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晶
摘 要: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而新大綱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則是: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業(yè)余生活,增加閱讀量。學生閱讀面窄,語言積累少,在實際教學中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自主讀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我們的一線教學工作中這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 語文 閱讀方法 改進 淺談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向我們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蓖瑫r建議語文教學“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毙抡n標的這一全新理念,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內容再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語文教材了,語文學習再也不能僅僅等同于語文學科學習了。
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閱讀理解。其實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就是一個信息的收集、解釋、整理、歸類、運用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實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谝陨系恼J識,在教學中嘗試著圍繞教材內容進行拓展訓練,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1]
一、讓學生熟讀課本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課本上的知識熟讀,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礎上拓展到課外閱讀層面。我們所學的課本教材,收錄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橫生,因此,丟開課本去尋找閱讀的捷徑,豈不是枉走了彎路嘛?[2]
我們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以《觀潮》中的章節(jié)為例:“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米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通過由遠到近的細節(jié)描述,生動動形象,恰到好處的比喻,讓人有種深臨其境的感受。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中,不僅僅是要學生因學習而閱讀,更應該讓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生動形象的感受到課文中的對于洶涌澎湃潮水描述。
二、課中整合信息,深入理解課文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fā)。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習提供廣闊的舞臺。閱讀的目的在于獲得意義的建構,而意義的獲得有賴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或社會情景中,有助于學生較為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閱讀對象?!恫荽杓芬徽n,為了讓學生了解周瑜、諸葛亮這兩個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點,在原有課文提供的信息基礎上,呈現(xiàn)了另一個信息。為學生準備《三國演義》中孔明借東風的課外閱讀材料。學生在閱讀兩篇同一個主題的材料時,就自覺地進行對比、整合,信息之間互相滲透、互相補充。自然地總結出了周瑜、諸葛亮等人物豐滿的性格特點。
三、運用多媒體,整合教學資源,實現(xiàn)閱讀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整合,應將課外的資源整合到課堂當中去,讓學生能夠超越課堂,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比如說當教師講到《狼牙山五壯士》這一節(jié)課時,可以播放一段這篇文章的朗讀音頻,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幾位壯士在同敵人對抗時的那種慷慨激昂以及不怕犧牲的豪情。然后再讓學生們進行閱讀,此時學生能感受到五壯士當時那種激烈的情感,學生在課后進行閱讀時也會帶著崇敬的心情去閱讀。這樣不僅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還能加深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多媒體除了可以使得教師和學生及時了解信息以外,多媒體還具有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等多種優(yōu)勢,可以增加閱讀的趣味性,使得閱讀過程更加生動形象,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擴大學生的課外知識面。[3]
另一方面,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小學生進行拓展閱讀訓練時,一定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要緊緊抓住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所在。比如說,在布置學生閱讀任務時,可以就所要閱讀的文章提出幾個富有懸疑的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行閱讀。當老師帶領學生閱讀《西游記》這部名著時,看到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一段時,教師可以提問孫悟空為什么要大鬧天宮?以及孫悟空大鬧天宮成功了嗎?大鬧天宮之后受到了哪些懲罰等等。當然,教師還可以放下教師的身份,到課堂之下與學生一起,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討論各個角色,與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讀后感,這樣不僅能夠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拓展。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結合課堂教學的安排,制定拓展閱讀的計劃。包括拓展閱讀的目的、要求、步驟、書目等,以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這是搞好拓展閱讀的前提。制定拓展閱讀的整體規(guī)劃,并將這個規(guī)劃納入整個語文教學計劃中,從各年級語文訓練的要求出發(fā),與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緊密配合,統(tǒng)籌安排。還可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學生一起制定假期閱讀計劃,這樣做即有前后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又有階段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王平.關于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淺談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5):80.
[2]于長興.淺談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12):106.
[3]曾小蘭.試論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1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