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柳涵菲
摘 要:小提琴是世界上著名的樂器,其歷史源遠流長,其音色優(yōu)美婉轉(zhuǎn),所以受到很多音樂愛好者的喜愛。小提琴屬于歌唱性的旋律樂器,近百年來,小提琴的結(jié)構(gòu)也沒什么大的改變,意大利式小提琴的故鄉(xiāng)。
關(guān)鍵詞:小提琴;演奏技巧;情感表達
小提琴是一種弦樂器??偣灿兴母???肯液凸Σ涟l(fā)出聲音。小提琴琴身的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cè)板粘合而成。其主要構(gòu)件有琴頭、琴身、琴頸、弦軸、琴弦、琴馬、腮托、琴弓、面板、側(cè)板、音柱等。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cè)板粘合而成。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小提琴的演奏都有一定的歷史,小提琴音色優(yōu)美,接近人聲,音域?qū)拸V,表現(xiàn)力強,從它誕生那天起,就一直在樂器中占有顯著的地位,為人們所寵愛。
一、小提琴演奏技巧
(一)小提琴的持琴方式
持琴是在小提琴演奏中最為基礎(chǔ)也是最重要的關(guān)節(jié),很多小提琴的初學者在學習中總是會走進頻繁練習曲子的怪圈,而往往會忘記基礎(chǔ)的持琴要領(lǐng)。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如果不能把根基打的很牢固,那么再多的練習是無意義的。很多人對此不夠重視,都是隨便用下顎夾琴,不注重細節(jié),會使演奏者看起來過于僵硬,情緒表達不夠自然。有的時候會導致琴頭偏低,這樣無形之中又會給左手增加負擔,琴弓也會滑向指板。正確的拿琴姿勢是將小提琴輕放在鎖骨之上,用左下顎將琴夾住,尾板對準喉嚨中間,琴身與人的肩膀構(gòu)成45度角。那么對于琴頭高低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粗粒方式:高的琴頭可以將琴的重量壓在脖子和肩膀上,這時持琴是比較容易表現(xiàn)的也會相對自然,任何樂器都不要用蠻力,而是要不斷地調(diào)整自己的姿勢,多加練習,形成肌肉記憶。
(二)小提琴運弓的技巧
一首樂曲的成功表達與否與演奏者的技巧脫不了干系,那么談到演奏者的技巧自然離不開運弓的好壞操作。所以初學者在練習的是時候也要特別注意練習關(guān)于運弓的一些基本要領(lǐng)。
在運弓時,靠的是整個上肢的力量,不單單是手臂或者是手的力量,前臂做伸展運動,同時需要上臂、手腕、手指的靈活配合,有的人在運弓的時候喜歡不自覺的夾著手臂,放不開,這是非常錯誤的,拉G弦時,上臂應該抬到和肩同高,因為右臂的活動角度和會隨著演奏者拉不同琴弦和有所不同,比如:拉D、A、E弦時可順序略為放低,但肘部不能抬得高過手腕。那么在拉全弓的時候怎樣才能保證聲音均衡而不斷呢,這就需要控制好力量的變化。
(三)小提琴發(fā)音的練習
音色的不同和小提琴本身質(zhì)量有關(guān),還和演奏者日復一日的練習有關(guān),在練習中應該注意這些問題。1、甩手指握弓時,手臂低垂,不借助子任何外力使琴弓自然地落到應有的位置,這樣就可避免一種非緊緊抓住弓桿不可的感覺。2、握弓要輕松,但必須有運弓自如灼足夠力量,尤其是不要試圖用弓子壓弦的辦法去追求大的音量。這本身是一門藝術(shù),只有通過刻苦的努力和經(jīng)驗才能得到發(fā)展。3、不要用整個手臂壓弓;全部的音量,應由手腕的輕微壓力而獲得。從弓根拉列弓尖時,這種壓力逐漸增加,直至全部音量發(fā)出來,既純凈又均勻。反之亦然。4、用全弓慢速練習,每一上弓或下弓拉滿10-12秒鐘,感到疲勞就立刻停止。雖然用力不多,但肌肉、手腕關(guān)節(jié)和前臂在連續(xù)使用后需要休息。5、在弓桿上手指所用的壓力大小,是個經(jīng)驗問題,可從教學角度來觀察并加以訓練。6、應在琴馬與指板當中演奏,因為在這個區(qū)域能發(fā)出最飽滿和宏亮的聲音。此外,靠近琴馬演奏時,只要稍一用力,音色就會變得刺耳。絕對弱奏時,只要用弓輕輕擦弦,發(fā)出模擬長笛音色的效果稱為笛音,但是不論那一種弓法,弓子的運行必須與琴馬平行成直線。
二、小提琴演奏情感表達
一個成熟的小提琴演奏者,亦當是一個“演員”,在現(xiàn)場,通過演奏樂曲的時間,帶動自己全身心的力量,例如:肢體、神態(tài)、內(nèi)心、情感等等,給予觀眾琵琶音樂之美。所以演員在演奏小提琴作品的時候需要正確理解分析音樂作品的內(nèi)容,學習者需要結(jié)合之前學習的技巧,才能正確表達曲中的內(nèi)涵和情感,演奏者需要從中尋找共鳴。有些作品是需要演奏者表達出憤怒,有的是凄涼,有的是慷慨。了解曲意之后對作品進行反復的研讀和練習,將自己的感情也融入音樂之中,注意用音樂的上、下行級進行,注意切分節(jié)奏,節(jié)拍的交替出現(xiàn)能夠推動情感走向高潮,并且與觀眾產(chǎn)生共鳴。
其次演奏者需要有一些生活的閱歷,能夠?qū)λ囆g(shù)有大徹大悟的理解,人的性格,學習的知識,經(jīng)歷,對生活的態(tài)度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進行變化,所以在演奏樂曲時只需要深刻理解音樂本身的情感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即可。同時,對于一個演奏者來說,富有想象力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藝術(shù)離不開天馬行空,通過為現(xiàn)實世界的想象而構(gòu)建出一個個生動的音符,使得音符擬人化,自帶意境,能夠營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或者大氣磅礴的背景藍圖。總結(jié)起來來說,樂者自身素質(zhì),舞臺經(jīng)驗,修養(yǎng)和氣度,對音樂本身的理解以及個人魅力,對于表演音樂來說都是必須而且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美]耶胡迪·梅紐因 著.朝偉,張靜 譯.梅紐因論小提琴—輔助練習6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3.
[2] [蘇]尤·伊·揚凱列維奇 著.刁蓓華 譯.論小提琴演奏與教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8:15.
作者簡介:李華(1963-),男,河北人,吉林藝術(shù)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與教學;柳涵菲,吉林藝術(shù)學院音樂學院2017級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