活障礙,41~60分為中度生活障礙,20~40分重度生活障礙,<20分為完全殘疾[9]。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使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各項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血液透析是一種治療階段維持較長的治療方法,長期進行,會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此外,每次治療都會讓患者身體承受極大痛苦,久而久之,心理狀態(tài)也會大大下降[10]。為此,專家學者提出了舒適護理干預的概念。舒適護理干預全程圍繞“人性化”理念,將患者放在第一位置,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從引發(fā)患者不滿的因素入手,通過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進行患者各狀態(tài)評估,緩解患者在治療過程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增加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也能幫助患者快速恢復,有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也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11-12]。
本文研究表明,護理后,觀察組自我管理行為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舒適護理干預能聯(lián)合醫(yī)生、護理人員及患者家屬,共同約束患者,使其維持健康生活狀態(tài),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使其完全服從醫(yī)囑。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干預能大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包括患者的軀體活動、飲食活動、社會心理行為及治療行為,并且使患者生活質量大幅度增加,改善患者抑郁與焦慮狀態(tài),可在各大醫(yī)院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姜朝霞,賀麗.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0):36-38.
[2]肖勇,李平,王文紅,等.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17-18.
[3]王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風險分析及護理管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8-10.
[4]范家莉,孔悅,施素華,等.延續(xù)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9):644-650.
[5]呂愛娥,李曉允.營養(yǎng)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6):23-26.
[6]王淑芳.血漿置換聯(lián)合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在重癥尿毒癥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33):79-81.
[7]吳麗民.健康教育聯(lián)合常規(guī)護理在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腎病患者動靜脈內(nèi)瘺的護理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1):2974-2976.
[8]宋玉枝.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農(nóng)村患者的心理狀況及護理干預對策[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20):135-137.
[9]殷瑩,張玉環(huán),陳新河,等.1例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并發(fā)頑固尿路感染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5):56-57.
[10]張紅.護理評估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7):47-49.
[11]車杏儀,劉巖,鐘小仕,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和護理對策[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17):75-76.
[12]孫東晗,劉樹軍,婁巖,等.優(yōu)質護理對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依從性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7):1832-1834.
(收稿日期: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