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形式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不是毫無道理的,自新課改以后,眾多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都被一一提出來了,而朗讀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被當成論點由各方專家學者提出各種不同的建議,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展開了探討,筆者結(jié)合個人的一些實踐工作經(jīng)驗提出了幾點思考,希望讀者能夠積極地提出改進意見。
朗讀教學在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較為良好的朗讀習慣除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理解能力,還可以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進一步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朗讀教學極有必要。
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如果教師要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的朗讀興趣,那么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景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舉個例子,我們在向?qū)W生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可以試圖運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有關(guān)桂林山水的景色,緊接著讓學生在課文當中找到一些與桂林山水相對應的句子來進行朗讀,如此能夠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可以增加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致使學生能夠充分地融入教學情景中,這樣一來,教學的難度相對也會減輕許多。
明確朗讀的目標,朗讀會更有效果
如何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呢,必須要為學生設(shè)置一定的閱讀目標,舉個例子,在第一次朗讀的時候,要求學生要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第二次朗讀的時候,就要求學生要對課文進行細讀,此時學生已經(jīng)對這篇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候又要求學生要對文章脈絡(luò)能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而在進行第三次朗讀的時候,我們就要求學生要對全文進行精讀,這次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一些寫作手法有相對的理解,并且也能夠正確地描述該文章具體要表達的含義,以及對于較深層次的內(nèi)容有大致的了解。與此同時,可以讓學生帶著目標朗讀,或者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促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
加強教師的范讀
小學生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喜歡什么就模仿什么,教師對于他們來說影響也很大,因而,這些學生對教師的一些行為習慣或者是言談舉止模仿起來也是樂此不疲的。因此,他們的范讀是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最高效的辦法,而哲學家黑格爾也說:“教師是孩子心目當中最為完美的偶像?!睂τ谶@句話,每一位教師都感同身受。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給予學生更多的示范和范讀,學生通過聽教師的范讀,身臨其境地體會這其中的情感,促使死板的文字變得生動,這樣一來,學生也就更容易和文章中的人物產(chǎn)生共鳴了。然而,我們以這樣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如此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就極其深刻了,這對于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都會產(chǎn)生很好的影響作用。
事實上,在進行新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進行范讀,給學生做榜樣,這樣可以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且這樣的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實踐起來也相當容易,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摸索,范讀一遍,再讓學生跟著朗讀,然后再根據(jù)實況給學生進行指導。如此,每個學生都能夠?qū)W會朗讀。
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在他們的朗讀能力方面也會逐漸提高,但還是少不了教師適當性的范讀。假如這其中有朗讀得不錯的學生,那么也可以讓這些學生來給其他學生進行范讀。范讀得越好,那么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也就越快。
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應該就是自由朗讀了,這種朗讀形式比較自由,不用讓學生齊讀或者小組讀,而是以個人喜歡的形式來進行朗讀,這樣學生就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展開朗讀活動,有時詳讀,有時略讀,方法不一而足,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的朗讀形式更符合他們的性格特點,那么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適當配樂朗讀
音樂可以幫助人們陶冶情操,而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加上一些音樂可以使人的感情在一定的氛圍當中得到熏陶,與此同時,針對不同的課文類型,進一步選擇與之朗讀基調(diào)相適宜的音樂來進行朗讀,收效甚好。
配樂朗讀適合于各年齡段的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像詩歌、散文和寫景文章以及敘事文章,或者是情感比較豐富的文章都能夠配樂朗讀,以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義。對于我們來說,則必須要依據(jù)文章所要表達的意境來選擇與之相符合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如此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融入文章內(nèi)容中去,并且能夠深切地感受到音樂給文章帶來的美,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和升華思想。
結(jié)語
在語文學習中,朗讀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學習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朗讀教學又可以引導學生與課文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以及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朗讀能力,提高其語文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