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有
【摘 要】氦氖激光的介紹,氦氖激光的特性及生物學作用
【關鍵詞】氦氖激光;特點;生理作用
氦氖激光是1961年成功運轉的第一臺氣體激光器。是以四能級方式工作的,產生激光的是氖原子,氦原子只是把它吸收的能量共振轉移給氖原子,起很好的媒介作用。當氦氖原子氣體在放電管中時,通過電子碰撞的激發(fā),氦原子由基態(tài)躍遷到亞穩(wěn)態(tài)能級,處于這一能級的原子與氖原子碰撞時,將能量傳遞給氖原子,使其向不同的能態(tài)躍遷,從而產生632.8nm、1152nm、3391nm等不同波長的激光。氦氖激光器由激光放電管、諧震腔和激勵電源三部份組成,在醫(yī)療上氦氖激光主要用于照射,有刺激、消炎、鎮(zhèn)痛和擴張血管作用。如內科可用于穴位照射、體表局部照射;皮膚科用于治療皮膚、粘膜潰瘍等。
1 氦氖激光的特點為:
(1)低輸出量,光劑量過高和過低都不能引起組織興奮。
(2)無光熱效應,其局部溫度升高不超過0.1~0.5℃,對組織結構無任何損傷,氦氖激光對組織所產生的生物效應要靠激光生物刺激來實現的。 [1]
1.激活酶活性大量研究發(fā)現,氦氖激光生物刺激能引起酶活性的提高[5],如細胞線粒體的天冬氨酸轉氨酶,谷氨酸脫氫酶,戊二酸脫氫酶,琥珀酸脫氫酶,細胞色素氧化酶和輔Ⅰ等,這些酶主要作用于三羧酸循環(huán)和氨基酸代謝,使ATP及蛋白質的合成增加,為細胞功能恢復、潰瘍愈合提供能量和物質基礎。 [2]
2.激活光信號karu和劉承宜等實驗中發(fā)現,低功率激光暖光可降低中國倉鼠成纖維細胞內cAMP水平,而冷光升高cAMP水平。以氦氖激光為代表的弱激光作用與肽類激素相似,其原理是: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于細胞膜上的受體,通過G蛋白激活,偶聯(lián)啟動肌醇磷酯信使系統(tǒng),使細胞內cAMP含量增加,啟動cAMP第二信使系統(tǒng)。因此,氦氖激光作為光啟動信號,對細胞功能進行調整。
3.激活氧代謝氦氖激光的生物刺激引起細胞功能、細胞水平的變化均在氧的參予下進行的,沒有氧的供應一切生命活動均停止。臨床大量試驗證明,氦氖激光能增加組織、細胞氧的代謝,其作用是: [3]
(1)氦氖激光對靶區(qū)域組織的輻射作用,加劇組織的振動及轉動,皮溫升高,局部毛細血管擴張,血循環(huán)加速,供氧能力增加。
(2)激光輻射作用于細胞膜第一光受體呼吸鏈、激活細胞中各種氧化酶的活性,組織中氧含量增加,細胞攝氧能力的提高,氧化還原勢的變化來調節(jié)細胞的代謝。
氦氖激光照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毛細血管生長和肉芽組織形成,加強細胞的有絲分裂和再生能力,增強成纖維細胞和膠原纖維的生長,加快創(chuàng)傷的收縮速度和疾病愈合使上皮化過和提前3~4天完成,愈合的組織質地緊密、增高血清的組織中的Cu、Zn、Fe和ACP與GOT的含量,促進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提高抗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激光照射后發(fā)揮效應的時間是24小時內,局部涂龍膽素有利于光線的吸收,提高療效。[4]
2 氦氖激光的生理作用:
利用氦氖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促進肉芽生長,加速傷口、潰瘍、燒傷的愈合,可使血管舒張,改善新陳代謝過程,氦氖激光可穿入皮下組織,刺激神經末梢對整個機體狀況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都有明顯的病狀改善。用作穴位照射時,可代替中醫(yī)傳統(tǒng)的毫針,達到疏通經絡,調整氣血和臟腑功能的治療效果。He-Ne激光對生物組織有光電磁、光化學及生理學作用,使血管舒張,改進循環(huán)及代謝過程,刺激和調整組織的生理狀態(tài),通過穴位照射,對經絡產生刺激,調節(jié)體內陰陽平衡和氣血運行,從而起到治療作用,是現代最新科技和傳統(tǒng)祖國醫(yī)學的完美結合,能起到消腫,消炎鎮(zhèn)痛、脫敏止癢作用促進肉芽生長,加速傷口愈合
1.神經系統(tǒng):氦氖激光刺激神經系統(tǒng)產生沖動,可能是蛋白質分子中某些成分的滲透透性改變導致鈉、鈣等游離,誘發(fā)一種活動電位引起神經沖動。
2.血管和血液系統(tǒng):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導致全身血液動力學改變增加血流量;加速凝血酶、纖維蛋白的形成;白細胞增加有抗炎作用。
3.調節(jié)增強代謝、醣源和三磷腺苷含量增加,低功率氮氖激光可增強吞唾細胞、B淋巴細胞的功能,從而提高免疫功能。 [5]
3 氦氖激光治療弱視的機理:
此種紅色光波對錐體細胞十分敏感,有很高的吸收率,因對活組織有刺激興奮作用,可激活并加強錐體細胞的感光功能,對視網膜的熱效應和生物化學效應,使視網膜和脈絡膜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改善。由于能調節(jié)神經傳導和神經反射作用,可以疏通視網膜至大腦皮層的視覺通路,激活視路提高光像沖動的傳入功能。臨床觀察證明氦氖激光在一定劑量下,對眼球的屈光介質:角膜、晶體、玻璃體以及虹膜、脈略膜無任何損害。僅有個別患兒在照射時出現眩目、流淚、輕微刺痛反應,但數分鐘消失,無礙治療。
參考文獻:
[1]謝樹森.低強度激光—一種尚未確立的臨床療法[J].中國激光醫(yī)學雜志,1996,5(3):128-129
[2]駱清銘.低功率激光治療作用機理的探討[J].中國激光醫(yī)學雜志,1994,3(1):39-41
[3]陶艷梅.氦氖激光對細胞SOD活性和細胞內濃度的影響[J].應用激光,1997,17(2):289-302
[4]劉承宜.激光對細胞生物刺激作用的類激素模型[J].激光雜志,1997,18(2):51-53
[5]趙福運.低強度光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機理[J].實用激光治療學,1997,10:25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