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麗 武艷品 張艷霞
【摘 要】目的:分析主動脈夾層危險因素評分表在急診分診快速篩查中的應用。 方法:研究對象為急診科急性胸背部疼痛患者,例數(shù)140例,根據(jù)主動脈夾層增強CT檢查結果對研究對象140例進行分組,患者收取時間在2016年2月1日到2017年2月10日,分為觀察組一組(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40例)、對照組一組(非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100例),對兩組患者采取主動脈夾層風險評分表進行篩查和對比。結果:觀察組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主動脈夾層風險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40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風險因素以突發(fā)性撕裂樣胸背痛較為常見,不同風險因素之間比例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主動脈夾層危險因素評分表在急診分診快速篩查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目前在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主動脈夾層危險因素評分表;急診分診快速篩查;應用
主動脈夾層是由于多種因素而導致的綜合征,為心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而早期治療和早期診斷為挽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措施,該疾病主要以胸背部疼痛作為主要癥狀,由于多種因素影響易導致誤診和漏診率較高,使患者最佳治療時間受到延誤,而尋找一種有效、經(jīng)濟、簡便的方式十分重要[1]。因此,我院對主動脈夾層危險因素評分表在急診分診快速篩查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見本文研究詳細描述。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研究對象為急診科急性胸背部疼痛患者,例數(shù)140例,根據(jù)主動脈夾層增強CT檢查結果對研究對象140例進行分組,患者收取時間在2016年2月1日到2017年2月10日,140例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和同意。
排除標準-(1)溝通障礙、精神障礙類疾病、(2)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伴有急性胸背部疼痛情況、(2)患者知情同意、語言理解能力正常。
觀察組40例:年齡在21歲直至70歲之間,平均年齡均為(45.21±1.15)歲,患者性別:20例為女性、20例為男性。
對照組100例:年齡在20歲直至70歲之間,平均年齡均為(46.15±1.26)歲,患者性別:50例為女性、50例為男性。
觀察組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對照組非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的平均年齡等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性,采用P>0.05代表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主動脈夾層風險評分法”:危險因素:突發(fā)性撕裂樣胸背痛=5分、下肢收縮壓差小于10mmHg=4分、可疑家族史=1分、主動脈瘤或者性卵巢發(fā)育不全=1分、可疑病史=1分、高血壓=1分、休克狀態(tài)或者低血壓=1分。
量表分值在1分-14分,4分為截斷值,評分大于4分可判定是可疑主動脈夾層、而評分低于4分則表示人體可疑性較低。
主動脈夾層增強CT檢查結果根據(jù)“主動脈夾層風險評分表”對患者風險程度進行評分,若患者評分大于4分、則需要對患者實施主動脈增強CT檢查,并通知醫(yī)生會診、對患者進行X線胸片檢查和心電圖檢查,對于確診患者送往血管外科或者心臟外科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組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對照組非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的主動脈夾層風險得分。
分析觀察組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的風險因素分布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采取SPSS25.0軟件,本次研究主動脈夾層風險得分、風險因素分布情況對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異。
2 結果
2.1主動脈夾層風險得分
觀察組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主動脈夾層風險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所示。
2.2風險因素分布情況
40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風險因素以突發(fā)性撕裂樣胸背痛較為常見,不同風險因素之間比例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所示。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體飲食習慣變化、生活水平提高,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急性主動脈夾層發(fā)病率逐漸增加,為致命性心血管疾病,該疾病病情復雜,其漏診和誤診的可能性十分高。因此,我院對主動脈夾層危險因素評分表在急診分診快速篩查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探討其效果[2]。
主動脈夾層危險因素評分表為疾病診斷的篩查工具,由于該疾病發(fā)病機制在臨床尚未明確,多數(shù)患者均伴有胸背部撕裂性疼痛,且疼痛感易延伸直至人體腹部,而在本次研究中具有72.50%患者具有胸背部撕裂性疼痛,其與其他研究相符合,該項風險指標具有十分強的靈敏度。同時多數(shù)主動脈夾層患者由于自身動脈分支受阻,從而導致肢體脈搏消失或者變?nèi)?,從而發(fā)生假性低血壓情況,而人體另一側肢體則以血壓上升作為表現(xiàn),因此對患者動脈搏動和四肢血壓測量十分重要,而患者其他危險因素,例如病史、家族史、休克狀況或者低血壓均和上述因素具有密切相關性,需要在對患者進行分診篩查過程全面評估,而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得分高于對照組,由此證明主動脈夾層風險評分表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行性[3]。
綜上所述,主動脈夾層危險因素評分表在急診分診快速篩查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目前在臨床廣泛應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大力運用。
參考文獻:
[1]孫立琴, 張小紅, 王雷,等. 主動脈夾層危險因素評分表在急診分診快速篩查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7, 31(28):3622-3624.
[2]張偉, 張芹, 何亞榮,等. 預檢分診心電圖篩查對胸痛患者急診效率的影響研究[J]. 重慶醫(yī)學, 2016, 45(16):2300-2301.
[3]賴淑翎, 藺際?, 劉加權,等. 主動脈夾層風險評分在急性主動脈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附342例急性胸痛患者的病例分析[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 2017, 24(5):473-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