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fā)展,教育思想、育人手段得到創(chuàng)新,為教師高效落實育人目標奠定基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程中滲透兒童文學,不僅可充實小學語文教育內容,還能提高學生文學修養(yǎng),閱讀理解、寫作等語文素養(yǎng),屬于創(chuàng)新型小學語文教育方略之一。本文通過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關鍵詞:兒童文學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現狀 對策
小學是打好語文基礎的關鍵時期,教師需通過教學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樹立自主學習語文知識意識,然而語文教學存在課內閱讀文章少,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等問題,為此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高效應用兒童文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綜合質量?;诖耍瑸榭茖W應用兒童文學,分析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現狀與對策顯得尤為重要。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1.實效性不強。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進程中,為彌補課內閱讀文章少的教育缺陷,教師通常情況下要求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從兒童文學中汲取語文知識養(yǎng)分,提高學生文學修養(yǎng),然而學生閱讀能力、閱讀興趣、自制能力存在差異性,無法妥善安排自主閱讀時間,兒童文學閱讀活動實效性不強,有些小學生在閱讀兒童文學過程中缺乏計劃性,無法高效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影響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成效。
2.滲透性不強。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具有豐富語文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育體系的重要作用,為此兒童文學需與小學語文教學交融在一起,充分發(fā)揮兒童文學的價值,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卻普遍存在兒童文學滲透性不強消極現象,使其無法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服務。
3.創(chuàng)新性不強。創(chuàng)新是推動教育事業(yè)穩(wěn)健發(fā)展的力量源泉,賦予教學方法全新的表現形式,滿足新時期育人需求,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離不開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育人方略創(chuàng)新性不強,成為削減兒童文學教學應用綜合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立足教學方略創(chuàng)新、改革新常態(tài),積極學習先進、高效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為有效應用兒童文學提升其語文教學水準奠定基礎[1]。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對策
通過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況進行分析可知,兒童文學應用的實效性、滲透性及創(chuàng)新性不強,成為阻滯其與小學語文教學體系有機融合的突出問題,為此教師需在新課改指引下,打破語文教學常規(guī),研究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策,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1.提高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語感、閱讀速率、閱讀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目標之一,通過閱讀兒童文學,可以拓展學生文學眼界,在循序漸進的課外閱讀常態(tài)下,不斷提升學生閱讀速率,深入感受文學魅力。為提高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效性,教師需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需求,從學生閱讀能力著手,引導學生合理制定閱讀計劃,例如教師可以周、月及學期為單位設定閱讀目標,并要求學生定期上交讀后感,用以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養(yǎng)成自主閱讀習慣,達成閱讀訓練目標,使學生的語感、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充分發(fā)揮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效[2]。
2.提高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性。第一,在基礎知識教學中滲透兒童文學。當前許多兒童文學標準漢語拼音,確保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更多生字、生詞,為此教師可為低年級學生推薦具有漢語拼音的兒童文學,通過閱讀夯實語文基礎知識,相較于以聽寫、默寫為主的語文基礎知識訓練方法,在相關教學進程中滲透兒童文學,不僅可豐富語文教學模式,還能提高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應用能力,為學生今后開展更加深入且系統(tǒng)的語文學習活動奠定基礎;第二,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兒童文學。有些學生在寫作文時經常出現詞窮、詞不達意,無法抒發(fā)情感消極現象,究其內因源于學生文學基礎薄弱,寫作方式單一,降低學生寫作質量,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兒童文學,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累積好詞好句,揣摩文章寫作脈絡,夯實學生文學基礎,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說、有情可舒;第三,在閱讀理解教學中滲透兒童文學。閱讀理解是學生必備語文素養(yǎng)之一,為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在學生閱讀兒童文學基礎上,引導其用自己的話概述相關內容,使學生能掌握提煉歸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方法。
3.提高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性。教師需秉持創(chuàng)新實踐原則,在提高自身育人能力同時,思考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融合途徑,賦予語文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性。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故事周”活動,在“故事周”活動過程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分享兒童文學閱讀心得,營建良好的閱讀氛圍,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積極性,學生群體亦可在探尋兒童文學內涵基礎上共同完成閱讀任務,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模式。再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創(chuàng)設“兒童文學小劇場”,學生可通過互幫互助、協作探討,完成劇本創(chuàng)變、表演等任務,加深學生對兒童文學的理解程度,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表現力、創(chuàng)造力及協作能力,凸顯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創(chuàng)新性教學手段并無固定表現形式,教師需敢于顛覆常規(guī),以先進、高效教育理念為依托,豐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模式,保障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得以有機融合[3]。
結語
綜上所述,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高效應用,具有充實語文教學內容,優(yōu)化語文教學體系,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積極意義,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在新課改背景下,主動學習先進育人理念及教學手段,摒棄滯后性教育思想,立足小學語文教學實況,提高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效性、滲透性、創(chuàng)新性,在落實語文教學目標同時,培養(yǎng)學生語感、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文學修養(yǎng)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繼而推動小學語文教育事業(yè)穩(wěn)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龐梅清.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兒童文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2):19.
[2]郭瑩.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赤子,2018(16):201.
[3]周迎美.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8(59):58.