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松
“楊老師,某同學的作業(yè)又沒有做完,我都不好意思給老師打電話了,我們做家長的不能很好的幫助孩子們完成家庭作業(yè),還要求助老師,這是我們做家長的失敗啊?!遍_學兩個月,這已經是第三次接到這個孩子家長打來的電話了。我心里也很無奈,到底該怎樣去和家長溝通,怎樣去教育這樣的孩子呢?
這個孩子是家中的獨子,已經8歲半了。在這之前,孩子的父母一直都在外面打工,只是在過年的時候才回來和孩子聚一聚,平時孩子的一切都是由家中的爺爺和奶奶照顧。爺爺和奶奶年歲大,但對孫子卻是很嚴格,在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時候,回見之后不認真完成作業(yè),用的可是毛主席的“棍棒底下出政權”的那一套。加之兩老之間的關系不怎么和睦,除了回家做作業(yè)之外,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就落的很遠了。今年下半年開學之后不久,家長接到爺爺和奶奶反應孩子在家里不聽話的電話,媽媽才回來專門帶孩子。
鑒于這樣的孩子,在電話里,我結合孩子平時的表現(xiàn),和家長一起分析孩子的現(xiàn)狀:孩子具有雙重性格,在家里面,是大王,而且是自己一個人的大王。爺爺奶奶對他的嚴厲,造就了他對學習的極度反感,迫于無奈,每次的少量作業(yè)還是能基本完成,如果稍微多一點,就無法完成。正常孩子只需要半個小時,而他,最少也要兩個多小時。即使家長守護在他身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了家長陪伴,完成時間就無法估計了。也許是由于爺爺奶奶的無端嚴厲,讓孩子習慣了自己一個人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可以大鬧天宮,模仿者各種游戲里面的武術動作,整個武林唯我獨尊。但只要一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他就成了一個特別靦腆的孩子。問問題也很難聽到他的回答聲;已經到了三年級,讓他自己去買個本子,買支筆他都無法實現(xiàn)。家中如此,學校亦是如此。下課后也是自己一個人玩耍,上課的時候,如果心血來潮,還會耍出他的動作,并叫出聲,但只要老師看他一眼,他會低下頭,默不作聲許久,也不見他去看書本或者做學習有關的事情。
這樣的孩子,該怎么教,家長很困惑。在家長聯(lián)系群里面,我要求家長對待孩子要多用鼓勵,少用批評,要信任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這位家長反映,這樣的方法他用了,但是收效甚微,有一次,他媽媽生病了,他不僅沒有表示關心,而且還嬉笑著,要求媽媽給他買玩具等。家長還說,不僅是鼓勵和表揚,批評也用了,甚至還動了武,也沒有什么效果。我認為,現(xiàn)在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不能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即使他當時表面上是對你信服了,其實心理恨死你了,問題卻依舊,弄不好還會更加嚴重。事實上,據我對這名孩子的了解,雖然這名孩子在家中表現(xiàn)出極度自大的表現(xiàn),在家中目無章法,但是在班級中卻非常靦腆。且這種靦腆不僅表現(xiàn)為課堂中很難聽到他的聲音,許多時候當我讓學生幫我擦黑板時,當所有學生都默默坐在座位,或是直接跑出去時,這名學生總是會默默地站起,來到講臺擦黑板。也就是說,許多時候家長與教師在判斷孩子行為時,不要從單個方面來看孩子的問題。事實上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才造就了這美麗多樣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特征和愛好,師生應當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當然并不是說就要漠視孩子的缺點。而是要在看到孩子缺點的過程中,積極的引導,既不打罵孩子,也不一味包容孩子。要讓孩子明確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怎樣做是好的、怎樣做是不好的。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相信孩子是教育的基本信條。在教育的過程中應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和相信。他曾經說過,漠視他人,不關心她認識最危險,最無法讓人容忍的缺點。我們應當對他人的良好表現(xiàn)予以鼓勵和支持,這樣他人才會用無限的信心和感激之情反饋給我們自己。
孩子在家中表現(xiàn)出的行為在我看來確實有很大的問題,不過從家長的表現(xiàn)來看,家庭因素也是導致孩子出現(xiàn)內心叛逆的重要原因。結合心理學來看,孩子之所以在家中表現(xiàn)出不聽話,與孩子在家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懷有很大關系。因孩子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所以孩子產生了產生了極大的自卑。且孩子的爺爺奶奶教育方法不當,才會導致孩子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叛逆心理,抵觸學習。
事實上作為教育者的我們經常說要愛護學生,沒有愛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過什么是愛,怎樣去愛,一直以來都是老師與家長常談的話題。在我看來,愛孩子的基本前提就是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相信孩子。
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溝通時消除師生芥蒂,實現(xiàn)情感共鳴的前提。
因此我在期中考試之后,找個了機會和孩子做過一次溝通,不過溝通的結果卻并不明顯,效果很差。結合溝通的表現(xiàn),我認為這個孩子表面上信任我,但打心眼里對我這個老師是心存戒備。對于我和他的溝通時所說的話,孩子的表現(xiàn)要么是不回答,要么表示贊同,沒有一句的反對。教育無功而返,心理充滿了疑云。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孩子長期處于缺愛環(huán)境導致的,孩子由于沒有父母的陪伴,所以孩子無法相信任何人。缺少正確家庭教育的引導和家庭的關愛,學生必然會產生學習抵觸心理和自卑心理。所以我認為今后的教育方向,必須從學生的心理教育出發(fā)。所以我決定今后要和學生的家長多與孩子進行深度的談話。
雖然現(xiàn)在對于孩子的教育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孩子比開學時的表現(xiàn)還是有些許進步,這就證明,我利用眾多前輩給的經驗,鼓勵方式的教育還是有效果的。在以后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只有運用這種鼓勵的方法,并對家長進行引導,讓每位家長也能信任我們的孩子,家校聯(lián)合教育,才能讓每個孩子真正的成人。
每一個人都有著他人所不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挖掘這些優(yōu)良品質,使他人的優(yōu)良品質成為人生引導的閃光點,正是教育者所應當著重思考的問題。孩子年齡小,更是蘊含著大量的潛力與指的開發(fā)的素質。這些潛力如同火花一樣,教師與家長應當去點燃它,為了點燃這些潛力,教師與家長就應當使用特殊的方法,如同火源一樣,去點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