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梅
摘 要:詞語是構(gòu)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單位,許多詞語是文章的“文眼”,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詞語教學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理解能力差,對有些詞語的理解不透徹,以致會影響整篇文章的領(lǐng)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yīng)注重學生詞語的學習,并引導(dǎo)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本文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介紹幾種在教學中引導(dǎo)學生理解、學習詞語的幾種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詞語教學 興趣
維果茨基曾經(jīng)把詞語的內(nèi)涵劃分為“個人內(nèi)涵”“客觀意義”兩個部分。所謂“個人內(nèi)涵”就是詞在人的意識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觀意義”則是這個涵義中最穩(wěn)定,最統(tǒng)一和最精確的部分(我們可以理解為字典,詞典上的解釋)。斯米爾諾夫指出:“語詞只有在獲得感性的個人涵義而不是單純的作為客觀意義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人類個體生命活動中的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
一、多渠道積累詞語,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教學質(zhì)量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幾乎都是出自大家之手,語言生動精練、用詞準確傳神,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資源,幫助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積累詞語。首先,學生可以在朗讀、背誦的過程中積累詞語,教材中有許需要背誦的篇目,這些篇目語言材料的生成能力較強,學生要掌握這些篇目中的精華詞語。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積累了大量的詞匯才能寫出精彩的文章。其次,學生要在品析鑒賞中深化理解所積累的詞語,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一項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就是品析鑒賞,讓學生在品析中感受到好詞佳句的魅力。例如,在對人教版《燕子》這篇文章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的“掠”字鑒賞時,教師提問是否可以將“掠”字換為“飛”字,讓學生在課下對兩個詞語的用法進行比較,感悟“掠”字使用的傳神之處。當然,詞語的積累如果僅限于課本上的詞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在課下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詞語。語文是一門開放性較強的學科,只有打破課內(nèi)和課外的界限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教學質(zhì)量。
二、運用比較法,把握、理解詞語
葉圣陶說:“閱讀方法不僅是機械的解釋定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最要緊的還在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一字一句都不輕易放過,務(wù)必發(fā)現(xiàn)它的特征?!币虼?,運用比較法進行詞語教學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一是,近義詞比較。就是讓學生在比較近義詞的異同時,仔細分辨它們之間的細小差別,從而明確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體味詞語背后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二是,異詞比較。就是不同兩個詞語之間的比較,形成強烈的對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三是,同詞異義。指同時一個詞,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示的意義不同。例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戰(zhàn)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從發(fā)起沖鋒到戰(zhàn)斗結(jié)束才20分鐘”一句中的“才 ”則是表示時間短。教學時,教師可指導(dǎo)學生通過對比琢磨加以理解,從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運用相同的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的把握上來。
三、通過對生活實際進行聯(lián)系來理解詞語
雖然日常生活中的部分知識和小學語文教學有密切的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對某些詞語的理解。然而,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的大部分信息并沒有真正做到與書面詞語相聯(lián)系。因此,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某些生活化的詞語時,教師應(yīng)該及時進行指導(dǎo),以便他們將這些詞語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加深對詞語的理解。比如對于書面詞語“乳白”“棗紅”“米黃”等進行講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牛奶的顏色、所吃棗和小米的顏色,并鼓勵學生進行回憶,這樣學生就能夠明白這些書面詞語所代表的顏色究竟是什么樣的。另外,對于書面詞語“樹冠”等這類詞,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和幻燈片的形式向?qū)W生進行呈現(xiàn),使學生能夠?qū)ζ涞男螤詈吞攸c進行記憶和把握。
四、運用朗讀的方法,引導(dǎo)學生理解詞語
入選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精心構(gòu)思、遣詞造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好文章。我們可以通過指導(dǎo)學生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語句的妙處。有些詞語我們得讀慢點、重點,有些我們得讀的快點、輕松點。入情入境地進行朗讀是很好地理解詞語的一個好方法。如,《植物媽媽有辦法》中“‘啪的一聲,豆莢炸開”,我們就要用較快的語速讀出來,把豆莢一下子炸開的這個情形表達出來,讓學生理解“炸開”這個詞語。《鳥的天堂》中“這是一棵大樹”,聯(lián)系上下文的有關(guān)句子,我們知道這句話的重音應(yīng)該在“大”上,就能夠很好領(lǐng)會榕樹的“大”了。
五、游戲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痹谠~語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當運用有效的游戲,一定能激發(fā)孩子們的識字學詞的興趣,不但能增強識字學詞的效果,還能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yǎng)。美學教育家朱光潛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際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因此,詞語教學應(yīng)滲透在知識的傳授、能力培養(yǎng)、思維訓(xùn)練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對字詞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強化,還促進了學生其他能力與素養(yǎng)的形成,開拓了思維,培養(yǎng)了語感,激發(fā)了興趣,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化的燦爛,從而讓字詞教學顯得情趣盎然。
總之,在識字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時間與權(quán)利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自主識字詞,從而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快樂,并達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戴汝潛,郝嘉杰.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2014第3期.
[2]田本娜. 新課標修訂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段詞語教學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2第3期.
[3]孫照保.學生詞語量要求和識詞語量分配研究述評[J].作文成功之路,2014第10期.
[4]孫語. 游戲在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分析[J].讀與寫·下旬刊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